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珺Jùn|商业访谈录 – Details, episodes & analysis
Podcast details
Technical and general information from the podcast's RSS feed.

张小珺Jùn|商业访谈录
张小珺
Frequency: 1 episode/11d. Total Eps: 111

Recent rankings
Latest chart positions across Apple Podcasts and Spotify rankings.
Apple Podcasts
🇫🇷 France - technology
21/07/2025#99🇨🇦 Canada - technology
20/07/2025#98🇨🇦 Canada - technology
10/07/2025#69🇫🇷 France - technology
07/07/2025#52🇫🇷 France - technology
06/07/2025#82🇬🇧 Great Britain - technology
05/07/2025#88🇨🇦 Canada - technology
28/06/2025#92🇬🇧 Great Britain - technology
25/06/2025#100🇫🇷 France - technology
15/06/2025#92🇺🇸 USA - technology
08/06/2025#100
Spotify
No recent rankings available
Shared links between episodes and podcasts
Links found in episode descriptions and other podcasts that share them.
See allRSS feed quality and score
Technical evaluation of the podcast's RSS feed quality and structure.
See allScore global : 53%
Publication history
Monthly episode publishing history over the past years.
75. 和OpenAI前研究员吴翼解读o1:吹响了开挖第二座金矿的号角
mercredi 18 septembre 2024 • Duration 01:14:10
上集节目,广密在OpenAI o1问世之前,准确地预言了代号为“Strawberry”(草莓)的项目走向,以及它背后暗示的AGI范式已经转移,强化学习开启了新赛道。
这集节目录制在o1问世之后,我第一时间和边塞科技创始人、清华叉院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同时也是前OpenAI研究员的吴翼聊了聊。他的研究方向正是强化学习。吴翼从技术视角全方位地解读了o1模型,并且分享了只有内部视角才能看见的真实的OpenAI。
我们的播客节目在腾讯新闻首发,大家可以前往关注哦,这样可以第一时间获取节目信息和更多新闻资讯:)- 01:50 2019年在OpenAI做研究员
- 03:04 那个年代所有PHD都希望去Google Brain和DeepMind
- 03:46 OpenAI o1-preview初体验,很意外在用户使用端做这么大规模的推理
- 07:20 pre-training(预训练)能挖的金矿越来越少,以强化学习为基础的post-training(后训练)是另一个大金矿,使迈向AGI的梯子多了几节
- 09:00 o1-preview版本是GPT-3时刻,到没到ChatGPT时刻要看正式版本
- 10:33 o1应该核心关注两个要点和背后的技术原理
- 13:54 强化学习能否探索出Scaling Law有希望,但很复杂
- 15:06 强化学习三要素:reward model+搜索和探索+prompt,每一块都很难
- 16:42 2014年开始,UC Berkeley集体转向,押注强化学习
- 19:36 RL算法的演进:从DQN(Deep Q-Network)到PPO(Proximal Policy Optimization)
- 23:45 相信会带来通用能力而不是垂类能力提升
- 24:47 长文本是实现AGI的第一步,推理能力是第二步
- 29:57 通过o1-preview能反向复原哪些技术细节?
- 34:00 reward model不太可能有一个单独的小组闭着眼睛训练,是耦合的
- 38:30 思维链、安全、幻觉和算力
- 41:25 为什么这么项目叫“Q*”?后来又叫“草莓”?梗都很有意思
- 49:49 o1不代表垂直模型,依然相信会出现全能的大统一模型
- 57:57 关于Scaling Law,2019年OpenAI内部讨论的细节
- 01:00:26 2019年的OpenAI处于“闭着眼睛挖矿的状态”
- 01:03:20 OpenAI当年如何做管理:搞大新闻、发博客,KPI是博客关注量
- 01:10:28 2020年离开OpenAI后悔吗?
o1发布前的预言单集:AGI范式大转移:和广密预言草莓、OpenAI o1和self-play RL|全球大模型季报4
【更多信息】
联络我们:微博@张小珺-Benita,小红书@张小珺jùn
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公众号:张小珺
74. 从蒸汽机到无人驾驶4|Waymo和它的对手们:我暗中考察了四个月
mercredi 11 septembre 2024 • Duration 01:13:43
我们的节目正在推出新系列【从蒸汽机到无人驾驶】,今天是第4集。因为,在我自己学习自动驾驶的过程中觉得,这个行业的知识壁垒很高、信息不对称也很严重。所以邀请孟醒来做一个自动驾驶的深度科普。
之前的节目介绍过,自动驾驶分成两条线索:1、以特斯拉为代表的辅助驾驶路线;2、以Waymo为代表的全无人驾驶路线。围绕路线之争,这个行业吵了10年。
在上集,孟醒着重聊了第一条线索:特斯拉FSD进化史。本集,我们的重心则是另一条:低调的Waymo和它的对手们。很有意思的是,孟醒曾带队在凤凰城调研Waymo,还暗中探访了它的“老巢”。
本集是《张小珺Jùn|商业访谈录》和《技术不无聊》的串台节目。《技术不无聊》是孟醒制作的一档新播客。我们的播客节目在腾讯新闻首发,大家可以前往关注哦,这样可以第一时间获取节目信息和更多新闻资讯:)【嘉宾小传】
孟醒,五源资本合伙人、卡尔动力董事长,曾担任滴滴自动驾驶COO、顺为资本科技组负责人;在顺为期间,孟醒投资了小鹏汽车、Momenta等明星公司;加入顺为前,孟醒曾经作为创始人和CEO创办两家人工智能领域的明星创业公司,分别是美国的Orbeus和中国的知图科技,两家公司都被并购;孟醒还曾在摩根大通投资银行部门任职,负责亚太区科技领域的投资并购以及IPO项目,参与项目金额超过600亿美金。孟醒拥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应用数学和经济学学士,以及麻省理工大学斯隆商学院MBA学位。
- 02:00 Waymo始于2009年,是Google X实验室一个项目
- 04:32 我访谈Google无人车创始人Sebastian Thrun,结果被人骂了,很惭愧
- 07:13 DARPA Grand Challenge(美国DARPA出资赞助的无人驾驶赛)被埋没的故事
- 13:24 Waymo负责人连连换届:
- 1. Sebastian Thrun(2009-2013):Sebastian Thrun是斯坦福大学教授,也是谷歌自动驾驶汽车项目创始人之一
- 2. Chris Urmson(2013-2016):Chris Urmson是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专家,参与了多次DARPA自动驾驶挑战赛
- 3. John Krafcik(2015-2021):John Krafcik是汽车行业资深人士,曾任现代汽车北美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 4. Tekedra Mawakana和Dmitri Dolgov(2021-2023):Tekedra Mawakana是Waymo首席运营官,法律和公共政策背景出身;Dmitri Dolgov是Waymo首席技术官,参与自动驾驶技术开发多年
- 5. Dmitri Dolgov和Saswat Panigrahi(2023年至今): Dmitri Dolgov继续担任CEO之一,Saswat Panigrahi是Waymo首席产品官,负责产品管理和战略规划
- 18:05 Waymo技术关键变化,对最简洁漂亮的架构端到端抱有理想
- 21:55 我带队在凤凰城调研Waymo四个月,还暗中探访了Waymo“老巢”
- 38:30 无人驾驶第二名Cruise(创始人Kyle Vogt),两年、40人团队,10亿美元卖给通用汽车
- 43:24 一起安全事故,使Cruise从顶峰极速坠落
- 48:00 为什么Waymo和Cruise同样作为大企业分支,风格差异这么大?
- 57:40 Uber也曾是无人驾驶一个有竞争力的对手,怎么退出了比赛?
- 59:17 另外两位竞争对手现况:Zoox、Aurora
【从蒸汽机到无人驾驶】系列
和楼天城聊聊Robotaxi和ACRush:“L2做得越厉害,离L4越远”
【更多信息】
联络我们:微博@张小珺-Benita,小红书@张小珺jùn
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公众号:张小珺
65. 风险投资的钥匙失灵了吗?和梦秋聊:蛰伏、更少人的游戏和啮齿动物
lundi 22 avril 2024 • Duration 01:16:59
这集是梦秋的返场。梦秋是清流资本创始合伙人、百度原技术VP。
过去两年,风险投资在中国的游戏规则骤变,梦秋从各个维度呈现了洗礼之后的新业态与新规则。
我的播客节目在腾讯新闻首发,大家可以前往关注哦,这样可以第一时间获取节目信息和更多新闻资讯:)- 01:25 美元VC重新定位
- 04:37 以朱啸虎为代表施行分红策略,但明股实债这种deal也不好做
- 05:47 VC目前主流策略是蛰伏
- 08:57 美元基金击鼓传花式的投资方式被打破
- 09:42 看好机器人本体的机会
- 12:51 从第一天就不看大模型,投了两家AI企业(深势科技、aiXcoder)
- 15:13 越早期的股东想退出越难,没什么bargain power(议价能力)
- 17:06 大厂留给创业公司的“傻瓜窗口”没有了
- 18:10 大模型的垂直场景
- 23:08 过去一年,中国AI创业公司图谱
- 28:15 一个事情push到极致都有可能成功,中间地带是最难的
- 32:57 新的游戏规则:VC现在不靠非共识而靠共识挣钱;我们不是Venture,我们希望No Venture,不要冒险
- 33:30 人民币 VS 美元,看现在学 VS 看未来学
- 35:57 VC成了更少数人的游戏,谁应该配置VC?
- 38:53 这个行业至少缩水了1/3,我为什么不下牌桌?
- 41:28 我们就做侏罗纪时代的啮齿类动物——活着——“你都做老鼠了,你还能怎么更差呢?”
- 47:30 今年继续谷底爬行
- 49:37 通用大模型对无人驾驶公司有多大冲击
- 59:00 清流资本是谁?
- 62:05 新时代VC的整个逻辑都变了
- 63:50 新时代的founder
- 66:40 消费洞察
- 70:05 投国家鼓励的方向:新能源、新材料、硬科技;消费值得看,但要投挣钱的
- 73:50 经济下行的人世百态
梦秋此前的节目:
《21. 投资人视角下的大模型和市场真实水温|和梦秋聊ChatGPT》
【更多信息】
联络我们:微博@张小珺-Benita
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公众号:张小珺
64. 和广密聊AGI大基建时代:电+芯片=产出智能
mercredi 17 avril 2024 • Duration 01:21:56
3月,我们连续从多个角度关注了中国AGI进展,这集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海外,对刚过去的 2024 Q1全球大模型的赛局做一个场上的复盘和点评。嘉宾是《商业访谈录》的老朋友、拾象CEO广密。
他提出,我们正处于一场宏大的“AGI大基建”时期。正如上世时期纪90 年代克林顿推出美国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这才有了后面的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和互联网黄金20年——如果没有基建,就不可能有应用大爆发。
我的播客节目在腾讯新闻首发,大家可以前往关注哦,这样可以第一时间获取节目信息和更多新闻资讯:)- 01:45 盘点2024 Q1
- 03:40 开源 & 闭源
- 06:32 AGI 是马拉松
- 06:45 物理硬件成阻碍AGI最大因素
- 08:05 失败案例Inflection
- 08:41 黄仁勋的主权 AI、T5T、不鼓励996
- 10:34 渐进式解锁
- 12:29 改变软件生产方式+信息检索的变革
- 16:50 能源 + 芯片=产出智能
- 19:46 南坡是模型,北坡是产品
- 23:41 突然给经济社会加了两道税
- 25:30 AGI大基建:造价与玩家
- 26:34 训练GPT-3.5和GPT-4,消耗多少算力和能源?
- 39:37 电+芯片=产出智能
- 40:38 Scaling Law
- 47:26 AGI登山路线图和路标
- 57:40 OpenAI
- 01:04:02 集团军作战,如何结盟?
- 01:05:12 Apple、英伟达、阿里
- 01:07:20 Killer App、硅谷投资三大件
- 01:09:25 自动驾驶和机器人
- 01:15:47 我们作为碳基智能,为什么在追求硅基智能上这么热衷?
- 01:17:00 Sam、黄仁勋、马斯克
广密的上一集:《54. 口述全球大模型这一年:人类千亿科学豪赌与参差的中美景观》
【更多信息】
联络我们:微博@张小珺-Benita
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公众号:张小珺
63. 商业口述史:中资到海外买买买的大时代,以430亿美元并购先正达为最高潮
dimanche 7 avril 2024 • Duration 01:43:49
2009年,中国资金开启了一段到海外买买买的波澜豪情的大时代。
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吉利并购沃尔沃汽车,这两起在当时并不被看好的蛇吞象案例,昭示了整个时代的先驱和开端。
不止如此。2016年,中化集团更是以430亿美元的天价,收购了农产品行业有“皇冠上明珠”之称的瑞士先正达集团。此次收购标志了这个疯狂时代已经涌向最高潮,也是尾声。
本集我邀请亲历该时期全程、彼时正在中化集团做投资并购和资本运营的王威先生,聊聊这个时代的起承转合。随着全球化低头,中国式出海将去往何方?
最新消息是,先正达已撤回主板首发上市的申请。这集播客我们的录制时间是去年夏天,我们的商业口述不涉及对最新新闻的评述,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我们的播客节目在腾讯新闻首发,大家可以前往关注哦,这样可以第一时间获取节目信息和更多新闻资讯:)【嘉宾小记】
王威,职业生涯起步于四大;2009-2017年先后在中化集团负责投资并购和资本运营,参与并主导多起大型海外投资并购案,完整经历了中国资金到海外收并购热情高涨的大时代;而后出任A股上市公司梅花生物CFO;现在是某世界500强企业副总裁和董事会秘书。
- 02:06 自我介绍
- 03:01 同时在央企/民企/外企/混合所有制企业待过,几种企业文化差
- 06:01 “我们都是围着老板转的”和拎包文化
- 10:56 界定企业并购与VC、PE的区别
- 15:06 买买买大时代揭开帷幕的标志性事件
- 18:02 为什么国家倡导的是跨国并购而不是出海做业务
- 20:04 欧美国家并购结果惨烈,东亚儒家思潮对被并购企业较和善
- 20:45 联想鲸吞IBM PC业务和吉利并购沃尔沃汽车是标杆案例
- 22:00 这两起并购的四个共同点,其中之一是交易时都不被看好
- 31:40 欧美企业并购完立马裁员、干掉管理层,中国企业恰恰相反
- 32:48 将并购类比成从谈恋爱到结婚再到过日子
- 37:50 “没有不好的交易,只有不好的价格”
- 39:00 中国买买买大时代出现的底层动因(日本90年代是参照系)
- 42:38 在时代的窗口期,进入中化集团做投资并购
- 43:24 先正达从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不可触碰,到中国企业染指
- 50:26 海外企业对中国买家的态度变化
- 51:11 亲身参与430亿美元中国有史以来海外最大并购案
- 52:13 并购四阶段:战略-筛选目标-执行-整合
- 01:09:15 旷日持久的谈判、以年为计的整合
- 01:12:40 大时代的高潮与落幕
- 01:17:10 其他收并购代表案例,成与败
- 01:22:45 海外收并购热情高涨,为什么反观国内收并购文化贫瘠?
- 01:26:48 几个词形容这个特定的大时代
- 01:29:15 海外并购中好玩的:两套体系、白衣骑士、大忽悠
- 01:39:00 最后的建议
【更多信息】
联络我们:微博@张小珺-Benita
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公众号:张小珺
62. 你们要的朱啸虎,来了
lundi 1 avril 2024 • Duration 52:14
很多听众在后台留言,希望我们的播客也放出对金沙江主管合伙人朱啸虎的访谈,他在对于大模型的观点讲了一个中国现实主义的 AIGC 故事。那么今天你们要的 Allen Zhu 终于来了。
访谈一共有两次,播客收录的是其中一次访谈。
我的播客节目在腾讯新闻首发,大家可以前往关注哦,这样可以第一时间获取节目信息和更多新闻资讯:)- 01:31 说实话,卷出200多个大模型有什么意义呢?
- 03:00 马上能变现!马上能变现!
- 08:02 AIGC PMF,你十个人找不到,投一百个人同样找不到
- 08:37 我都不愿意去聊,你知道吗?这没有意义——这些公司,要场景没场景,要数据没数据,你说它有什么价值?而且一上来估值这么贵
- 12:35 王慧文,我这么熟,我都不愿意去找他和他谈这个事
- 14:45 技术的人,都是不相信我比别人差的,你说这个怎么合并?
- 16:42 我跟王小川说过,如果没有反垄断,我愿意投王小川的
- 19:23 那个时候,大家就FOMO情绪比较高涨的时候
- 25:12 美国公司就:卧槽你们怎么做出来的?感觉很惊讶
- 31:40 短期内肯定做to B,起来快,to C要见到iPhone 3时刻
- 37:42 我跟张旭豪谈了三次:33这个数字对我不好,37是我的幸运数字
- 41:48 哎……就是……说实话一鸣确实很难判断
- 47:15 别烧钱,别烧钱,听我们话的都还可以
《2024 AI 三部曲》合集:
【更多信息】
联络我们:微博@张小珺-Benita
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公众号:张小珺
61. 和王小川聊再创业这一年:回应朱啸虎与中国AGI第三种可能
dimanche 17 mars 2024 • Duration 01:31:32
今天的嘉宾是百川智能创始人兼CEO王小川。
大家可能注意到,我在3月写了三篇关于中国AI的报道,合称《2024 AI 三部曲》。在前两篇发布后,以杨植麟为代表的理想主义“技术信仰派”和以朱啸虎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市场信仰派”,双方观点引发广泛关注。而且,朱啸虎在报道中三次点名王小川和百川智能。
几天以后,王小川接受了访谈。他试图阐释在技术和市场、理想和现实之外,中国AGI还有第三种可能性。
我的播客节目在腾讯新闻首发,大家可以前往关注哦,这样可以第一时间获取节目信息和更多新闻资讯:)- 02:00 对《朱啸虎讲了一个中国现实主义AIGC故事》的读后感
- 04:15 我代表中国AGI的第三种声音:“理想上慢一步,落地上快三步”
- 07:52 朱啸虎谈应用、应用,杨植麟谈技术、技术,我要谈的是TPF(Technology-Problem Fit,技术与行业现存问题相契合)
- 10:01 我认为AGI的应用是在造人,是一种类人的新物种
- 11:02 从2023年4月再创业百川智能的前因与思考(我想对生命做建模)
- 19:00 我有洁癖,不想在淘宝买账号,要用自己的账号和IP去访问ChatGPT
- 26:40 怎么看朱啸虎说:“你说这些创业公司有啥优势,有啥条件去做大模型?百川发布了给游戏的NPC,你有啥数据去训练游戏的NPC。大厂有大把、大把数据。我让一个公司去体验了一下,没看出任何区别。”
- 27:56 我想构建的三座模型大楼、三个世界(娱乐、医疗、创造)
- 32:21 我和朱啸虎在深创投活动上的见面聊天,他挺真实的
- 35:13 发完第一版模型后去了一趟美国,提升了语言体系
- 38:56 你怎么看之前外界总把你和王慧文(光年之外创始人)放在一起比较?
- 43:19 过去一年多少次遇到过朱啸虎这样的投资人,他们可能拍着你的肩说,不是我跟你的关系不好,但是我就是不能投你?
- 44:05 要投入成本追赶GPT-4吗?医生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场景
- 46:53 百川智能的团队建设(240人+,为什么搜狗在浏览器、搜索不是第一,在大模型能干到第一?)
- 47:49 蔚来创始人兼CEO李斌四五年前就预言,苹果造不出来车
- 51:40 百川为什么既做to C又做to B?什么to B是做的、什么是不做的?
- 53:05 什么是百川能做OpenAI不能做的?什么是百川能做的国内巨头不能做的?
- 56:12 搜狗的经验对大模型创业的帮助、和它的不同,搜索是包袱吗?
- 58:18 曾经在百度的阴影下、搜狗的绝境中如何突围(我们2011年遗憾错过了推荐)
- 01:00:55 被边缘化的经历与对个人的影响
- 01:03:18 低估技术和仰望技术都是不好的状态
- 01:04:15 对2024年、2025年的预期:技术和瓶颈
- 01:06:15 集中回应朱啸虎的n条质疑
- 01:16:16 技术同事想做Sora,被我摁死在这了
- 01:19:56 今年过完年,我放下了焦虑、摆脱了一味跟随GPT的惯性
《2024 AI 三部曲》合集:
【更多信息】
联络我们:微博@张小珺-Benita
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公众号:张小珺
60. 与戴雨森和季逸超聊,一幅Sora的信息拼图和大模型淘汰赛
lundi 11 mars 2024 • Duration 01:39:15
今天的嘉宾是真格基金的戴雨森和季逸超。我们从开年AI届两件大事开始聊起:OpenAI发布Sora和Google推出开源模型Gemma。作为投资人和创业者,他们尽最大可能收集了各方的声音,试图搞清楚Sora在人才、算力和数据等各方面究竟是如何实现的。那么,这一期也是关于Sora的一幅信息拼图。同时,雨森是月之暗面和之前光年之外的天使投资人,所以我们也聊了聊国内的大模型生态及进展。
关于中美大模型,在过去几个月里,我访谈了杨植麟、李广密、朱啸虎,你会发现我们对每一个人提出一些相似的问题,但从中得出了很多截然不同的答案。这正是大模型今天发展中有意思的地方,我接下来会持续关注通用人工智能,欢迎订阅我。如果大家有更多想要讨论的话题,可以在评论区告诉我。
我的播客节目在腾讯新闻首发,大家可以前往关注哦,这样可以第一时间获取节目信息和更多新闻资讯:)- 03:25 从开年两件大事聊起:OpenAI发布Sora和Google推出开源模型Gemma
- 08:03 我们试图通过找很多人聊拼凑一幅信息拼图
- 08:25 Sora背后的人:Tim和Bill是伯克利师兄弟,Bill在Meta是谢赛宁的实习生,通用人工智能行业有很多渊源和师承
- 12:24 为什么OpenAI能让一个95后Bill去担纲做这个事?体现出年轻组织的活力
- 13:02 作为天使投资人如何绘制AI方向的人才地图?(北美AI四大名校)
- 16:35 关注近期AI届一些人才流动:谢赛宁、何恺明回到学术界;OpenAI创始成员之一Andrej Karpathy离开OpenAI;蒋路从Google去了TikTok
- 23:45 采样了很多人的观点以后,关于如何实现Sora,我们目前了解到的信息(模型规模/数据/实现路径)
- 28:54 资金规模、算力规模等绝对数量级都不是遥不可及,所有头部大模型公司和大厂都能做,但1年赶上Sora也过于乐观
- 34:37 Sora发布对当前大模型战局的影响(“把战争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 37:06 我们距离“世界模拟器”的真实距离
- 46:22 AGI一大瓶颈:大一统模型尚且没有找到可行路径
- 56:19 泡沫不可怕,泡沫会带来基建,为未来的应用打下基础,99%的公司死去、留下1%公司
- 58:24 关于投资的思考:为什么投资月之暗面和光年之外?
- 01:03:36 记得有一次和杨植麟吃饭,他说不希望以后大家提到他觉得是一个技术大牛,他希望是一个做出了很好产品的企业家
- 01:06:05 大模型公司的出路问题
- 01:14:27 AI应用出现的时间点可能比移动互联网要慢,因为它需要模型到达一定能力程度,才能从没用涌现成有用,但是当它一旦变得有用,扩散速度可能远快于移动互联网应用
- 01:20:41 每一次OpenAI升级会带来VC投资的结构性调整吗?
- 01:25:29 Google推出了开源模型,对于整个市场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 01:28:06 AI越来越强悍,给人类一点建议吧
- 01:31:43 雨森,你为什么喜欢发即刻?
- 01:34:53 对于Sora至今不了解但是很想了解的地方
【更多信息】
联络我们:微博@张小珺-Benita
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公众号:张小珺
59. 和杨植麟聊大模型创业这一年:人类理想的增量、有概率的非共识和Sora
vendredi 1 mars 2024 • Duration 01:20:00
今天的嘉宾是大模型公司月之暗面的创始人兼CEO杨植麟。
杨植麟是去年成立的这批国产大模型公司创始人中,最年轻的一位,也是学术、工作履历和通用AI有最直接相关的一位。他毕业于清华和CMU,总计论文引用次数超过22000次。在人人喊PMF(产品/市场契合)、人人喊商业化的中国AI生态里,这位AI研究员出身的创始人倒不那么着急。
国产大模型中,月之暗面是最坚定做to C、且只做to C的一家公司(于去年10月推出了智能助手Kimi),也是目前估值最高的一家中国大模型独角兽(投后估值超过25亿美元)。就在他们第三笔融资进行的过程中,我和杨植麟聊了聊他过去一年创业故事。
这期节目由两次访谈组成。我们主要的访谈是在2024年1月完成,不过过年期间,OpenAI重磅发布Sora,所以我们又在2月补充了一次访谈。由于杨植麟有大模型创业者和AI科学家的两重身份,所以节目中包含了许多他对于AGI技术演进的关键技术判断。
我的播客节目在腾讯新闻首发,大家可以前往关注哦,这样可以第一时间获取节目信息和更多新闻资讯:)- 02:51 站在巨大技术变革的开端:前面是延绵而未知的雪山
- 03:35 11年本科、17年收敛到大语言模型、和图灵得主合作论文:杨植麟的学术之路
- 06:36 为什么AGI需要新组织?为什么科研机构、巨头的AI lab无法产生伟大系统?
- 10:24 全球化+AGI+很大用户量的产品,最终可能是AGI的必要条件
- 11:07 我们不想做“中国的OpenAI”,但应该学习OpenAI的技术理想主义
- 13:15 我在Google学习到的最重要一课:从无限的雕花中把自己释放出来
- 16:25 作为博士怎么与图灵奖得主合作?和学术大佬合作与和资本大佬合作,哪个更难?
- 19:37 创业这一年时间轴:ChatGPT激活资本、人才变量,我在硅谷做了一笔精确计算
- 22:28 Timing很重要,第一笔融资的窗口很短,只有一个月
- 27:54 怎么搭建AGI团队?现在有80人
- 30:21 卡的问题有很多back and forth,接下来一两年不会成为很大瓶颈
- 32:13 为什么月之暗面做to C且只做to C?(long context与Kimi智能助手背后的技术产品思考)
- 37:39 你认可说“国产大模型公司去年追赶GPT-3.5,今年追赶GPT-4,没有本质差异”这种说法吗?——这句话是对的,但也是片面的
- 39:17 追赶GPT-4是国产大模型的必经之路,但也要做非共识的新维度
- 40:53 不认同2023年下半年大模型市场转冷的判断,我们下半年确实也完成了融资
- 42:57 登月第一步是长文本,第二步呢?接下来会有两个最重大的技术milestone
- 44:21 只有一个颠覆性的东西,才配得上AGI这三个字,否则我们今天说的都没意义
- 45:34 我对PMF、落地场景和应用的看法(“应用”不是个准确的词,听起来更像目的——应该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 46:54 User的scaling和Model的scaling这两件事应该同时做,降维打击发生过太多次
- 48:54 为什么开源追不上闭源?现在开源的方式和以前不一样了,它本身还是中心化
- 49:48 AI不是这一两年找到什么PMF,而是未来十年二十年能做什么改变世界
- 51:48 怎么对抗国内的焦虑情绪?大模型创业中的长短期平衡——如果没有长期,你会错过整个时代
- 57:41 回顾2023年的曲折、变量和预料之外
- 60:30 怎么看几个市场上的几个观点(包括Yann LeCun、Geoffrey Hinton、陆奇)
- 62:25 现在的大模型公司配比:一半实验室,一半商业公司
- 64:20 怎么看大模型创业公司和巨头的关系
- 68:24 Sora有多少在你的意料之中,多少在你的意料之外?
- 69:17 Sora解决掉的技术问题:能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窗口保持生成的一致性
- 69:40 Sora对于全球产业格局意义是什么?2024年大模型会有哪些新叙事?
- 71:57 视频生成之前的关键技术瓶颈,更unified architecture(统一的架构)仍然没有被解决
- 73:04 解读OpenAI关于Sora报告:《Video generation models as world simulators》
- 74:30 怎么看Yann LeCun对生成式AI的新观点(“通过生成像素对世界进行建模是一种浪费,并且注定会失败”)
- 77:45 Sora是视频生成的GPT-3.5时刻
- 78:37 为什么不同模态放在同一个模型里那么难?Sora + GPT会出现什么?
- 80:40 两个世界差得越来越远了吗?
- 83:41 2024年的全球大模型产业预测
【更多信息】
联络我们:微博@张小珺-Benita
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公众号:张小珺
58. 和吴晓波聊中国企业家小史:如果未来没有大生意,年轻人不如过自己喜欢的人生
jeudi 1 février 2024 • Duration 41:37
趁着吴晓波老师出版《茅台传》,和他聊了聊中国企业家近百年小史。
他曾将中国企业家群体描述为是“一个下落不明的阶层”,“被长期漠视甚至妖魔化的阶层”。随着改革开放,这个群体从被遮蔽的历史中转折,跨越农民、城市边缘人士、知识分子下海的一波又一波浪潮,直到PC和移动互联网两波巨浪,把中国企业家推至世界舞台中央。如今,中国企业家来到改革开放以后第六代。
这集节目,我们梳理了中国过去五波商业浪潮、推动者及其特征,吴老师也聊到他对当下这波创业者的观察。他称,第六波“是最奇怪的一波”。
我们似乎一脚迈入保守年代。如果果真像他所说,未来可能没有大生意,我们的商业文明如何延续?年轻人又该怎么过好一生?这波年轻人恰好是吴晓波的女儿及其同代人的命运,他心有戚戚。
- 03:09 说真的,我已经算不清楚我见过多少企业家了
- 04:38 茅台是中国企业史一家特殊的公司,季克良(原董事长)是“匠人型企业家”
- 10:08 未来中国创业者就是两条路,如果能结合在一起,你就牛了
- 13:22 纵观100年中国现代商业史,细数中国企业家的代际和关键年份
- 16:21 今天是第六波创业者,是最奇怪的一波(高速发展结束了、市场充分饱和、这一世代是有产阶级的孩子)
- 17:22 过去五个代际的企业家的不同特征:最容易出大家伙的?最血腥的?
- 20:01 在革命叙事年代,企业家是保守力量,曾经是“被遗忘的群体”
- 23:42 美国企业家的群体性人格 vs 中国企业家的群体型人格
- 27:15 互联网企业家是革命性一代,财富创造和资源获取不再从政府获得
- 29:20 我们进入到保守主义时期,未来中国做企业学腾讯挺难,学茅台相对容易一点
- 29:51 如果企业家精神没了,国家就不进步了
- 30:50 采访了那么多不同代际的企业家,最有心灵共鸣的是哪一代?
- 31:57 对当下的看法:AI是工具,有很强平台性、通吃性,不会带来所有人的创业机会
- 33:54 未来可能没有大生意了,大量人就满足做一个小生意
- 34:17 关于《你吃你的苦,我吃我的苦》这篇文章:“我有可能就是我女儿的苦”
- 37:57 怎么看新闻一则:章泽天净资产600亿冲上热搜第一,排在清华优秀校友第三(口误:张一鸣出生于83年)
- 38:38 给我女儿和她的同代人一些建议:不要再去幻想,不要再去讨好人家了
【更多信息】
本集首发于腾讯新闻,点击前往音频版
联络我们:微博@张小珺-Benita,小红书@张小珺jùn
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公众号:张小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