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腔西调 – Details, episodes & analysis
Podcast details
Technical and general information from the podcast's RSS feed.

东腔西调
大观天下志
Frequency: 1 episode/6d. Total Eps: 266

Recent rankings
Latest chart positions across Apple Podcasts and Spotify rankings.
Apple Podcasts
🇫🇷 France - history
17/06/2025#96🇫🇷 France - history
02/06/2025#95🇨🇦 Canada - history
31/05/2025#86🇫🇷 France - history
31/05/2025#74🇨🇦 Canada - history
30/05/2025#81🇨🇦 Canada - history
29/05/2025#77🇺🇸 USA - history
29/05/2025#100🇨🇦 Canada - history
28/05/2025#90🇺🇸 USA - history
28/05/2025#87🇨🇦 Canada - history
27/05/2025#90
Spotify
No recent rankings available
Shared links between episodes and podcasts
Links found in episode descriptions and other podcasts that share them.
See allRSS feed quality and score
Technical evaluation of the podcast's RSS feed quality and structure.
See allScore global : 53%
Publication history
Monthly episode publishing history over the past years.
Vol.200|审美即生活:把艺术向下拉,把生活向上拉|嘉宾:刘悦笛
Episode 20
vendredi 30 août 2024 • Duration 58:30
在漫长的历史中,人类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但是这一切的思考起点却十分简单,那就是有关真理(什么是真的)、伦理(什么是对的好的)、美(什么是美的)。这三点听起来很抽象,但实际上充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有关真理的思考表现为日益发达的科学技术,我们现在的高科技生活在文明本初的意义上都是对真理的思考和求索;有关伦理的思考则表现在人类社会的生活之中,小到行人不能闯红灯,欠债为什么要还钱,大到一国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政治体制,国家间、国内不同势力间的战争对不对,是不是正义。唯有“美”这件事很难让人说清楚,这次巴黎奥运会我们看到卢浮宫里的画,感觉都很美,他们很古典,但是到了现代甚至后现代的开幕式种种舞台表达,大家却很难有一致的感觉。
究竟什么是美?什么是中国美学?我们中国人文明基因里对美的判断是如何积累形成的?这些讨论离不开一本已经出版了40多年的经典之作——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借博集天卷出品的《美的历程》简装新版出版之机,我们邀请到“生活美学”倡导者、李泽厚先生的友人刘悦笛,和我们一起聊聊这场对中国之美的鸟瞰式巡礼。
【本期对谈】
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刘悦笛,“生活美学”倡导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团荣誉委员,国际美学学会总执委
【收听指南】
01:09 国潮与新中式,传统生活美学的复兴
06:20 现代日常生活也离不开特定美学倾向
09:47 中国美学起源:先秦思想文化与艺术
12:31 上古“巫史传统”:由巫到礼,释礼归仁
16:00 中国文化的早熟与人文理性传统的成熟
22:10 秦和楚的区别恰恰是理性和感性的区别
26:49 魏晋风度:人的主题(内容)+文的自觉(形式)
30:03 苏轼: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
35:54 雅俗之辩:文人美学、民间美学、宫廷美学
41:07 明清文艺思潮,近代市井的生活散文
46:04 对“物”的探索:“日常即道”vs“玩物丧志”
51:23 实践(生活)的美学与美学的实践(生活)
【工具箱】
01 李泽厚(1930年6月13日-2021年11月2日),当代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和思想家,湖南长沙人。上世纪80年代,李泽厚出版《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等书,成为几代中国人的美学启蒙读物。《美的历程》是他的成名作,更是美学领域绕不开的经典。他所提出的许多概念,比如积淀、异质同构、儒道互补、实用理性、乐感文化、巫史传统、人化自然、有意味的形式、文化-心理结构、救亡压倒启蒙等等,成为中国思想史的重要资源,也成为文学和艺术家们进行创造实践的思想资源。
02 李硕的《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一书,主要讲述华夏文明的萌生与转型。该书借助考古材料和传世文献,梳理了上古人祭风俗产生、繁荣和消亡的全过程,以及人祭与华夏早期文明从伴生到分离的伟大转折,再现了古人(周人)为终结商朝和人祭风俗付出的巨大努力。
03 《秦汉魏晋史探微》(中华书局,1993年初版)一书,汇集了田余庆先生在1979年至1989间的十九篇论文,涉及了秦汉魏晋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其中《说张楚——关于“亡秦必楚”问题的探讨》一文,由秦汉之际的楚地反秦事件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通过秦政权、陈胜政权与汉政权之间关系,展示了此期的政治发展的宏观趋势。
04 汉学家包弼德(Prof. Peter K. Bol)的《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一书,是从“文”的角度切入研究唐宋士人价值选择的演变轨迹。在这本书里,包老师分别讨论了初唐朝廷以传承“斯文”为核心的学术和写作风气,中唐韩愈等强调价值独立思考的古文思想与实践,宋初文治政策与文学文化,范仲淹、欧阳修等古文作家注重人事的价值思考,王安石、司马光以建立完善的政治秩序为核心的价值观,苏轼深通物理、寓统一于多样之中的价值取向,以及程颐如何使价值观的基础转向伦理原则等。
05 嘉宾提到明清时期有关生活美学有三本重要的著作,分别为:李渔的《闲情偶寄》、文震亨的《长物志》、高濂的《遵生八笺》。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朋友,还推荐阅读《中国人的生活美学》。作者从体现华夏文明精髓的“天-地-人”观念入手,分享了中国人在美食、闲居、游赏、器物等方面极富创造性的审美经验,全面呈现了中国人丰富多彩、饶有趣味的生活美学传统。
06 泰州学派是一个极具创新思想的阳明学派别。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是一个独立的平民思想家。他在师从阳明之前,就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在拜王阳明为师后,他在师承“良知说”的同时,注重“自得”。《明史·王艮传》称,王艮在讲学时,“往往驾师说之上,持论益高远”。王艮从百姓生存是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百姓日用即道说”,要求统治者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日用”人欲需求,宣称“圣人经世,只是家常事。”这是对当时理学所谓“存天理去人欲”的一种公然对抗。他以“大人造命”的宏伟气魄,宣称要“以天地万物依于己,故出则必为帝者师,处则必为天下万世师”去教化天下之人,追求实现“人人君子,比屋可封”的理想社会。
【本期推荐】
《美的历程》描述了中华民族审美意识产生、形成和流变的历程,勾画出中国历史与文艺的整体轮廓,堪称一部极简中华文明史。从龙飞凤舞的远古图腾谈起,触摸青铜器“狞厉的美”,感受楚辞汉赋的“气势与古拙”,聆听“盛唐之音”,融入宋元山水的“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感受明清文艺的市民气息与“浪漫洪流”……在短短十几万字里,李泽厚娓娓道来,梳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脉络,几乎囊括了所有的艺术形式,既大气磅礴,又细腻深刻。
【关于我们】
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思考。「东腔西调」是一档由大观天下志制作播出的轻文化播客,每周五更新,不定期加更,感谢你的收听。你可以在喜马拉雅、小宇宙、网易云音乐、QQ音乐、苹果播客、36氪、三联中读等各平台找到我们。欢迎关注、评论、转发,我们真诚感谢所有反馈,同时也期待更多脑洞。
公众号:东腔西调
听友群:添加小助手eidos000(备注「播客」)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Vol.199|列国志番外:十字路口的土耳其,意料之外的多元|嘉宾:施展
Episode 21
vendredi 23 août 2024 • Duration 50:09
在“中东三国演义”的故事里,施展老师曾着重讲述了现代土耳其的形成之路——从奥斯曼帝国到现代民族国家的艰难转型,而较少提及其近况。今年夏天,施老师再次去到土耳其,感受到了古代辉煌文明带来的诸多震撼,也对当下的复杂现实产生了进一步的思考。
今天的“列国志-亚洲篇番外”,主播何必与嘉宾施展老师将和大家再次聊聊土耳其。从古老的哥贝克利石镇到现代的城市风貌,从多元文化的融合到国际局势的挑战,这个国家依然努力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自己的平衡点。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施展(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文明史研究所教授)
【收听指南】
02:44 土耳其之旅:安卡拉、开塞利、科尼亚
05:31 哥贝克力石阵,巨石神庙,人类历史的摇篮
08:47 在现代土耳其,你能看到各种古老的文明
11:28 托罗斯山脉,多元的生态带来了多元的文明
16:18 加泰土丘,随地的黑曜石,壁画记录的火山
19:56 卡内什古城,四千年前就有成熟的商贸网络
26:05 土耳其的城乡发展:传统与现代相交织
30:25 越深入内陆,越能破除原先的宗教化想象
35:04 土耳其的通货膨胀对民众生活的巨大冲击
42:05 土耳其的困境:高通胀、高利率、难民潮
47:16 出行预告:从安纳托利亚一直到伊斯坦布尔【如想获取更多考察相关信息,欢迎咨询考察助理-小爱(eidos6719)】
【工具箱】
01 安那托利亚文明博物馆又名赫梯博物馆,位于土耳其首府安卡拉古城堡西南侧。博物馆的建筑物原是奥斯曼帝国时期的客栈和商场,建于1464年,后被大火烧毁。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后,将其修复,并根据土耳其国父凯末尔的倡议,改建成赫梯博物馆。
02 加泰土丘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土耳其)位于安纳托利亚高原南部,由两座山丘所组成,占地34英亩,是安纳托利亚南部巨大的新石器时代和红铜时代的人类定居点遗址。该定居点存在于公元前7500年到公元前5700年,是已知人类最古老的定居点之一。
03 哥贝克力石阵又名“哥贝克力山丘”,位于土耳其东部,1994年由一位库尔德族牧羊人发现。经“碳14”鉴定,证实遗址至少有12000年甚至13000年的历史,比金字塔还要早8000年出现,是人类至今在地球上发现最早的文明遗址之一。
04 卡内什古城:小亚细亚青铜时代中期城市遗址,位于土耳其开塞利东北约20公里的屈尔土丘。遗址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原始赫梯人居住时期;第二、三阶段为亚述殖民时期(即卡内什-卡鲁姆时期,公元前1950-前1750,全盛期);第四阶段为向建立赫梯古王国过渡的时期。
05 土耳其习惯上被称为连接欧亚、沟通东西的桥梁。位置如此,土耳其的政治思潮也经常面临左右两方面的冲击,甚至形成激烈的冲突。在独立战争时期,国父凯末尔就曾面临苏俄和欧洲影响的矛盾。最终,民族主义的迫切任务压倒了社会主义的理想,同时又欲追求以西方为模板的现代文明。直到今日,左右之争仍是透视土耳其政治的一个重要维度。
【相关往期】
Vol.93丨列国志:土耳其,中东三国演义之“火鸡”梦回奥斯曼
「列国志」是由「东腔西调」特别策划的一个人文历史栏目,在这个栏目中,特邀嘉宾施展教授将同主播何必一起,横跨亚洲、欧洲、非洲以及美洲的广袤疆域,复原当下列国的精神格局与时代境遇。
【关于我们】
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思考。「东腔西调」是一档由大观天下志制作播出的轻文化播客,每周五更新,不定期加更,感谢你的收听。你可以在喜马拉雅、小宇宙、网易云音乐、QQ音乐、苹果播客、36氪、三联中读等各平台找到我们。欢迎关注、评论、转发,我们真诚感谢所有反馈,同时也期待更多脑洞。
公众号:东腔西调
听友群:添加小助手eidos000(备注「播客」)
Vol.192|巫蛊乱长安:被历史隐藏起来的汉朝当家女性|嘉宾:谭木声
Episode 30
vendredi 28 juin 2024 • Duration 01:16:56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极具争议的一位皇帝,司马光评价他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一方面他开疆拓土,凿空西域,大大拓展了中原王朝的视野,解决了匈奴在北方的威胁;另一方面他挥霍了文景以来的财富积累,征敛过度,百姓破产,大兴方术。
“巫蛊之乱”是汉武帝晚年朝堂政局矛盾的集中爆发——短短几天之内太子和一代传奇皇后卫子夫相继陨落,牵连人数达数十万,大量政治精英被杀导致国本动摇。当我们夸赞一个王朝治理得好,总会说它没有武将谋逆,没有外戚干政,没有宦官祸乱。但这些历史表象的背后,实际隐藏了什么?史书里为此埋下了哪些线索?为什么说女性在汉朝历史中发挥了极大的影响?在今天的节目里,我们请到了《巫蛊乱长安》的作者、历史作家谭木声,带领我们重审巫蛊之祸这一历史悬案的来龙去脉,重新理解这场政治动乱。
* 本期图书《巫蛊乱长安》由后浪出版公司特别推荐。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谭木声,历史作家,著有《太后西奔》《巫蛊乱长安》
【收听指南】
01:25 巫蛊之祸的暗线:汉代政治中的女性
06:17 汉武帝朝晚期的政治格局与帝国乱象
10:23 为什么巫蛊之风会在汉代如此盛行?
13:29 中国女性历来都在参与政治权力博弈
20:16 社会儒家化之前母系妻族的重要地位
22:52 《史记》里没写什么,也是一种告知
25:16 窦太后的权力并不源于她背后的外戚
30:11 馆陶公主与平阳公主的政治角色
36:37 卫子夫的崛起,从歌女到皇后
41:24 弟弟卫青,外甥霍去病,都有天幸
43:30 李夫人,李氏外戚集团的崛起
47:03 钩弋夫人,及其背后的宦官集团
51:50 巫蛊之乱的起因与太子刘据的困境
58:45 霍光,从谨小慎微到“行伊霍之事”
01:06:25 海昏侯事件,废帝刘贺vs权臣霍光
01:09:18 新书预告,从四夺荆州看三国历史
【工具箱】
01 巫蛊之祸是汉武帝在位后期发生的一次重大政治事件,巫蛊为一种巫术。当时人认为使巫师祠祭或以桐木偶人埋于地下,诅咒所怨者,被诅咒者即有灾难。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被人告发为巫蛊咒武帝,与阳石公主通奸,公孙贺父子下狱死,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皆坐诛。武帝宠臣江充奉命查巫蛊案,用酷刑和栽赃迫使人认罪,大臣百姓惊恐之下胡乱指认他人犯罪,数万人因此而死。
02 辛酉政变是1861年(咸丰十一年)咸丰帝病死后,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䜣发动的一次宫廷政变。为赞襄政务大臣(又称顾命八大臣),辅弼皇太子载淳为帝,总摄朝政,以时在夏历辛酉年得名。又因改变其祺祥年号而称“祺祥政变”,亦称“北京政变”。
03 黄老政治,西汉初年为恢复封建经济稳定封建统治而实行的“无为而治”的方针政策。先秦诸子中的道家思想中含有许多政治、战争的战略、策略思想,所谓“无欲以静,天下将自定”,或“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老子》),这种思想到战国末期发展成为黄老之学(黄,指黄帝,老,指老子)。当时所谓黄帝之学,也属于道家的一个流派,它同道家的区别是,黄帝之学在道之中含有法的成分。二者合在一起称为黄老。黄老政治在汉武帝上台执政之后,渐渐废除,而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04 《廿二史札记》是古代读史札记,三十六卷,为清代史学家赵翼的名著(清代三大考据学著作之一),是作者读史之笔记。采用以史证史的方法,对历代正史(实涉及二十四部正史)作整体考察,对史著和历史现象、史实、事件、人物进行客观评价。
05 复仇行为源自人情本能,但儒家复仇思想并非仅停留于此,而是认同复仇所体现的五伦关系,同时也以社会伦理、亲亲、尊尊等概念规范与约束复仇行为。《公羊》主张复仇正具有诛讨乱臣贼子的用意,不同于《穀梁》,《公羊传》主张有条件的复仇,对复仇的前提、标准都有限制与说明。
06 外戚,亦称“外家”、“戚畹”,指帝王的母族、妻族。汉武帝时期有四大外戚力量,分别为:
第一,窦漪房老太后的窦氏外戚,代表人物为窦婴。
第二,王娡太后的王氏外戚,代表人为田蚡(田蚡为王娡同母异父的弟弟)。
第三,卫子夫皇后的卫氏外戚,代表人物为卫青、霍去病。
第四,李夫人的李氏外戚,代表人物为李广利、李延年。
*本期人物关系图
07 霍光(?-前68年4月21日),字子孟,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省临汾市)人。西汉时期权臣、政治家,大司马霍去病异母弟、汉昭帝上官皇后的外祖父。霍光最初凭借门荫入仕,选为郎官,历任侍中、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为汉武帝所亲信。
【本期推荐】
巫蛊之祸是西汉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其中涉及汉武帝一朝的政治斗争,诸子夺嫡等明争暗斗。这场重大的历史事件的真相由于史料的缺乏,成为一个未解之谜。《巫蛊乱长安》作者谭木声利用史料和现有的研究成果,对历史的空白进行了大胆而富有创建的论证猜想,重审巫蛊之祸的来龙去脉,揭示其中的真相,提出了无法证伪的新视角。
【关于我们】
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思考。「东腔西调」是一档由大观天下志制作播出的轻文化播客,每周五更新,不定期加更,感谢你的收听。你可以在喜马拉雅、小宇宙、网易云音乐、QQ音乐、苹果播客、36氪、三联中读等各平台找到我们。欢迎关注、评论、转发,我们真诚感谢所有反馈,同时也期待更多脑洞。
公众号:东腔西调
听友群:添加小助手eidos000(备注「播客」)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Vol.117|网络戾气:短链条理性+长链条情绪
Episode 120
vendredi 2 septembre 2022 • Duration 21:07
在过去的节目里,我们已经提及隐私问题、数据正义、观念与立场之争等等,今天我们想继续聊聊互联网不太光明的那一面——网络戾气和网络暴力。它有很多延伸概念,比如键盘侠、扣帽子、反串黑;也衍生了很多金句,比如“今日我若冷眼旁观,他日无人为我摇旗呐喊”、“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有时以徒劳告终,也时有正义得以伸张。
如果留意,类似的戏码几乎每天都在重复上演。我们总习惯说,是“互联互通”的网络带来了人与人的隔绝与封闭,加剧了人与人的对抗与分裂。尤其是在这两年的封闭期间,网络几乎成了信息的唯一来源,我们对其情绪放大器的感受也更加真切。
但在网络还没有如此普及的时候,就没有“网暴”吗?“斗争性话语”、“集体暴力”是否内在于人的本性?它们何以产生、何以蔓延、何以泛滥?我们又可以为避免一个充满对立的世界做些什么?在本期播客中,主播何必和社会学学者孟庆延将从个人的角度,再聊聊为什么我们当下会有越来越重的戾气和越来越强的激动感。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孟庆延(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收听指南】
01:06 再谈“网络戾气”
03:01 从电影《搜索》开始聊起
05:25 某一现象背后,可能有很长的因果链条
06:50 我们需要短链条理性,也要警惕其泛滥
08:39 每个人都可能是公共讨论的“受害者”
10:20 专业媒体从业者对公共事件有报道义务
13:48 短链条理性泛滥往往有长链条情绪加持
15:00 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就事论事+将心比心
17:01 真实生活并不要求你时时刻刻站队
18:11 网暴传导链中,“普通人”不是挡箭牌
19:43 祛魅之后,正义和善良都在个体身上
【工具箱】
《搜索》(2012)是由陈凯歌执导兼编剧的剧情电影,改编自小说《请你原谅我》,讲述都市白领叶蓝秋因为一件公车不让座的小事,而引发了蝴蝶效应般的网络暴力,以致最终被逼到生活的死角的故事。
《教父》(1972)是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执导的黑帮电影,改编自马里奥·普佐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以维托·唐·柯里昂为首的黑帮家族的发展过程以及柯里昂的小儿子迈克如何接任父亲成为黑帮首领的故事。
【小助手】
《现代世界500年:什么造就了今天的我们》是由大观学术团队策划创作,在“看理想”APP平台上播出的付费课程。第一季节目《现代的来临:国家和个人的发明》现已完结,第二季节目《现代的精神:世俗时代到来》正在更新。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或在看理想APP搜索“现代世界500年”了解更多课程信息。
【往期回顾】
Vol.63|精神鸦片:究竟哪些东西在“毁掉下一代”?
Vol.65|算法系统:人类终将陷入自己理性的牢笼
Vol.68|全景敞视:当我们一起步入“楚门的世界”
Vol.70|城市竞争:抢人大战除了抢人,还在抢什么?
Vol.73|跟风旅游:一生有多少“一定要去一次”的地方?
Vol.76|颜值正义:一场多数人对多数人的“暴政”
Vol.80|制造需要:在消费主义与反消费主义之间
Vol.89|社会病理学:社会有病,我们有药吗?(番外)
Vol.92|象牙之塔:现代大学正在缓慢死亡吗?
Vol.95|老龄社会:你真的了解过你的父母吗?
Vol.108|精神危机:现代生活的意义,究竟去哪儿了?
Vol.114|集体怀旧:一场关于“过去”的浪漫想象?
【关于我们】
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思考。「东腔西调」是一档由大观天下志制作播出的轻文化播客,每周五更新,不定期加更,感谢你的收听。你可以在喜马拉雅、小宇宙、网易云音乐、QQ音乐、苹果播客、36氪等各平台找到我们。欢迎多多留言评论,我们真诚感谢所有反馈,同时也期待更多脑洞。
公众号:东腔西调
听友群:添加小助手eidos001(备注「播客」)
【正片】24张昕x何必:MBTI人格测试是科学还是另一种玄学?
Episode 121
jeudi 1 septembre 2022 • Duration 43:36
嘉宾介绍
张昕,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公众号“Dr昕理学” 主理人。
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播客《东腔西调》主播,大观学者
课代表划重点
【知识分享】1. MBTI人格测试从科学意义上看,到底准不准?到目前为止学界公认的最准的人格测试究竟是哪一个?
2. 为什么放着那么多科学的测试不管,反倒是MBTI人格测试火起来了?
3. 企业管理引进MBTI、盖洛普等测试,有没有科学依据?人格测试真的能够帮助人才选拔吗?
4. 为什么一方面我们都讨厌被别人“贴标签”,但另一方面又特别喜欢用星座、属相、MBTI来给自己“贴标签”?
5. 心理测试究竟在多大程度能够指导普通人的实际生活?
【观点讨论】
多学点心理学究竟是让自己少走弯路,还是让路越走越窄?
Vol.116|清史闲谈:明亡清兴,偶然还是必然?
Episode 122
vendredi 26 août 2022 • Duration 50:18
中国几千年历史,几十个朝代,清朝可以说是争议最大、众人对其感情最复杂的一个朝代,原因显而易见:清朝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又是中国最后一个帝制朝代。众多清宫剧捧红了清朝,却也带来了数不清的误解。
对于明清鼎革,有人贬低,有人赞扬。晚清作为近代中国的起点,承担了太多屈辱,辛亥革命又是以推翻清王朝统治为起点。如何看待清朝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中的位置?从康乾盛世到晚清败局的转折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为什么一个小小的、落后的部落,崛起于长白山区后,竟然能灭掉统治上亿人口、占据东亚最好地区、已经持续近三百年的明朝?都说“自古胡虏无百年之运”,为什么清朝却能存续近三百年?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邀请到复旦大学的侯杨方教授,来和我们聊一聊清史,为我们还原这个高度分裂的清朝。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侯杨方(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
【收听指南】
02:30 重新看待明清鼎革
侯杨方:大家常说女真族是游牧民族,其实不是,女真族是渔猎民族,以捕鱼和狩猎为主,也有农业。他们一出生就面临着残酷的自然淘汰,战斗力远远超过单纯的游牧部落。相比之下,明朝在武器技术方面也不占优势,几乎每战必败。
08:33 明亡清兴,偶然还是必然?
何必:有人说,假如明朝的火器能再强一点,或者明朝廷能够坚定信仰袁崇焕训练的关宁铁骑,也许后来能不能入关也未可知。这些偶然性因素有多大的影响呢?
侯杨方:早在天启元年(1621),徐光启就提议引进西洋火炮、招揽澳门的葡萄牙人,用以备战。这也是明朝为数不多选择之一。但当时的明朝不仅受制于财力,还有意识形态的桎梏(反对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商贸限制和兵变考量,等到己巳之变结束,明朝招募的葡萄牙士兵抵达南昌后仍被遣返。
13:45 败下的明朝就像翻盘失败的赌徒
侯杨方:明末的失败有点像“一步错,步步错”,最后像滚雪球一样不可遏制,最终崩塌。
16:04 成也军事,败也军事
何必:清朝初期励精图治,一开始就奠定了多元包容的统治心态。但到了嘉庆年间,军力也开始走下坡路,前有白莲教起义,后有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最终溃败。
侯杨方:入关前后八旗统治集团如此高效,首先和他们的出身有关。女真和蒙古在血缘和文化上相近,很容易形成联盟。另外从创业角度看,清朝崛起就像一个家族企业,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而明朝则是皇帝和职业经理人的关系。女真内部也不是没有矛盾,皇太极去世未立遗嘱,兄弟多尔衮和长子豪格面临继承问题,但清朝的统治集团竟然通过妥协的方案,化解了这一立国以来最大的危机,也断了明朝唯一的生机。
侯杨方:入关以后为什么战斗力一泻千里?因为人性就是好逸恶劳。从1644年开始打了18年,八旗入关的第一代不是战死就是老病退休,对于生下来就在北京内城的“二代”们来说,没有战斗力,没有战斗的欲望和冲动,也没有东西可抢,战斗力的衰减是非常正常的。
25:30 集中的君权,扭曲的文治
侯杨方:我们经常会强调八旗的腐败,但我并不完全认同。平定三藩的时候,主力还是八旗兵。乾隆对八旗被汉化在心理上充满了矛盾,所谓“汉化”在满洲人看来就是好逸恶劳、喜欢文治、不尚武功。
何必:这一点在国际汉学界或中国研究界还爆发过争论。且不论清朝的成功是不是因为汉化,清朝至少相当成功地继承了明朝对于整个汉人地区的文治传统。洪武年间,朱元璋炮制了“胡惟庸案”,废除了千年的相权;到了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进一步削弱了内阁。
29:00 胡虏无百年,清朝何以例外?
侯杨方:很重要的一点是,清朝的统治集团比较成熟,在是否入关的问题上,他们深思熟虑。而皇太极的“端坐而崩”对满洲全族入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多尔衮要争权,皇太极的“两黄旗”并不服他。另一方面也有偶然因素,就是李自成包围了北京,他接到了吴三桂的求援信,所以改变了行军方向。入关以后,多尔衮才坚决要求占领北京,否则他们就会成为伪朝的“汉奸”。
侯杨方:在统治方面,他吸取教训,州县一级的官员、巡抚全都用当地的汉人,满洲人掌握军队总督和驻防将军;还将汉人都撵到南城生活,隔离而不干预。他把汉人的组织全部打垮,实行原子化的统治,这些都是硬打击。另外,他也通过更名田制度,笼络了汉人中下层民心,对于不服的力量,则通过剃发令文字狱严厉打击。康熙时期还有一系列的怀柔。
36:30 清朝皇帝的正统性焦虑
何必:无论康熙还是乾隆,笼络的时候都是两手都抓两手都硬,但雍正却突发奇想,一定要跟汉人知识分子讲道理,所以就有了《大义觉迷录》,用以澄清即位以来种种流言,但于乾隆帝上位后马上被禁止发行和刊印。
侯杨方:清朝让广大的汉人非常别扭,尴尬就在这里。对于当时的康熙皇帝来说,他一方面瞧不起汉人,但另一方面他从小开始阅读这些汉人的典籍,也有向往的一些东西。乾隆本人也会穿明代士大夫的衣冠,雍正也会题书画写汉诗。当时清朝已经建立七八十年,当雍正看到还有吕留良、曾静之流仍有反清言论,雍正就对“华夷之辩”的论调进行了辩驳,以传统的儒家思想为清朝的正统性和合法性辩护,还是有道理的。乾隆为什么把它禁掉,因为有很多事情,讲道理是讲不清楚的。
43:14 统一的清朝,多元的帝国
侯杨方:清朝的多元和一统,在历史上并不特殊。实际上多元民族的大一统帝国,汉武帝时候就建立过。所谓的“特殊”,其实在此前中央大一统王权不断演化的过程中,都是已经实践过的统治技术。
49:23 读通史,能收获更开阔的视角
【工具箱】
01 萨尔浒之战是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二到三月间,在明朝与后金的战争中,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大伙房水库附近),以及萨尔浒附近地区大败明军四路进攻的反击战,是明朝与后金辽东战争中的战略决战。以后金全胜、明军大败而结束,是明清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02 袁崇焕(1584-1630),字元素,号自如,广东广州府东莞县人(一说为广西梧州藤县人),明末抗清名将。袁崇焕万历四十七年(1619)中进士,初授福建邵武知县,后官至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取得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于崇祯二年(1629)击退皇太极,解京师之围后,被魏忠贤余党弹劾,皇太极又趁机实施反间计。崇祯三年(1630)八月,袁崇焕被朱由检认为与后金有密约而遭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实则家无余财。
03 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谥文定,上海人,万历进士,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1603年,入天主教,教名保禄。较早师从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测量和水利等科学技术,毕生致力于科学技术的研究,勤奋著述,是介绍和吸收欧洲科学技术的积极推动者,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04 吴桥兵变是发生于明朝崇祯年间的一次兵变。崇祯四年(1631)八月,后金首领皇太极率军围困明帝国边境的大凌河城3万余军民,身处登州的登莱巡抚孙元化奉崇祯命派遣孔有德等人自陆路支援辽东。同年闰十一月二十八日,孔有德等人在北直隶的吴桥突然举兵造反,兵戈回指,连陷山东诸县,最终攻克山东重镇登州并包围莱州。明朝调集各路援军,耗费18个月才最终打败叛军。叛军首领孔有德、耿仲明等人狼狈逃窜,最终浮海投降了后金。
05 孙元化(1581-1632),字初阳,号火东,上海川沙县高桥镇人,是西洋火炮专家。天启间举人。从徐光启学西洋火器法,孙承宗荐为兵部司务,在边筑台制炮,进兵部职方主事,崇祯初为职方郎中,三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登莱,崇祯五年因叛将孔有德攻陷登州,后孔有德在登州携带大量红夷火炮和炮手渡海投降后金,使后金有了火器攻城能力,孙元化因此被斩首于北京菜市口。
06 八旗,最初源于满洲(女真)人的狩猎组织,是清代旗人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努尔哈赤整顿编制,初置黄、白、红、蓝4色旗,编成四旗;万历四十三年(1615)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4旗;天命年间始设蒙古旗,至皇太极天聪九年(1635)编成蒙古八旗,最终由皇太极至崇德七年(1642)完成汉军八旗的编制。
07 雍正六年(1728),清初文人曾静和其门徒张熙不满身为夷狄的满清皇帝统治天下,因此宣扬雍正帝的得位不法和十大罪状,所以试图游说当时的川陕总督岳钟琪反清复明,岳钟琪假装同意骗出口供,反过来逮捕二人,送返燕京,之后在刑部侍郎杭奕禄等的审问。而后雍正下令收录关于此案的上谕、曾静的口供和《归仁录》,合成《大义觉迷录》。雍正八年,雍正帝于全国各地发行刊印,但于乾隆帝上位后马上被禁止发行和刊印,后于光绪年间重新刊印此书。
【关于我们】
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思考。「东腔西调」是一档由大观天下志制作播出的轻文化播客,每周五更新,不定期加更,感谢你的收听。你可以在喜马拉雅、小宇宙、网易云音乐、QQ音乐、苹果播客、36氪、三联中读等各平台找到我们。欢迎多多留言评论,我们真诚感谢所有反馈,同时也期待更多脑洞。
公众号:东腔西调
听友群:添加小助手eidos001(备注「播客」)
特辑|施展×张新刚×梁文道:逆全球化真的已经来了吗?
Episode 123
mercredi 24 août 2022 • Duration 01:43:40
当我们提起现代化的时候,最先联想到的大概是“全球化”和“世俗化”这样两个关键词。
21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写作《地球是平的》一书,引起了轰动;以至于当我们现在再讲起“全球化”的时候,依然很容易想象出一种非常扁平的“全球化”。当地时间8月12日,英籍印度裔作家萨尔曼·鲁西迪在纽约州遇袭,再次将宗教与世俗化、传统与现代化的话题带回了我们的视野。
生活在世俗时代意味着什么?现代化是一种价值提倡吗?现代化发展到今天是否有其反作用力?全球视野内,现代化之路是否注定充满冲突?在今天的播客中,梁文道、施展和张新刚将和大家再一起聊一聊对现代⽣活以及未来世界的看法。
(本节目为8月13日对谈直播录音剪辑)
【本期对谈】
梁文道:作家、媒体人,《八分》主讲人
施展:外交学院教授,大观学者
张新刚: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大观学者
【收听指南】
08:40 鲁西迪遇刺,宗教到底退场了吗?
13:15 宗教力量的反击,是世俗化播散中的回响
17:00 现代化是个复合词,包括很多层面
22:10 世俗化是否会均质发展,仍是未知
26:00 非西方国家进入现代的双重任务
37:40 汉服回归,现代不是传统的对立面
42:40 现代人的孤独与身份认同
44:40 面对普遍与特殊的张力,平衡很难把控
49:30 自我纠偏是现代文明的成败关键
52:00 每个国家都难免会有一些自己的神话
56:27 理性的起点是反思,但不是底层驱动力
01:07:00 和平年代,人们如何安放生命意义
01:09:30 五大央企退市,逆全球化已经到来?
01:15:00 当实体经济与资本秩序的主导开始分离
01:20:15 全球供应链再重组对中国的影响
01:25:33 当经济空间与政治空间的主导开始分离
01:29:20 越南紧邻中国,有区位优势
01:32:05 变动局势之下,重新想象全球化
01:36:00 逆全球化思潮,其实内生于现代性
01:39:00 这个世界会好吗?现代版的怀旧情节
【工具箱】
01 萨尔曼·鲁西迪(Salman Rushdie),英国著名作家。生于英属印度孟买,14岁移居英国读书,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历史系毕业,现居美国纽约。其作品风格往往被归类为魔幻写实主义,显示出东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他在英国支持工党,并批评印度的保守派政党。1988年以来,鲁西迪就因为小说《撒旦诗篇》遭受死亡威胁。2022年8月12日,鲁西迪在纽约一个文学节上准备演讲时遭到袭击。
02 《世界是平的》是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L. Friedman)论述“全球化” 的专著。此书的论点是:全球化不只是一种现象,也不只是一种短暂的趋势。它是一种取代冷战体系的国际体系。全球化是资本、技术和信息超越国界的结合,这种结合创造了一个单一的全球市场,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一个全球村。
03 《查理周刊》事件:当地时间2015年1月7日,法国讽刺漫画杂志《查理周刊》位于巴黎的总部遭到武装恐怖分子冲锋枪袭击,造成12人死亡,11人受伤,死者包括周刊的主编以及三个知名漫画家。当晚,法国总统奥朗德发表电视直播讲话,宣布8日为法国全国哀悼日。
04 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在《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The Great Transformation)一书中分析了工业革命的大转型带来的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化。他批判性地指出市场脱离社会的自由主义经济必然导致经济危机,造成社会崩溃,因而“脱嵌”是不可能成功的,市场应当“嵌入”于社会之中。
05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书首次出版于1719年4月25日。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Robinson Crusoe)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的故事。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在岛上生活了28年2个月零19天后,最终得以返回故乡。
06 在《世俗时代》一书中,查尔斯·泰勒(Charles Taylor)考察了现代性的世俗化面向在“西方基督教”世界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早期的宗教生活形式逐渐消融或不再稳定,新的形式被创造出来。泰勒试图把握世俗时代对这个世界而言意味着什么,包括它所鼓励的集体宗教生活的新形式,以及由这种大规模的动员趋势所滋生的暴力。
07 “地生人”是希腊神话中一群神奇武士的统称。关于人类从何而来,古希腊的起源神话令人惊讶地告诉我们:人是由大地而生。换言之,不是神,也不是女人,而是大地直接生育了希腊人。希腊人称这一大地生育方式为 αὐτόχθων:“地生人”,字面意思即为“种出来的人”。
08 伊拉斯谟计划(Erasmus Programme,European Community Action Scheme for the Mobil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是欧洲各共同体在1987年成立的一个学生交换项目。2014年1月在它的基础上创建了应用于欧盟所有教育、训练及青年体育领域的交换计划Erasmus+。其国际版为伊拉斯谟世界计划(Erasmus Mundus)。
09 继阿里巴巴宣布寻求在港主要上市后,8月12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铝业、中国人寿、上海石油化工股份陆续发布公告称,拟将美国存托股从纽交所退市。据统计,以上五家央企的美股总市值(12.38亿美元)仅占美国中概股总市值(9.4万亿元)的0.089%,在美存托股份占其总股本的比例也都不超过3%,所以市场人士认为退市带来的象征意义更大。
10 权力转移理论是一个国际关系中关于战争的周期性的理论。密歇根大学教授奥根斯基(A.F.Kenneth Organski)于1958年在其所著《世界政治》一书中首次提出。节目中提到的“霸权过渡”指的则是二战后英国与美国之间的霸权转移。
11 《非加太地区国家与欧共体及其成员国伙伴关系协定》简称《科托努协定》(Cotonou Agreement),是非洲、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岛国地区国家集团(简称非加太集团)77个成员国和欧洲联盟15国于2000年6月23日在贝宁首都科托努签订。该协定前身为《洛美协定》,曾是非加太集团和欧盟间进行对话与合作的重要机制,也是迄今最重要的南北合作协定,欧盟一直通过该协定向非加太集团成员国提供财政、技术援助和贸易优惠等。
【小助手】
《现代世界500年:什么造就了今天的我们》是由大观学术团队策划创作,在“看理想”APP平台上播出的付费课程。第一季节目《现代的来临:国家和个人的发明》现已完结,第二季节目《现代的精神:世俗时代到来》正在更新。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或在看理想APP搜索“现代世界500年”了解更多课程信息。
【关于我们】
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思考。「东腔西调」是一档由大观天下志制作播出的轻文化播客,每周五更新,不定期加更,感谢你的收听。你可以在喜马拉雅、小宇宙、网易云音乐、QQ音乐、苹果播客、36氪等各平台找到我们。欢迎多多留言评论,我们真诚感谢所有反馈,同时也期待更多脑洞。
公众号:东腔西调
听友群:添加小助手eidos001(备注「播客」)
Vol.115|列国志:德国,通往欧洲主宰之路
Episode 124
vendredi 19 août 2022 • Duration 01:35:05
在上一期的列国志,我们聊完了富有浪漫气质的法国,在欧洲篇的第四站,让我们的视线继续向西,来到它的邻居——德国。
在现代世界生成的过程中,德国是个不得不提的国家。一方面它为人类贡献了许多灿若群星的伟大人物——康德、歌德、黑格尔等等。但另一方面,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它也曾对人类犯下过许多难以忽略的过错。这一切都使得人们对德意志的民族精神分外好奇。
德意志原本是碎成一地的小邦国,何以能在近代完成统一并迅速强大起来?“铁血宰相”俾斯麦留下的一手好牌,怎么被威廉二世打得稀烂?战后的德国如何超越自身,赢得整个欧洲的信任的?在今天这一期列国志栏目中,外交学院的施展教授将和我们聊一聊德国走向现代的艰辛与坎坷之路。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大历史博士)
嘉宾:施展(外交学院教授)
【收听指南】
01:38 14年夏天的德国自驾之旅
04:27 希特勒暴动的啤酒馆
05:46 南德与北德的区别
09:51 柏林是一个给人感觉很像北京的城市
18:27 路德宗教改革,带来了欧洲精神世界的分裂
19:20 路德所提出的教义其实并不新鲜,只是因为他活下来了
23:00 新教给人带来的心理焦虑
31:57 绝对主义王权没有在德国出现,跟德国的神圣罗马帝国身份有关
37:31 哈布斯堡王朝、黎塞留与三十年战争
47:00 大德意志派与小德意志派:德国统一的不同方案
53:28 德国知识精英在理论上构建了一个有待统一的德意志
56:00 格林童话的故事结构
01:02:11 德国的文化民族主义与法国的政治民族主义
01:06:11 超级政治精算师俾斯麦
01:15:22 晚年俾斯麦与德皇威廉二世
01:29:49 德国如何超越民族主义,获得邻居的信任
【工具箱】
01啤酒馆暴动(德语:Bürgerbräu-Putsch)是指1923年11月9日晚上,由德国纳粹党在慕尼黑的贝格勃劳凯勒啤酒馆发动,计划仿效先前贝尼托·墨索里尼的向罗马进军来推翻魏玛共和国,但最后失败的一次政变。主要策划者包括纳粹党领导人阿道夫·希特勒、一战德军名将埃里希·鲁登道夫等。
02 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德意志神学家、哲学家,原为神圣罗马帝国教会司铎兼神学教授,于十六世纪初发动了德意志宗教改革,最终促成基督新教的兴起。路德强烈质疑圣座关于藉金钱换取上帝赦罪(即赎罪券)的教导。1517年,路德在维滕贝格诸圣堂门前贴出了《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即《九十五条论纲》),提出讨论教会腐败问题。
03 胡斯起义(Hussite Wars):15世纪初波希米亚宗教改革领袖扬·胡斯提出改革教会,反对教会敛财腐化,主张用捷克语举行仪式,教徒可领饼酒等主张,1415年被处以火刑。改革的拥护者把反天主教与争取民族解放结合在一起,掀起了胡斯战争。
04 神圣罗马帝国(德语:Heiliges Römisches Reich;拉丁语:Sacrum Romanum Imperium),962年到1157年的官方名称为罗马帝国(拉丁语:Imperium Romanum),在1157年到1512年改称神圣罗马帝国,最后于1512年到1806年因帝国主体民族德意志民族意识抬头而定名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德语:Heiliges Römisches Reich deutscher Nation;拉丁语:Sacrum Romanorum Imperium nationis Germanicae)。
05 哈布斯堡王朝(英语:House of Habsburg,公元6世纪—1918年),欧洲历史上最强大的及统治领域最广的王室,曾统治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帝国、奥地利大公国、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墨西哥第二帝国等。哈布斯堡家族亦称奥地利家族,奥地利1278年开始了哈布斯堡王朝长达640年的统治。
06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4年)是因为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绝嗣,王位空缺,法国波旁王朝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为争夺西班牙王位,而引发的一场欧洲大部分国家参与的大战。战争实质上是为遏制法国吞并西班牙而再次独霸欧洲的局面。因而引发半个欧洲组成新大联盟对抗法国。
07 阿尔芒-让·迪·普莱西·德·黎塞留(Armand-Jean du Plessis de Richelieu),17世纪初法兰西王国政治家、外交家,法国波旁王朝第一任黎塞留公爵。他在法国政务决策中具有主导性的影响力;特别是三十年战争时,他通过一系列的外交努力,为法国获得了相当大利益。在他当政期间,法国专制制度得到完全巩固,为路易十四时代的兴盛打下了基础。
08 1806年10月,正值德法耶拿大战,黑格尔携带着《精神现象学》(Phänomenologie des Geistes)手稿离开了耶拿。后来在给友人的信中,黑格尔写道:我见到了拿破仑这位“马背上的世界精神”。
09 腓特烈二世(德语:Friedrich II von Preußen, der Große),史称“铁血君王”腓特烈大帝,亦称弗里德里希二世,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是欧洲“开明专制”君主的代表人物,在政治、经济、哲学、法律、甚至音乐诸多方面都颇有建树,为启蒙运动一大重要人物。在其铁腕统治下,普鲁士的国力迅速上升,在很短时间内便跃居欧洲列强之列。他和伏尔泰有书信来往并且曾在波茨坦会面过。
10 柯尼斯堡(德语:Königsberg),即如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首府加里宁格勒,位于桑比亚半岛南部,由条顿骑士团北方十字军于1255年建立,先后被条顿骑士团国、普鲁士公国和东普鲁士定为首都或首府。柯尼斯堡曾是德国东部的文化中心之一,伊曼努尔·康德曾在此居住过。
11 容克(德语:Junker)是指以普鲁士为代表的德意志东部地区的贵族地主。在德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容克地主长期垄断军政要职。最著名的容克是奥托·冯·俾斯麦,其主导了德意志帝国的建立,被称为铁血宰相。
12 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年4月18日通过《巴黎条约》成立。根据条约规定,成员国毋须交纳关税而直接取得煤和钢的生产资料。欧洲煤钢共同体的缔约国有法国、西德、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及卢森堡。生效期限为50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是欧洲漫长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拥有超国家权限的机构。成员国的政府第一次放弃了各自的部分主权,并将这些主权的行使交给一个独立于成员国的高级机构。
【相关往期】
列国志亚洲篇(点击回顾:日本丨韩国丨越南丨新加坡丨泰国、柬埔寨丨阿联酋丨沙特丨伊朗丨土耳其丨以色列丨印度)
列国志欧洲篇
Vol.107|列国志:俄罗斯,东顾西盼的踌躇
Vol.109|列国志:英国,“日不落”的升起与落幕
Vol.112|列国志:法国大革命的神话,衰落了吗?
【延伸阅读】
施展世界|《我书架上的神明》栏目
【关于我们】
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思考。「东腔西调」是一档由大观天下志制作播出的轻文化播客,每周五更新,不定期加更,感谢你的收听。你可以在喜马拉雅、小宇宙、网易云音乐、QQ音乐、苹果播客、36氪、三联中读等各平台找到我们。欢迎多多留言评论,我们真诚感谢所有反馈,同时也期待更多脑洞。
公众号:东腔西调
听友群:添加小助手eidos001(备注「播客」)
Vol.114|集体怀旧:一场关于“过去”的浪漫想象?
Episode 125
vendredi 12 août 2022 • Duration 29:45
过去的半年,是充满浓烈怀旧情绪的半年。尽管“爷青回”一词还是2020的B站年度弹幕,从罗大佑孙燕姿的线上演唱会,到王心凌的翻红与周杰伦的新专,再到刘亦菲时隔十六年复归古偶,“旧”的情怀与滤镜毫无疑问再次成了“新”的流量密码。
怀旧情绪是否真的有一个开关呢?很多时候没有声音与画面,我们好像也能常常“闪回”。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里说,即使物毁人亡,气息和味道却在,他们更柔软,却更有生气,更形而上,更恒久,更忠诚,让人想念,等候,盼望。
怀旧曾被用来表示因离家出走而产生的身体上的痛苦,而如今,它已然成为一种现代性的情感体验。为什么那么多年轻人也开始怀旧了?怀旧的本质是什么?怀旧是不是因为现在过得不好?在本期播客中,主播何必和社会学学者孟庆延想聊一聊他们对于过往的记忆,以及对“怀旧”这一现象的随想。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孟庆延(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收听指南】
01:30 整个夏天,我们都沉浸在“回忆”里
03:40 怀旧,是因为对当下不满吗?
05:50 人是一种不断加载着过去来向前“爬行”的生物
07:00 同学聚会的话题中心,永远是校园回忆
12:00 怀旧的不是memory,而是life
14:45 怀旧提醒我们,人是社会性动物
16:50 喜欢做饭,只是想复刻爸妈做的味道
19:30 PTSD,怀旧其实并不总是美好
21:00 真让你回到过去,你会开心吗?
23:00 所有历史都会在我们身上留下印记
26:30 对过往的记忆,其实是我们生命的本体
28:30 怀旧不必比较,越多样,越健康
【往期回顾】
Vol.63丨精神鸦片:究竟哪些东西在“毁掉下一代”?
Vol.65丨算法系统:人类终将陷入自己理性的牢笼
Vol.68丨全景敞视:当我们一起步入“楚门的世界”
Vol.70丨城市竞争:抢人大战除了抢人,还在抢什么?
Vol.73丨跟风旅游:一生有多少“一定要去一次”的地方?
Vol.76丨颜值正义:一场多数人对多数人的“暴政”
Vol.80丨制造需要:在消费主义与反消费主义之间
Vol.89丨社会病理学:社会有病,我们有药吗?(番外)
Vol.92丨象牙之塔:现代大学正在缓慢死亡吗?
Vol.95丨老龄社会:你真的了解过你的父母吗?
Vol.108|精神危机:现代生活的意义,究竟去哪儿了?
【关于我们】
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思考。「东腔西调」是一档由大观天下志制作播出的轻文化播客,每周五更新,不定期加更,感谢你的收听。你可以在喜马拉雅、小宇宙、网易云音乐、QQ音乐、苹果播客、36氪等各平台找到我们。欢迎多多留言评论,我们真诚感谢所有反馈,同时也期待更多脑洞。
公众号:东腔西调
听友群:添加小助手eidos001(备注「播客」)
Vol.113|周星驰电影的特色,恰恰在于它的保守
Episode 126
vendredi 5 août 2022 • Duration 54:14
2022年6月22日,“星爷”周星驰迎来了他的60岁生日。在和老师们的聊天中,我们惊喜得知翟志勇老师的师弟、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的周林刚老师是一位十足的“星迷”,于是就有了这么一期节目。
周林刚老师曾做客东腔西调,从政治秩序的角度探讨了全民基本收入方案的可能影响(第33期)。在今天这个相对有趣的话题上,他坦言看周星驰的电影就是一种纯粹的放松,同时周星驰也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虽然欢乐就是欢乐,它可以没有任何理由,但为什么他的电影那么好笑,也许是因为其中确实有一些值得发掘的内容。
从《鹿鼎记》《武状元苏乞儿》《审死官》,到《大话西游》《功夫》《美人鱼》,在今天的播客中,嘉宾周林刚老师不仅和我们分享了他所见的周星驰电影对天真幻想的满足和对遗憾的特殊处理,也聊到了周星驰的保守与自嘲气质,以及电影所体现的香港与内地时代变迁印记。
【本期对谈】
主播:大志(大观天下志编辑部)
嘉宾:周林刚(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
【收听指南】
01:50 你欠星爷几张电影票?
07:20 无厘头而不做作,可能是周星驰的天才之处
13:10 周星驰的电影也是香港市民社会的反映
16:46 八零后观影记忆:淘碟、逃课去录像厅
17:51 周星驰电影在何种意义上是“保守”的?
22:36 要素一:对自然人性价值的护持与坚守
23:53 要素二:与政治或官僚系统保持距离
31:00 二元电影叙事,兼具戏谑和严肃,贬低与张扬
34:15 他可以神化道义,但他不想神化人
35:39 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嘲恰好是无我的反面
39:48 周星驰不是在电影里“讨论”爱情,而是在抒情
46:13 回望:周星驰电影进入内地的时代背景
49:34 从崔健到罗大佑,怀旧元素也包括一个时代
51:31 我喜欢把周星驰本人和他的电影区别来看
【本期片单】
《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1994,周星驰主演)
《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1995,周星驰主演)
《大内密探零零发》(1996,周星驰自导自演)
《美人鱼》(2016,周星驰导演)
《西游·降魔篇》(2013,周星驰导演)
《少林足球》(2001,周星驰自导自演)
《长江7号》(2008,周星驰自导自演)
《国产凌凌漆》(1994,周星驰自导自演)
《鹿鼎记》(1992,周星驰主演)
《武状元苏乞儿》(1992,周星驰主演)
《审死官》(1992,周星驰主演)
《功夫》(2004,周星驰自导自演)
《望夫成龙》(1990,周星驰主演)
【延伸阅读】
螳臂馆-鲁迅系列|哲学想要解释一切,政治想要改造一切。政治哲学探讨政治与哲学之间的关系。它是两种有关“一切”的态度相遭遇的边疆地带,既连接,又区隔。我们用一些微弱的文字,在这块边疆地带建造一座叫做“螳臂馆”的小屋。(该栏目更多文章可在“澎湃新闻”搜索“螳臂馆”阅读)
【关于我们】
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思考。「东腔西调」是一档由大观天下志制作播出的轻文化播客,每周五更新,不定期加更,感谢你的收听。你可以在喜马拉雅、小宇宙、网易云音乐、QQ音乐、苹果播客、36氪、三联中读等各平台找到我们。欢迎多多留言评论,我们真诚感谢所有反馈,同时也期待更多脑洞。
公众号:东腔西调
听友群:添加小助手eidos001(备注「播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