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地带 – Details, episodes & analysis

Podcast details

Technical and general information from the podcast's RSS feed.

中间地带

中间地带

JustPod

Frequency: 1 episode/16d. Total Eps: 117

Unknown
「中间地带」是一档关注商业、文化、历史的演进的播客节目。商业进程、文化现象、历史书写从来不是单独存在,它是社会系统的反应。说回来,关注这些终归是对现实社会的理解与回应:社会的运行机制和发展历程,社会中人和人群的行为逻辑和思维方式,社会与其环境的互动方式和历史路径。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
Site
RSS
Apple

Recent rankings

Latest chart positions across Apple Podcasts and Spotify rankings.

Apple Podcasts

  • 🇨🇦 Canada - personalJournals

    25/04/2025
    #43
  • 🇩🇪 Germany - personalJournals

    25/04/2025
    #32
  • 🇺🇸 USA - personalJournals

    25/04/2025
    #84
  • 🇨🇦 Canada - personalJournals

    24/04/2025
    #87
  • 🇩🇪 Germany - personalJournals

    24/04/2025
    #28
  • 🇺🇸 USA - personalJournals

    24/04/2025
    #77
  • 🇩🇪 Germany - personalJournals

    23/04/2025
    #31
  • 🇫🇷 France - personalJournals

    22/04/2025
    #97
  • 🇫🇷 France - personalJournals

    21/04/2025
    #61
  • 🇫🇷 France - personalJournals

    19/04/2025
    #73

Spotify

    No recent rankings available



RSS feed quality and score

Technical evaluation of the podcast's RSS feed quality and structure.

See all
RSS feed quality
Good

Score global : 79%


Publication history

Monthly episode publishing history over the past years.

Episodes published by month in

Latest published episodes

Recent episodes with titles, durations, and descriptions.

See all

Ep.00 中间地带 开始了

Season 1

mercredi 13 mai 2020Duration 07:32

我是海博,这里是中间地带,一档崭新的播客。

作为一个没证的前记者,表达一直我的主要工作,那些在存在电脑里的采访录音就是最好的见证。我记得有一次采访编剧芦苇,在陕西照金的一个招待所里,谈话断断续续持续了两个半天,正式采访录音超过了8个小时。

与很多报道一样,那篇文章并未完全利用这些素材。芦苇的回应直接、干脆,如果有一段声音可以配合文章让读者听到,感受会更加直观。我丝毫从不会看低文字的价值,它自有其天然的魅力,但声音作为另一种媒介对于信息传播另有想象空间。

这是我们做播客的初衷,换一种介质,更直接的表达。

播客特质是有发散性与跳跃度的,也是形而上的,它会让我们的议题更加宽泛,同时,我们需要保障充分的信息量与颗粒度,这并不是一个话唠节目。

现在想想,与芦苇的对话真的太适合播客了,有观点直接表达也有事件的具体回顾。足够信息量以及颗粒度的展示便是一种价值观念,它能提供判断与见识,这是这档播客希望并努力去做到的。

生于广州的知名策展人侯瀚如在他的文集《在中间地带》里写道:一个当代的公民,必须是他或她所处的社会和时代的批判性见证者,并需要身体力行地为自己的社会和时代提供解构其各种本质主义精神束缚的想象和方案,以使得每一个个体能够自由选择其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身份认同。

这本书出版于2013年,正是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一代人寄望于一个更加开放的时代到来,然而船头却已开始调转。

现在是立场对立十足的年代,上下分层,左右割裂,东西对峙,声音场里是各种无聊的“政治正确”、“三观正确”。

我们喜欢那些充满复杂与暧昧性的中间地带,这也是播客名字的来源。

我们关注商业、文化、历史的演进,在以后的节目里,你会听到包豪斯潮流里被遮蔽的历史、真正地缘政治上的“中间地带”——朝鲜以及朝鲜族的身份认同、沉默的企业家等等。

商业进程、文化现象、历史书写从来不是单独存在,它是社会系统的反应。说回来,我们关注这些终归是对现实社会的理解与回应:社会的运行机制和发展历程,社会中人和人群的行为逻辑和思维方式,社会与其环境的互动方式和历史路径。

我们将持续在中间地带。


「音乐」

一个短篇(腰乐队)

Bonus | 英国、阶级与足球

mercredi 13 mai 2020Duration 24:29

因为疫情因素,常看的足球比赛都已经暂停了,比赛看不成还可以看关于足球的影视作品。Netflix上线了一部六集迷你剧《The English Game》,主题为在19世纪70年代的英国,工人阶级如何从贵族阶层争夺足球权利的故事。

从有足球记载的1300年开始到19世纪后期,足球在这段英国历史里不仅仅只是足球,它是统治者的管理手段,是新资产阶层与旧贵族谈判的筹码,也是工人阶级抗争的工具。

足球的文化与社会意义极其丰富,这一期的主题就是那段时期的足球历史——足球与阶级。


【主播】

海博


【音乐】

片头:“ Dirty Old Town ”  ,by  Johnny Logan

片尾:“Three Lions”  ,by  The Lightning Seeds


【你会听到】

1,三月中旬,《每日邮报》报道英国第五级别上座率比平常提高了15.5%,达到13000多人。之后,英足总和联赛协会共同发表了声明,暂停了英格兰的一切职业足球赛事。

2,第五级别联赛名为英格兰全国联赛(National League),比中国的中乙联赛还要低两个级别。英国的足球联赛体系共有22个级别,5300家足球俱乐部。

3,谈netflix新剧《The English Game》。

4,《The English Game》与真实历史不同,嫁接拼接了几段历史。

5,英国研究足球史的社会学家大卫·哥德布拉特著作《足球是圆的》很详细的介绍了足球的现代化历程,本期节目也参考了本书以及他的另一本著作《足球帝国:一窥英格兰社会的华丽与苍凉》。

6,1883年足总杯决赛,布莱克本奥林匹克队战胜老伊顿人。这场比赛标志着足球重新回到平民与大众,工人阶级成为英国足球运动的参与主体。前任内阁大臣吉姆·墨菲写过《改变世界的10场足球比赛》,其中这一场就是其中之一。

7,1300年左右,足球在英国乡镇流传。因为玩法粗野,被王室与教会禁止。莎 士 比 亚 《李 尔王》中还有台词:“你这个龌龊的踢球者。

8,1608年,曼彻斯特市也下达过足球禁令。据统计,直到1876年,英国境内的足球禁止令达到42条。

9,公学系统滋养了足球。学校校长鼓励学生运动的原因,其中之一包括,他们认为体育活动能够有效预防同性恋、自慰这些在当时被视为淫邪的行为。

10,维多利亚时代的身体审美,宗教延伸出“健硕基督教”的说法。

11,1863年,在林肯律师学院广场的一个小酒馆里,11支校友球队代表成立了英足总。

12,公学的毕业生们回到老家,也就把足球带到了故乡。达温队的创办者是哈罗公学的毕业生。现在的莱斯特城队前身是位于莱斯特的韦杰斯顿学校校友组成的莱斯特狐狸队。

13,足球对于北方工厂主也是一种新的管理手段。

14,宗教团体为了扩大在平民中的影响,支持和参与了足球俱乐部的建设。阿斯顿维拉、伯明翰、富勒姆、埃弗顿等足球俱乐部都是在教会的支持下创立和发展起来。

15,足球成为城市社区的连接器。一个地区的足球与这个地区居民的身份认开始同密切相连。

16,英国原本为一周6天工作日,后改为5天半天。工人阶级拥有的休息日时间与球队的足球水平成正比。兰开夏地区比利物浦、伦敦地区的工人早享受了十几年半天假期,他们的成绩就更好。

17,英足总崇尚“业余主义”精神,阶级性显著。1882年,足总规定,选派带薪球员的俱乐部不允许参加足球协会比赛。

18,北方俱乐部对此抗议,31支球队威胁退出足总,另立联盟。最终,1885年,“带薪”规定废除。南方传统贵族、知识精英和北方新兴工业阶级的对抗在持续。

19,1888年,12支球队组成了英格兰足球联赛。足球职业联赛的雏形。此时为,光绪十四年。第一年职业联赛的场均观众人数为4600人,到1895年场均7900人,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达到了 23100人。

20,足球从协会足球到了联赛足球。参与主体从贵族演变为工人阶级,这是表象的权力分配。更深层的是一次权力转移,北方工厂主从南部的知识阶层夺取的主导权。他们与工人群体属于雇主关系,此时的阶级观念已经明显淡化。

Ep.09 不合时宜的左翼作家

Season 1 · Episode 9

dimanche 5 juillet 2020Duration 20:50

陈映真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的作家,他身上拥有诸多标签,比如最后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台湾鲁迅等等,这些标签都反映着他的左派身份。而在官方和知识界里的也都有着各自的评价。

本期节目借由理想国最新出版的陈映真小说集,抛开标签,谈谈陈映真写的是什么。


【主播】

海博


【音乐】

片头:“上班族的一日” ,by 李寿全

片尾:“走在雨中” , by 齐豫


【你会听到】

1,陈映真的作家与政治活动家身份

2,陈映真创作时期的四个阶段

3,台湾乡土文学论战

4,余光中的《狼来了》涉嫌举报

5,两部被拍成电影的小说《夜行货车》《将军族》

6,台湾6070年代与当代中国的比对

7,台湾作家对《山路》的批评

8,许子东对左派与权力的“偏见”

Ep.98 从援助到生意:中国与两个德国的故事

Season 3 · Episode 98

jeudi 8 août 2024Duration 53:51

- 主播 -

海博

- 嘉宾 -

童欣,冷战史研究者,播客「越向书」主播


- 你会听到 -

01:25  大众汽车入华,东德怎么看

04:18  一分为二:两个蔡司与两个柏林大学

10:19  东德的援助,蔡司厂来到中国  

17:21  西方媒体造势,北京-潘科夫轴心

20:11  社会主义国家间做生意:经互会

22:36  跃进的意外

23:47  大豆危机与柏林墙的修建

29:14  东德的排面,莱比锡博览会

31:03  60年代,贸易大转向

36:18  西德与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

39:05  洋厂长的武汉故事

43:28  焦虑的东德

47:09  两个德国之间的贸易

50:54  咖啡与黄油,最后的稻草


- 制作团队 -

制作人:高海博

声音设计:孙称

封面设计:Jessi

- 本节目由 JustPod 出品 ©上海斛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 互动方式 -

商务合作:ad@justpod.fm

微博:@JustPod @播客一下

微信公众号:JustPod / 播客一下

小红书:JustPod气氛组

互动邮箱:contact@justpod.fm

Ep.10 治水社会:中国的历史与现实

Season 1 · Episode 10

samedi 11 juillet 2020Duration 18:46

最近南方暴雨,鄱阳湖告急,这一期我们来谈治水话题。

治水问题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政治问题,水与农业高度相关的,农业在古代又是最重要的经济来源,事关民生,治水在中国就是一门政治经济学。

有历史学家会把中国定义为“治水社会”。有学者认为古老中国专制体制形成是建立在治水的前提下,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也一定程度上认可“治水社会”的说法,他认为呢,正是因为人民需要一个能全盘处理水患问题的当局,因此才造就中国这个国家的诞生。

别小看了洪水这个事,除了它关系着几十万的人的生活,甚至它还事关传统中国的起源以及专制政权的形成。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中国治水的历史与现实。


【音乐】

片头:The Verdict by Ennio Morricon


【你会听到】

1,卡尔·魏特夫关于中国治水社会的理论

2,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对于治水重要性的理解

3,钱穆对于古代农作物的考证所得出的结论

4,看待历史的角度与方式

5,秦晖教授关注治水的文章

6,黄海改道的过程

7,治理黄河与河务漕运的关系

8,现代中国的治水方针,中国的造坝历史

9,造坝与移民

10,三门峡的历史教训

Ep.11 旱涝鄱阳湖:两种江湖关系

Season 1 · Episode 11

samedi 25 juillet 2020Duration 20:05

你可能不清楚,今年的洪水重灾区鄱阳湖去年还是重干旱地区。鄱阳湖如今是旱涝并存,它也是水利、环境领域重要的研究对象。

对于鄱阳湖地区的水利工程一直争议不断,处于中间地带的鄱阳湖上游有三峡,下游是长三角经济重镇,发展还是牺牲,建坝还是建闸,一系列问题在此交织。

江河湖泊本身就是一个自然系统,学术上有“江湖关系”的说法,而是现实的行政治理中,同样有这样的江湖关系。

它显现着我们国家的治理机制,隐含着中央与地方、地区之间博弈。


【音乐】

片头:“Your city is a desert to me” ,by Joyside

片尾:“中南海” ,by Carsick Cars


【你会听到】

1,鄱阳湖对于长江的重要性,一种自然的“江湖关系”。

2,三峡对于鄱阳湖与长江互动关系的改变

3,江西的尴尬,鄱阳湖水利工程的前生今世

4,江西与上下游省份的沟通

5,长江委的职责

6,主建派与反建派各自意见

7,横向纵向的管理方式

8,江西的kpi,本地人的生活现实,发展与牺牲

9,洪水管理中的风险意识

10,水利部的风险图没有实际用途。

Ep.12 文和友、shopping mall与城市规划

Season 1 · Episode 12

vendredi 31 juillet 2020Duration 35:43

文和友在广州的太古汇再次成为新的打卡地点,这是这家始于长沙的“文化公司”第一次到外省落地。这期节目,我们试图以文和友为切口,观察他们如何与shopping mall结合,与此同时,无法忽视的大背景是shopping mall已经成为很多城市消费的主流甚至唯一形式,这与城市建设、规划又有怎样的关系?

我们把文和友放置在shopping mall发展维度,同时又与北京大红门或者新发地蔬菜市场建立起空间坐标,它也许是shopping mall升级的结合,是万达的2.0时代,也许是K11、芳草地的平民版。


【主播】

海博


【音乐】

片头:“Red Right Hand” ,by Nick Cave

片尾:“Terror Couple Kill Colonel” ,by Bauhaus


【你会听到】

1,文和友与太古汇的混搭与荒诞

2,CBD在中国城市蔓延

3,CBD从1920年代的美国发展史

4,西格拉姆大厦的范本意义

5,som建筑公司在北京金融街的规划与实践

6,每个城市都有一个万达广场

7,文和友与shopping mall结合是万达的2.0时代

8,文和友是餐饮界的新发地市场

9,1961年纽约分区法案

10,《成长的建筑》中写低端建筑更适合改造

11,文和友的平民化,更像是低配版的k11

12,怀旧消费来自于90年代的图像


本期节目提及的书籍:《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成长的建筑》

Ep.13《八佰》背后:大陆电影里的国军

Season 1 · Episode 13

samedi 15 août 2020Duration 20:24

在《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中,作者用“义和团”这个事件在新文化运动、五四、文革、八十年年代的叙事变化呈现了一个历史真实:无论是书写者,记录者、创作者有意或者无意的都在根据自己所处时代的变化去塑造过去的事件。

所以,如果我们跳出这个框架去观察这个过程就很有意思了。就像福柯说的,重要的是讲述神话的年代,而不是神话所讲述的年代。

放在电影《八佰》同样适用:重要的是看《八佰》这个事件在什么年代、气氛下所叙述。放在台湾的70年代拍出的的是《八百壮士》,如果放在1986年《血战台儿庄》时期会被怎样叙述,放在17年时期又会如何叙述呢。

所以,这期节目我们就借八百上映,回溯一下,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多个时期里,大陆的电影作品里是如何叙述国民党抗战,国民党的领袖、将领经历了什么形象转变。

即便我们不去主动做联系,把这些影视作品的场景展现出来,就自然会呈现出一个脉络,而这个脉络放在今天会怎么延伸就更耐人寻味了。


【主持】

海博


【音乐】

片头:“Danny Boy” ,by 《音乐的力量》ost

片尾:“华沙曲” ,by 吹口琴的颜拉图儿


【你会听到】

1,跳出“神话”讲述框架去看过程:重要的是讲述神话的年代,而不是神话所讲述的年代。

2,17年时期的代表电影中国民党人的形象

3,《关连长》形象的越界

4,1975年,《人民日报》对蒋去世的报道

5,《吉鸿昌》:新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蒋的银幕形象

6,《西安事变》中对于国民党将领的正面呈现

7,《开国大典》中蒋形象的变化

8,《血战台儿庄》的制作与公映过程

9,人民日报对于两蒋去世报道的不同表述

10,与《血战台儿庄》相同制作班底的《铁血昆仑关》为何被搁置十年上映

11,国民党抗战题材出现频次增加

12,超越党派叙事,变为民族叙事

Ep.14 与《Newsroom》有关的美国现实与大选

Season 1 · Episode 14

dimanche 23 août 2020Duration 20:49

2020年对美国来说又是一个选举大年,同样会是一个政治电影大年。

这一期节目,我们重看《Newsroom》这部美剧,以点带面重回2012年的美国,聊一聊当年的茶党运动、占领华尔街如何在美剧中被叙述,又如何影响美国的现实。

同样,我们也简要回顾了政治剧的变化,从08年的《关键一票》到2012年的《规则改变》,林肯热等现象。长期观察美国电影文化的王炎指出一个明显变化:新的政治剧都直指了一个深层面的美国问题——两党政治的框架在未来政治中还是否有效?

有意思的是,《Newsroom》中的主演杰夫·丹尼尔斯将会出演一部新剧《科米规则》,它根据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前任局长科米的新书改编,科米曾因调查俄罗斯干预美国大选,被川普解职。

此外,针对《Newsroom》提及到新旧媒体变化、假新闻事件,我们也以此延伸到美国的大选政治中,新时代的竞选人与互联网的化学反应催生了一个更不可控的现实。


【你会听到】

1,《Newsroom》中写到的美国重要事件

2,同样是HBO出品的政治剧《规则改变》发生了什么变化

3,茶党运动与占领华尔街一体两面

4,《右派国家》中着力提及的美国保守主义之本

5,福克斯电视台,最响亮的声音

6,媒体的变化如何与美国政治互文

7,08大选之后,三大新闻台的变动

8,以布赖特巴特为代表的“假新闻”传播路径

9,底层白人自杀率提升

10,刘瑜的裂痕动员概念

Ep.15 土改、城中村与深圳特区四十年

Season 1 · Episode 15

lundi 31 août 2020Duration 21:50

上周是深圳特区成立四十年,虽然官方没有什么大动作,但是这期节目借两本新书之势,谈谈深圳这四十年。

这两本书一本是深圳前任市长写的《邓小平的遗产》,另一本是住在深圳城中村的美国社会学家马立安主编的《向深圳学习》。

在我看来,深圳这几年一直存在着发展焦虑,特别是白石洲这个巨大城中村的拆迁,深圳的城市更新进入深水区,后深圳时代如何发展呢?

这一期节目就以深圳土地改革为横切面,联系城中村的发展史,把深圳的地与房,合法建筑与合法外建筑,双方互相制衡又化为张力。

以此延伸的,还有周其仁教授与华生针对深圳土改的争论。


【主持】

海博


【音乐】

片头:《梦想化工厂》 by 五条人


【你会听到】

1,城中村与土地改革互为张力

2,土地是地方政府最核心的收入来源

3,深圳土改领先其他城市,特区试点

4,中国土地政策的分离式制度设计

5,国务院“下不为例”批准深圳统征方案

6,土地二元制度,城市土地与农村土地流转区别

7,2012年深圳“无地可用”,开动“城中村”

8,深圳城中村的三波建设高潮

9,周其仁团队对于深圳土改的肯定

10,华生一派对土改的批评


Related Shows Based on Content Similarities

Discover shows related to 中间地带, based on actual content similarities. Explore podcasts with similar topics, themes, and formats, backed by real data.
爵士群英谱
东亚观察局
忽左忽右
JustPod映画
杯弓舌瘾
忽左忽右中国版
不止今天
接线员
去现场
有声再野 | PodFest China 2024
© My Podcast 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