惊奇 – Details, episodes & analysis

Podcast details

Technical and general information from the podcast's RSS feed.

惊奇

惊奇

JustPod

Arts

Frequency: 1 episode/15d. Total Eps: 69

Unknown
这是一档科幻主题播客,一台时间机器,用语言带你回到未来。我们在这里聊聊科幻作家脑袋里最伟大、最诡异、最恶趣味的点子。让想象参与对话,让思维更加斑斓。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
Site
RSS
Apple

Recent rankings

Latest chart positions across Apple Podcasts and Spotify rankings.

Apple Podcasts
  • 🇫🇷 France - books

    15/03/2025
    #96
  • 🇫🇷 France - books

    26/12/2024
    #89
Spotify

    No recent rankings available



RSS feed quality and score

Technical evaluation of the podcast's RSS feed quality and structure.

See all
RSS feed quality
Good

Score global : 79%


Publication history

Monthly episode publishing history over the past years.

Episodes published by month in

Latest published episodes

Recent episodes with titles, durations, and descriptions.

See all

01 克苏鲁神话中“不可名状的恐怖”到底是什么?

Season 1 · Episode 1

vendredi 25 septembre 2020Duration 54:03

【本节目由读客文化出品,JustPod制作】

克苏鲁神话的开创者、美国作家H·P·洛夫克拉夫特被视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恐怖小说家之一。后世的许多作家、导演、漫画家、游戏制作者等等,都受过他的启发和影响——这个没有尽头的名单包括尼尔·盖曼、小岛秀夫、史蒂芬·金、吉尔莫·德尔·托罗……

所谓“不可名状的恐怖”是洛氏恐怖美学最显著的特征。克苏鲁神话体系是如何形成的?洛氏的影响力在游戏、文学和影视中,分别都有什么样的发展和变形?洛氏的小说,存在什么样的阅读门槛?它们的乐趣又在何处?

这一期节目,我们邀请了两位克苏鲁的资深爱好者,插画师赵老湿和《死灵之书》的编辑黄二刀,一起聊聊“洛老”。

【主持】

肖鼠,科幻迷,媒体人

【嘉宾】

赵老湿,插画师、游戏策划(微博@赵老湿爱吃肉包

黄二刀,从事编辑工作八年,《死灵之书》编辑(微博@黄二刀

【内容提要】

08:00 阅读洛氏有一些门槛,连中文版的编辑都叫他“洛夫特啰嗦斯基”

13:30 克苏鲁神话体系的形成,离不开他生前笔友的整理和推广

15:30 近年来流行的跑团和桌游,都是作家德雷斯整理后的克苏鲁神话体系设定的延伸

23:30 在克苏鲁神话进入更多流行文化产品的过程中,丢失了一些洛氏恐怖原有的东西,但同时也有所发展

27:00 HBO新剧《恶魔之地》(Lovecraft Country),作为“反洛主义”的恐怖类型创作

33:30 一个AI设计的动物形象,还原了某种“不可名状的恐怖”

36:00 作为白人的洛氏,书写来自异教的恐怖

42:30 《异形》如何做到视觉上的恐怖

44:30 日本的幻想作品、漫画、游戏等等的西化时期

46:00 在中国,克苏鲁神话必然难以下沉

【参考】

《死灵之书》,H·P·洛夫克拉夫特

《文学中的超自然恐怖》,H·P·洛夫克拉夫特

《黄衣之王》,罗伯特·W.钱伯斯

《真探》第一季

《恶魔之地》

《普罗米修斯》

【音乐】

政府公報 - 川井憲次

Roar! - Michael Giacchino

Contamination - Ennio Morricone

【视觉设计】五颜六色的大亮哥

【后期制作】hotair

【制作总监】王若弛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播客、Spotify、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惊奇电台》,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收听。

【联系我们】

微博@读客熊猫君 

微信公众号:卖书狂魔熊猫君

02 戴锦华谈厄休拉•勒古恩:如果你爱她,又怎么会绝望?

Season 1 · Episode 2

vendredi 16 octobre 2020Duration 50:45

【本节目由读客文化出品,JustPod制作】

厄休拉·勒古恩是美国幻想文学作家,也是一名女性主义者。

在很多方面,勒古恩都是独一无二的。《黑暗的左手》中,她构建了一种和我们现实完全不同的性别文化和政治体制。《地海传奇》中,她向读者呈现出一种非中心化的世界样态。

为什么她和同时代的科幻作家如此不同?为什么她能得到严肃文学界的承认和尊敬?她的女性主义文本,又是如何书写的?

这一期节目,我们邀请到北京大学教授、国内知名学者戴锦华,以及中央民族大学讲师、文学研究学者赵柔柔,请她们聊聊各自眼中的勒古恩。

【主持】

肖鼠,科幻迷、媒体人

【嘉宾】

戴锦华,北京大学教授、国内知名学者

赵柔柔,中央民族大学讲师、文学研究学者

【内容提要】

04:30 厄休拉·勒古恩像一个哲人或智者,她是用想象表达思想的作家,和同时代的科幻作家极端地不同,她的写作不是类型化的。勒古恩也说过她在自己创作一种类型。

07:00 她所有的作品都基于对不同文明的想象,和对地球文明的反思,每个作品中都能看到一个社会雏形,很有意地在书写他者。其文本提供了关于不同社会的想象,读者并不会在其中找到究竟哪个是更重要、比别的更好的,或者更中心的。《地海传奇》系列建构的社会和托尔金的中土世界是完全不同的,它拥有很多岛,而每个岛有不同的特征;主角一直在旅行,始终是没有中心的。

10:30 “地海”系列是一个更加具有想象性的奇幻序列,“伊库盟”系列是一个和现实有更多映射关系的科幻序列。《一无所有》(《失去一切的人》)是一个冷战的隐喻,是很现实的政治思考。而谈到《黑暗的左手》,人们一定会注意到在那个星球上雌雄同体的性别状态、性爱状态和繁衍状态。在我们一个以男性阳刚气质为主导的两性文化中,大家会觉得那种性别状态很怪诞,而在那个星球的人看来,我们却是“性变态”。

21:30 勒古恩是一个非常有意识的女性主义者。写《黑暗的左手》的时候,她正处在美国的女性主义浪潮中。作为一个三个孩子的母亲,她好像不能完全地去贴合这个浪潮,而《黑暗的左手》是一本写给她自己的探索。

25:30 勒古恩的小说主角虽然都是男性,但却都是那么柔软,是瞩目于生产性和建设性的男性,而不是征服、占领、破坏。她的作品充满了一种只有女性的智者才会拥有的基调和韵律。戴锦华和Donna Haraway交流勒古恩,后者说:“如果你爱她,又怎么会绝望呢?”勒古恩和Donna Haraway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人们在她们的作品中都找不到女性主义作为律令的基本元素,但是你又会觉得她们更加精准和原创性地表达了女性主义原初的诉求和精髓。

30:00 道德经和老子是勒古恩作品的构成元素之一。勒古恩在一个人类学家庭长大,她接触的异文化成为了她自身文化的不同参照,道德经是其中一面镜子。

34:00 勒古恩恢复和继承了“说书人”的传统。说书绝不是靠撒狗血,她从来不靠戏剧性的情节冲突,而是真正做到了娓娓道来。

38:00 严肃文学在激进革命中放弃了叙事,文化市场中发展出一个分支,就是类型写作,包含侦探、言情、幻想文学,形成了各种可复制的类型和亚类型。

40:00 勒古恩不是一个情节驱动者,是炉火纯青语言艺术,她的作品很难影视化。

【参考】

《黑暗的左手》

《地海传奇》

《变化的位面》

【音乐】

Piano Trio No. 1 in B Major, Op. 8:Allegro con brio - Emanuel Ax / Leonidas Kavakos / Johannes Brahms / Yo-Yo Ma

We'll Meet Again - Vera Lynn / Sailors / Soldiers & Airmen of Her Majesty's Forces / Roland Shaw and his Orchestra

【视觉设计】五颜六色的大亮哥

【后期制作】hotair

【制作总监】王若弛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播客Spotify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惊奇电台》,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收听。

【联系我们】

微博@读客熊猫君 

微信公众号:卖书狂魔熊猫君

11 《海伯利安》中的神性和诗性,让它不仅仅是太空歌剧

Season 1 · Episode 11

vendredi 25 décembre 2020Duration 48:54

【本节目由读客文化出品,JustPod制作】

1989年,美国作家丹·西蒙斯出版了《海伯利安》,横扫各大科幻奖项,其中包括雨果奖、轨迹奖、日本星云奖等等。

后来,作家为《海伯利安》写了三部续作,构成了科幻迷心中的经典海伯利安系列。它是太空歌剧,但又不仅仅只是太空歌剧,其充满诗性的写作吸引了一代代读者。

【主持】

肖鼠,科幻迷、媒体人

【嘉宾】

电子骑士严蓬,影评人、科幻研究者

张凡,科幻作家、钓鱼城科幻中心创始人

【内容提要】

07:30 《海伯利安》“纵横开合”的程度令人吃惊。与《遗落的南境》的对比,与黄金时代经典科幻小说的对比。它对经典文化的引用非常丰富。

12:10 把《海伯利安》定义为“太空歌剧”是对这部作品的一种贬低。太空歌剧的形成和特征。

23:30 《海伯利安》对《十日谈》《坎特伯雷故事集》结构的模仿,以及在写作上的超越。与后两者相比,它有非常现代的叙事。

28:30 采用《坎特伯雷故事集》这种讲故事的方式的优势,和《沙丘》的对比。

32:40 它是一个“点子文学”的反例。它对谜团、设定、概念的解释,全部都在叙事中完成。

35:30 《海伯利安》和济慈、叶芝、莎士比亚的关系,丹·西蒙斯对诗歌非常关心。

37:40 为什么海伯利安系列后几部的评价没有第一部那么高?

41:00 《海伯利安》原著小说改编成影视作品非常难,缺乏一条贯穿始终的故事、一个主角。

45:00 可能存在一种规律:三流的小说很难改成一流的电影。

【参考】

丹·西蒙斯:“海伯利安”系列

弗兰克·赫伯特:“沙丘”系列

杰夫·范德米尔:“遗落的南境”系列

爱德华·埃尔默·史密斯:《宇宙云雀号》

埃德加·赖斯·巴勒斯:《火星公主》

汤姆·提克威和沃卓斯基姐妹:《云图》

郭帆:《流浪地球》

【音乐】

バーニィとの再会 - かしぶち哲郎

イブはもう来ない - かしぶち哲郎

【视觉设计】五颜六色的大亮哥

【后期制作】hotair

【制作总监】王若弛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播客、Spotify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惊奇电台》,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收听。

【联系我们】

微博@读客熊猫君 

微信公众号:卖书狂魔熊猫君

12 玛丽·雪莱和《弗兰肯斯坦》:世界上第一本科幻作品是女人写的

Season 1 · Episode 12

vendredi 1 janvier 2021Duration 55:45

【本节目由读客文化出品,JustPod制作】

虽然科幻常常被认为是一个“男性化”的类型领域,但“科幻之母”却是一名女性——玛丽·雪莱创作的《弗兰肯斯坦》被认为是现代西方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科幻小说。

《弗兰肯斯坦》的诞生过程本身也是文学史上一段佳话,它源于几个朋友之间的一次“打赌”。

玛丽·雪莱为什么会写这样一个故事?她的个人经历和她所处的大时代背景,为她的写作提供了什么样的资源和灵感?她又给科幻领域贡献了什么样的创作母题?

这期节目,我们邀请了两位科幻作家,一起聊聊这位科幻之母。

【主持】

肖鼠,科幻迷、媒体人

【嘉宾】

程婧波,科幻作家

王诺诺,科幻作家

【内容提要】

06:10 关于“弗兰肯斯坦”最初的接触体验。“弗兰肯斯坦”这个词最初在小说中虽然是创造怪物的人的名字,但后来在大众的印象中却成为了“毁掉创造者的怪物”的象征。

12:00 为什么《弗兰肯斯坦》是第一部科幻小说?它的诞生可能是一系列机缘和巧合促成的。

18:00 副标题“现代的普罗米修斯”。玛丽的浪漫主义和雪莱、拜伦是不同的。

26:00 玛丽曾经经历怀孕和流产,将生育恐惧注入《弗兰肯斯坦》。玛丽还将身边的人的名字都编织进故事中。

32:00 两位嘉宾解读弗兰肯斯坦和怪物的痛苦根源。

38:00 玛丽为科幻开创的母题,以及其他科幻作品中的“弗兰肯斯坦情结”。

44:00 “女性科幻作家”确实是一个少数的体系。男性和女性的写作是否存在区别?

49:20 有的人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有的人写作时会预设读者的存在。

【参考】

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

手冢治虫:《大都会》

乔安娜·拉斯:《如何抑制女性写作》

【音乐】

rat's step - Plaid

We're All Leaving - Arcade Fire

【视觉设计】五颜六色的大亮哥

【后期制作】hotair

【制作总监】王若弛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播客Spotify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惊奇电台》,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收听。

【联系我们】

微博@读客熊猫君 

微信公众号:卖书狂魔熊猫君

13 尼尔·盖曼:这个脑洞大开的作家仿佛还记得做孩子的感觉

Season 1 · Episode 13

vendredi 8 janvier 2021Duration 55:45

【本节目由读客文化出品,JustPod制作】

尼尔·盖曼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创作领域覆盖小说、漫画、影视剧本,代表作包括《美国众神》《鬼妈妈》《睡魔》《坟场之书》等等。

他是一个非常会讲故事的作者,常常让人感觉脑洞大开。他的幽默感和想象力,以及对传统的解构,吸引了不同国家的读者。

这一期,我们请到两位作家,一起聊聊尼尔·盖曼。

【主持】

肖鼠,科幻迷、媒体人

【嘉宾】

罗赛迩,作家、翻译

安迪斯晨风,作家、评论家

【内容提要】

04:20 盖曼是一个脑洞大开的治愈系作家,哪怕是描写邪恶的部分,也有一种儿童式的戏谑。同时,他像一个“异教徒式”的作家,有一种恶搞精神。

09:45 盖曼在市场上有一个很明晰的个人形象,精力充沛到常人远不能及,出了很多书,还能常年活跃在社交网络上。

14:20 盖曼重新解释了一个国家,可能是他最沉重的一部作品。《美国众神》用公路文的写法把很多“小脑洞”串在一起,提供了一种移民的视角来看待美国。

19:30 《美国众神》的多线叙事结构,以及其中对“信仰”的诠释。

22:30 剧版《美国众神》是魔改。盖曼本人的评价,改编成功和不成功的地方。

28:00 《鬼妈妈》比较好地把握了温馨和恐怖之间的平衡度。盖曼似乎还记得做孩子的感觉。

34:30 盖曼写的科幻《歌利亚》似乎也有一种“奇幻感”,重新解构了现实。

42:00 盖曼和特里·普拉切特合著的《好兆头》真的很好笑。两个人交往的往事。把很神圣的一些事物又重新解构了一遍。

49:30 《睡魔》系列中也有很多沉重的故事。

【参考】

尼尔·盖曼:

《绿字的研究》

《歌利亚》

《蝙蝠侠:披风斗士的命运》

《美国众神》

《鬼妈妈》(又译《假如我有完美妈妈》)

《坟场之书》

《睡魔》系列

尼尔·盖曼和特里·普拉切特:

《好兆头》

莉莉·布鲁克斯-道尔顿:

《永夜漂流》

【音乐】

Yankee Doodle - Paralyzed Veterans of America

I'm Into Something Good - Herman's Hermits

【视觉设计】五颜六色的大亮哥

【后期制作】hotair

【制作总监】王若弛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播客Spotify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惊奇电台》,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收听。

【联系我们】

微博@读客熊猫君 

微信公众号:卖书狂魔熊猫君

14 “科幻之父”凡尔纳和他的历险故事,今天依旧鼓舞着人

Season 1 · Episode 14

vendredi 15 janvier 2021Duration 58:29

【本节目由读客文化出品,JustPod制作】

儒勒·凡尔纳是很多人阅读科幻的起点。他在作品中仿佛始终对去未知领域探险的人持有一种乐观而充满希望的态度,这些故事所展现的人类精神面貌,也和当下迥异。

这一期节目,我们聊了“科幻之父”、大探险时代,还有所谓的“凡尔纳精神”,以及这位作家在中国的引进和传播……今天再读凡尔纳,你可能会受到一些鼓舞。

【主持】

肖鼠,科幻迷、媒体人

【嘉宾】

宝树,科幻作家

李广益,科幻学者

【内容提要】

04:45 中国青年出版社引进的凡尔纳作品。宝树和李广益都是从小学开始读凡尔纳,整个青少年时代凡尔纳都是他们一个很重要的爱好。

07:45 凡尔纳把地球的风貌写得栩栩如生,依靠的是阅读和想象力,制造了“惊异”感,是科幻的永恒魅力。

09:35 凡尔纳给科幻小说提供了一种写作的框架和套路,让后世的作者可以去发展。李广益提出科幻小说的“一祖三宗”:玛丽·雪莱、凡尔纳、威尔斯、爱伦坡。

13:40 亚当罗伯茨把科幻小说分为几种类型:空间旅行故事;时间旅行故事;想象性的记述;乌托邦。空间旅行故事是最早的类型。

19:30 凡尔纳以一种集中的方式把人类的文明成果展现出来,他对科技有一种非常强大的信念和乐观的态度,和今天的时代精神是非常不同的。

23:40 凡尔纳的“探险”情结,当时的人类也正处在一个大探险时代,同时代也有很多探险小说冒出来。

30:00 凡尔纳过时了吗?他在中国可能依然是卖得最好的科幻作家,他对博物学知识的书写依旧没有过时。现在的青少年依旧能被他的故事所鼓舞。

33:00 宝树讲《太阳系历险记》。李广益非常喜欢《神秘岛》,凡尔纳时代的“群穿”。《火星救援》里也有一种“凡尔纳精神”。

39:00 凡尔纳写过一个关于中国的小说《一个中国人在中国的遭遇》。两个法国人:伏尔泰和孟德斯鸠——凡尔纳写的中国故事展现了这两个脉络的汇聚。

46:00 凡尔纳的“刻板印象”,他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持有进步和开放的观念。

49:00 晚清和民国知识分子对凡尔纳的引进。

【参考】

儒勒·凡尔纳:

《海底两万里》

《神秘岛》

《地心游记》

《太阳系历险记》

《一个中国人在中国的遭遇》

刘慈欣:

《黄金原野》

《流浪地球》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

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

柯南·道尔:《失落的世界》

吴趼人:《新石头记》

亚当·罗伯茨:《科幻小说史》

詹姆斯·冈恩:《科幻之路》

吴岩:《科幻文学论纲》

雷德利·斯科特:《火星救援》

【音乐】

ノーチラス号、大海原をゆく - 鷺巣詩郎

The Spirit Of Adventure - Michael Giacchino

【视觉设计】五颜六色的大亮哥

【后期制作】hotair

【制作总监】王若弛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播客Spotify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惊奇电台》,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收听。

【联系我们】

微博@读客熊猫君 

微信公众号:卖书狂魔熊猫君

15 斯坦尼斯拉夫·莱姆,站在科学和哲学的边界上

Season 1 · Episode 15

vendredi 22 janvier 2021Duration 01:07:13

【本节目由读客文化出品,JustPod制作】

莱姆是一名波兰作家。冷战时期,他成功地让两个敌对阵营都接受了他的作品,对后世的科幻提供过影响深远的创作方向。我们今天在很多科幻作品中,都能看到他的影子。

莱姆生前对美国的大部分科幻作品都不屑一顾,唯独对PKD、勒古恩等寥寥几位给出过比较高的评价。上世纪七十年代,他和美国科幻界的一段“恩怨”,如今已成公案。

这位作家还有很多作品没被中国读者充分认识。

【主持】

肖鼠,科幻迷、媒体人

【嘉宾】

江晓原,科学史学者、评论家

兔子瞧李兆欣,未来事务管理局合伙人、科幻评论家

【内容提要】

05:15 莱姆仿佛处在很多东西的“交叉点”上,他也给科幻后来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方向,他思考的是很底层的问题。

08:00 莱姆作为一个东欧作家,成功地让自己被两个敌对阵营接受。他和德语文化界的来往比较紧密。他说自己愿意站在“科学和哲学的边界”上。

12:00 莱姆对美国大部分科幻作品的公开评价比较低。莱姆和PKD、美国科幻作家协会的一段“恩怨”。气质相近的PKD和莱姆在长期关注着对方。PKD生前潦倒,而莱姆是一个比较早关注到PKD的人。

22:00 相比文学成就,莱姆更大的价值更在于其作品中的思想性。

26:00 科学界对莱姆倾注了一些关注。《宇宙创世新论》展现了莱姆最深的方面,回应了费米佯谬、大沉默。

35:30 《索拉里斯星》对大众的影响可能更多来自两部改编电影,莱姆可能并不认为那是他最重要的作品。莱姆对改编版本都不太满意。莱姆的作品中有些“特殊趣味”能够被跨文化地接受。

41:00 《索拉里斯星》可能某种程度上扭曲了跨语种的读者对莱姆的印象,这本小说是他不太常用的创作模式。他更擅长的还是把技术细节、哲学、荒诞幽默结合在一起,它甚至没法被贴标签,很多语言里可能没法营销这些作品。莱姆接受访谈的时候讲过自己最愿意写的是《完美的真空》那类作品。

47:00 莱姆的故事被融进了后来的很多科幻创作中。跟程序员相关的领域往往对莱姆都比较熟悉,他对信息论、控制论都很熟悉。莱姆对“现实主义”的看法——如果遇到一个问题,一定要解决这背后的技术问题。

51:00 莱姆关注的是人类整体,对个体的悲欢离合不太感兴趣。莱姆晚年的一些观点,他对互联网、对科幻很失望。

59:50 莱姆还有很多作品还没有被影视界充分挖掘。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电影拿奖的成绩都比较好。

【参考】

斯坦尼斯拉夫·莱姆:

《索拉里斯星》

《完美的真空》

《机器人大师》

《让我们拯救宇宙(伊乔·蒂西的一封公开信)》

"Microworlds: Writings on Science Fiction and Fantasy"

江晓原:

《江晓原科幻电影指南》

江晓原、刘兵主编:

《科学的算计》

Istvan Csicsery-Ronay, Jr. :

"How Not to Write a Book about Lem"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索拉里斯星》(1972年,又译《飞向太空》)

史蒂文·索德伯格:

《索拉里斯星》(2002年)

阿里·福尔曼:

《未来学大会》

帕特·斯帕罗:

《1》

【音乐】

solari - 坂本龍一

Solaris:Listen To Bach (The Earth) (composed by J.S.Bach) - Eduard Artemyev

【视觉设计】五颜六色的大亮哥

【后期制作】hotair

【制作总监】王若弛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播客Spotify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惊奇电台》,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收听。

【联系我们】

微博@读客熊猫君 

微信公众号:卖书狂魔熊猫君

16 陈楸帆X于是:科幻小说如何思考代孕和生育

Season 1 · Episode 16

vendredi 29 janvier 2021Duration 01:10:57

【本节目由读客文化出品,JustPod制作】

本期惊奇电台聊聊近期网络上的一个热门:代孕和生育。

科幻作家陈楸帆在短篇小说《这一刻我们是快乐的》中,展开了四个关于生育的故事,其中关于代孕的部分,尤为贴近现实,让我们看到在科技的参与下,人类社会的生育行为将在方方面面受到的冲击和影响。

科幻小说书写生育故事是一种传统。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现象级作品《使女的故事》(尽管阿特伍德本人似乎不愿意承认它是“科幻小说”),也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极端情形下的生育故事。

《人类之子》《异形》《黑暗的左手》《弗兰肯斯坦》……众多经典科幻文本都为我们提供过关于生育的不同面向的思考。

这很可能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其中包含了人类存在的悲剧性。

【主持】

肖鼠,科幻迷、媒体人

【嘉宾】

陈楸帆,科幻作家、编剧、翻译,《这一刻我们是快乐的》作者

于是,作家、翻译,阿特伍德《证言》译者,播客“乒乓台”主播

【内容提要】

04:30 新闻事件中的“代孕”和“弃养”引发的争论。代孕不只是一个女性话题,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话题。

07:00 技术在人类生育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代孕只是这条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环节,不过目前人们可能还没把这个技术的影响思考清楚。

12:30 人造子宫是否会取消母职,或者会加剧父权社会的结构,还是实现性别平权,都取决于人类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人造子宫可能会取消“父母性”,但同时也可能解放和造福很多人。

19:50 陈楸帆写《这一刻我们是快乐的》之前做了很多调查,最后使用伪纪录片脚本的形式,不同的视角和面向在“生育”这个大话题下都有呈现。

25:45 科技的介入会让我们误以为生育变成了一种“可控”的事情,而人与人之间的感同身受仍旧是不可能的。

28:40 《这一刻我们是快乐的》中男性艺术家用亲身分娩的方式去对生育感同身受。对权力结构的挑战是技术发展的副产物。

38:30 “行走的子宫”是一个特定的设定下的标签。阿特伍德写《使女的故事》的背景。在强权背景下,任何人都没有控制自己身体的自由。

48:00 八十年代罗马尼亚和当下美国的相似故事。《这一刻我们是快乐的》和《使女的故事》书写的两种体系下的“代孕”。不管是自由市场还是在极权背景下,总有人不得不去做这类事情。

53:00 母职的细分化在“代孕”之前就开始了,是父权社会的遗留问题。《证言》中孩子视角的母职——怎样才能判断一个人是我的母亲?

62:00 科幻小说从诞生之初就在讨论关于生育和繁衍的问题。

【参考】

陈楸帆:

《这一刻我们是快乐的》(收录于《人生算法》)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使女的故事》

《证言》

《疯癫亚当》三部曲

厄休拉·勒古恩:

《黑暗的左手》

角田光代:

《我是纱有美》

莫言:

《蛙》

玛丽·雪莱:

《弗兰肯斯坦》

阿方索·卡隆:

《人类之子》

克里斯蒂安·蒙吉:

《四月三周两天》

 伊丽莎·希特曼

《从不,很少,有时,总是》

雷德利·斯科特:

《异形》

《异星灾变》

丹尼斯·维伦纽瓦:

《银翼杀手2049》

【音乐】

Chased - Adam Taylor

Solfeggio Frequencies 528Hz - Solfeggio Frequencies 528Hz

【视觉设计】五颜六色的大亮哥

【后期制作】hotair/littlerain

【制作总监】王若弛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播客Spotify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惊奇电台》,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收听。

【联系我们】

微博@读客熊猫君 

微信公众号:卖书狂魔熊猫君

17 读碟形世界的时候,你能触摸到普拉切特的胡须

Season 1 · Episode 17

vendredi 5 février 2021Duration 51:24

【本节目由读客文化出品,JustPod制作】

特里·普拉切特是英国最畅销的作家之一。他从八十年代开始以每年一至两本的速度创作“碟形世界”系列,一个幽默、荒诞又温暖的世界。

从他的文字中,你能感觉到这是一个真正热爱写作的人。

这一期节目我们邀请了两位普拉切特迷,一起聊聊这个创造了“废柴巫师”的作家。

【主持】

肖鼠,科幻迷、媒体人

【嘉宾】

斯库里,影评人、时评人

姚媛(艾斯苔尔),图书策划、翻译

【内容提要】

04:00 拿宗教开玩笑的《好兆头》。普拉切特塑造的人物都很可爱。

09:20 普拉切特的作品很难像哈利·波特那么流行,他在主流文学界也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承认。

14:30 碟形世界上的保险推销员。现代社会和传统社会冲突产生的笑料。普拉切特创造了一种新类型法师:萌系法师。

23:00 普拉切特和尼尔·盖曼的“摇滚精神”。

27:30 脑洞不是普拉切特最大的优势,他最难得是一个有趣的灵魂。

32:00 对传统“魔法”的解构,真正的魔法是你的内心。

38:00 《城邦护卫队》剧集,有一些没被拍出来的部分。

44:30 普拉切特在全世界传播很广,幽默是共通的语言。

46:00 普拉切特和安乐死、阿尔兹海默症。

【参考】

特里·普拉切特:

“碟形世界”系列

特里·普拉切特和尼尔·盖曼:

《好兆头》

理查德·唐纳:

《凶兆》(1976)

艾玛·沙利文等:

《城邦护卫队》(2020)

Charlie Russell:

特里·普拉切特:选择死亡(2011)

【音乐】

Chattering Nuns - David Arnold

Bicycle Race - Queen

【视觉设计】五颜六色的大亮哥

【后期制作】hotair

【制作总监】王若弛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播客Spotify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阅收听《惊奇电台》,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收听。

【联系我们】

微博@读客熊猫君 

微信公众号:卖书狂魔熊猫君

18 《安德的游戏》:一个“爽文”故事为什么成为经典

Season 1 · Episode 18

samedi 20 février 2021Duration 46:26

【本节目由读客文化出品,JustPod制作】

《安德的游戏》和《死者代言人》连续两年拿下雨果奖和星云奖,收获过大量的粉丝。

奥森·斯科特·卡德丰富了我们对宇宙战争的想象,塑造了了一个经典的天才少年形象,同时他还是一个非常入世,写作范围极广的作家。

为什么一部“爽文”能够成为经典?

【主持】

肖鼠,科幻迷、媒体人

【嘉宾】

祝佳音,触乐网创始人

dhew,科幻小说、游戏小说作者

【内容提要】

04:00 《安德的游戏》和《死者代言人》的气氛不同。前一本很爽,后一本情绪复杂许多。

09:00 作者真正想写的是《死者代言人》,但是为了先解决市场的问题,就写了《安德的游戏》。

11:30 《安德的游戏》对宇宙战争提供了更丰富的想象。

13:45 “战争科幻”对战争的反思脉络:从《星船伞兵》,到“安德”系列,再到“老人战争”系列。新科技对战争形态的影响。

16:30 原子弹之后,科幻小说中对未来的担忧和恐惧。

19:00 《安德的游戏》在故事性方面做到了极致,它的“爽点”比网络爽文早了太多年。《死者代言人》“科幻性”比《安德的游戏》强的地方。

26:00 如果战争不取决于武器,而取决于谁拥有更天才的头脑,世界会发生什么变化。

28:30 《安德的游戏》对游戏的影响。《安德的游戏》对两位嘉宾科幻写作方面的影响。

34:30 电影的改编让“残酷感”降低了。

37:00 卡德是一个很入世的作家,写作范围很广。

41:30 “安塞波”在科幻小说中的使用。

【参考】

奥森·斯科特·卡德:《安德的游戏》《死者代言人》

田中芳树:《银河英雄传说》

罗伯特·海因莱茵:《星船伞兵》

约翰·斯卡尔齐:《老人战争》

乔良:《末日之门》

加文·胡德:《安德的游戏》(2013)

【音乐】

Ender's War - Steve Jablonsky

Peaceful Times the London Tokyo meeting - 鷺巣詩郎

【视觉设计】五颜六色的大亮哥

【后期制作】hotair

【制作总监】王若弛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播客Spotify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惊奇电台》,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收听。

【联系我们】

微博@读客熊猫君 

微信公众号:卖书狂魔熊猫君


Related Shows Based on Content Similarities

Discover shows related to 惊奇, based on actual content similarities. Explore podcasts with similar topics, themes, and formats, backed by real data.
菠萝油子丨成年人听的动漫播客
爵士群英谱
东亚观察局
忽左忽右
中间地带
杯弓舌瘾
忽左忽右中国版
不止今天
接线员
去现场
© My Podcast 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