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基 – Details, episodes & analysis

Podcast details

Technical and general information from the podcast's RSS feed.

面基

面基

面基

Leisure

Frequency: 1 episode/8d. Total Eps: 117

Unknown
情感和读书播客,主播是INFP。 每个话题都希望能请到一线经验者来聊。 Dare to inquire, eager to learn. 请不到嘉宾时,偶尔自己上来嘚嘚一期。 建议您在收听节目时,能找件更有意义的事做,比如:逛公园,骑行,刷碗,擦地,收拾衣柜,洗大澡... 祝听友们更幸福、更富有、更睿智(顺序分先后)。
Site
RSS
Apple

Recent rankings

Latest chart positions across Apple Podcasts and Spotify rankings.

Apple Podcasts

  • 🇬🇧 Great Britain - leisure

    31/07/2025
    #37
  • 🇬🇧 Great Britain - leisure

    28/07/2025
    #89
  • 🇺🇸 USA - leisure

    26/07/2025
    #92
  • 🇨🇦 Canada - leisure

    25/07/2025
    #89
  • 🇺🇸 USA - leisure

    25/07/2025
    #65
  • 🇺🇸 USA - leisure

    24/07/2025
    #67
  • 🇨🇦 Canada - leisure

    23/07/2025
    #98
  • 🇺🇸 USA - leisure

    23/07/2025
    #87
  • 🇨🇦 Canada - leisure

    22/07/2025
    #45
  • 🇺🇸 USA - leisure

    22/07/2025
    #65

Spotify

    No recent rankings available



RSS feed quality and score

Technical evaluation of the podcast's RSS feed quality and structure.

See all
RSS feed quality
To improve

Score global : 53%


Publication history

Monthly episode publishing history over the past years.

Episodes published by month in

Latest published episodes

Recent episodes with titles, durations, and descriptions.

See all

E72.短期相信市场,中期相信共识,长期相信规律

mercredi 28 août 2024Duration 59:52

🎤本期嘉宾:

南添@望岳投资,私募基金经理

⏯️本期简介:

本期节目是存货,录制于5月份,当时去南京找老南录《E57.聊回购和分红》那期节目。

其实录完我就觉得,正事儿已经办完了。整个人就很放松,真的是当唠嗑了,老南也很放松,后面大家听节目也能听出来这期的气口挺多的。

所以我们也没啥主题,天马行空地唠了3小时左右,后来我从其中扒下来20分钟片段放到了《中年》那期节目里。

剩下的部分,就剪成了这期。

这期最好玩的一部分是这样的,我和老南第一次录节目聊了很多关于事实求是的内容,我当时觉得,实事求是的含义大概是说,首先你得认清市场及其客观规律,其次得对自己的水平、认知、性格啥的有点逼数,别高估自己。

但是这次聊天老南又给出了一个新角度,我觉得更偏对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和主导力量的识别和尊重,如节目标题所说:短期重视市场的价格信号,中期重视大众和共识,长期重视规律和框架。

还有老南也提醒了我,在投资领域里,「实事求是」里的「是」,到底是科学道理的底层规律呢,还是,集体游戏里的共识呢?

5月份录制这场节目时,我对此还不是很理解,但后来读了周洛华老师的《时间游戏》,接触到人上人游戏和天外天游戏的概念,瞬间有种串联上的感觉。我甚至还给老南寄了一本《时间游戏》。

哦对了,和老南聊完,我就跑玄武湖溜达去了,拍了很多照片:

《羡慕南京人有玄武湖可以发呆》

⚠️风险提示:所有内容皆仅以交流嘉宾和主播个人想法和分享知识为目的,完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参考。请读者注意判断其中风险,结合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独立思考,谨慎决策。your money your decision. 依据或使用本播客内容所造成的后果由您独自承担。

🎯时间轴:

02:54过去一年在美股的感受

07:50美股的生态位

13:02前端时间有个让大家大跌眼镜的事儿:经济数据追溯调整,说白了,偷摸改数据,其实这是常规操作了

16:22两种集体游戏的最大审美:一个求有利于资本增值,一个求有利于集体认同

22:54聊聊新不可能三角(普通人,有好处,不排队)在投资领域的映射

26:05「实事求是」新解:短期重视市场,中期重视共识,长期重视框架和规律⭐️

36:45在投资领域,实事求是里的「是」,到底是科学道理的底层规律,还是,集体游戏里的共识呢?

40:14中期难在叙事的变化

42:25长期难在它客观上需求环境不发生改变

44:56增加看过的样本量,才能提高审美

48:32看错,做错,主观和客观不一致了,怎么办?

53:00我真的很爱这一段❤️

55:25环境变了,你浑然不知

📁本期内容相关资料:

  • 08:46处提及的美债,以及美国企业的生态位:

日经225和日本经济没什么关系,因为主要成分股的营收来源,海外占比很高。

其实美股也有比较类似的「曲折映射」——可能跟美股相关性更高的,是美债的增速。

美债是以美国的名义向全世界借钱(不是美国企业的名义),越借越多,美债的CAGR大概是7%。

借来的钱,由政府花出去,从大公司开始一层层分润,同时财政给全民提供各种支出。

整个生态里,企业占据着最好的生态位——

✔️美债:和企业无关,那是政府代表美国人跟世界借的钱。

✔️分润:无论政府支出,还是居民消费,企业总能优先分到水。

P.S. 美国GDP主要靠消费这架马车拉动。

✔️税收:除了发美债,税收是美国政府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从下图可知:

企业所得税占比只有9.5%,是的,只有9.5%,而且共和党上来可能还要进一步减税。

对比一下,个人所得税占比多少呢?49.0%。是的,高达49%。

总结一下美国企业的生态位:

美债不是我借的,但我能从中捞到好处。我的收入来源很稳定,甚至呈现出类似「订阅制」的逻辑,能不断抽到水。我的税负压力又很小。再加上回购和分红,又能进一步拔高股东回报。

r>g>w,资本回报率>GDP增速>工资涨幅

再考虑到标普500的海外营收占比,指数涨跌和经济好坏真的有很大关系吗?

我如此喜欢并频繁提到✅图1. 就是因为它形象地展示了这套系统的运转逻辑。

屁股在老百姓你会觉得这套系统有点恐怖,屁股在股东你会觉得这无比美妙,符合塔勒布所说的「非对称风险」——好处归我,风险归你。

周洛华老师讲「天外天游戏」比作不断变化队形的椋鸟群,并一再强调,这个游戏的核心算法就是保证个体位置的随机性。

但现实里,有些巨鸟就是可以阶段性地一直占据着中心的位置。

每年因战争而死亡的人数统计(含军人和平民):过去600多年每场战争的死亡人数(图中圆圈),折线为死亡率:下图为世界人口总量:

这张图只是想告诉大家:过去死的人少,不代表不惨烈,因为还得考虑到基数问题,20世纪是全球人口大爆发的100年。

我们对和平叙事太多习以为常了,时间拉长到上百年的维度,人类杀戮不断,冲突不止。

事实上,1990~2020(图1)这30年的「和平叙事」在历史长河中才是一段特殊时期——

世界格局稳定,一超多强。全球化浪潮下分工明确,大家搞发展,效率优先于公平。

超级强国美国可以用各种影响力和非战争的制裁手段来控制大规模热战的爆发,推进资本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当然了,矛盾、小规模战争、军火一直是美国的重要出口品,类似的商品还包括:还有美式价值观、美元/债、主粮。

但目前美国没有能力,也可能没有意愿再控制热战的爆发。

俄乌和巴以两场热战揭示了和平纪元已经成为过去式了,现在是新的大国博弈阶段:逆全球化阶段,公平优于效率。

最近达里奥也公开发布了一篇新文章《Another Step Toward International War》来分析亚欧大陆上的两场热战,它们都是大国博弈的一部分。

  • 本期节目的一大核心内容就是对主要矛盾的识别,我们用下图做解释:

✔️增量是最大的事实,没有增量,在通胀的世界中,人均资源会相对降低。增量是所有、组织、资本都渴求的。

✔️三个圆圈就像三个太阳,构成了难以捉摸的三体运动——

①客观世界的事实,其中一部分事实与增量相关

②多数人的共识,是人类社会活动的观点,观念,它不一定与事实相关

③少数人的自我(主见),个体在社会的独立意识和观点

三个圆圈两两取交集:

✔️没有增量事实支撑,则事物发展无序且短暂,需要主观预测共识的下一步。

✔️无需共识支撑,则事物发展强大稳定有序,群体观点变化无法改变事实和发展轨迹,共识起伏并不影响结果。

✔️个体观点无法起作用,事物发展快速迅猛,增量事实与共识互相强化,一切听从演化,放弃主观臆断。

实事求是,取交集。

📣 如果播客没听够,可以来@老钱日日谈 找我玩,这边的更新频率会高一些

也欢迎大家来知识星球找我玩,这里是我自己学习的输入笔记。

E71.中产生存美学:逆风期的几种姿势和若干反思

mercredi 21 août 2024Duration 01:00:07

🎤本期嘉宾:

杨天楠@播客「听懂涨声」主播,媒体人

⏯️本期简介:

大家好,欢迎来到面基。这期是天楠老师来北京进货时,我们一起录的一期串台。

我们上次见面时,我还在节目里公开问过他,难道就没想过下海吗?当时他一本正经地说不会,但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对吧,谁都说不好,再见面我看他搁海里游得也挺好。

其实以后也一样,真的,变化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我个人的经验是,平均半年吧,就会有不小的变化。别看咱个体户,就一个人,按理说可变量已经非常少了,可还是抵不住变化。我想,那一个团队,一个组织,变化肯定更大了。

就像周洛华老师感慨的那样,这是自由吗?不!这只是对随机性的被迫应对。

我特别喜欢这张图:

它非常形象地揭示了,人生就像穿越迷雾,真不知道下一刻会走入什么样的平行宇宙,对你有利还是不利。这也是我们追求普适解的意义,看似美好的阶段性最优解在未来的平行宇宙里,注定是脆弱的。

天楠下海以后,有很多经历花在了陪聊业务上,陪那些付费客户们聊天,讲道理,我觉得这有点像心理咨询,能掏钱买这种服务的,用户画像也可想而知。天楠也借此机会看到了个体层面的诸多可能性和旺盛生命力,这些群像也是我们本期的主题。

还有一些我没能在节目里说出来的话,写了篇文章,同样分享给大家:

《中产到底是系统流动性的假象?还是个体努力的必然?》

欢迎大家收听本期节目。

🎯时间轴:

00:28人生呐~ 揍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02:24天楠下海,强度大大提升了,压力大大降低了,因为标准的定义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05:57感谢队友,帮我扛下了很多家庭财务责任

07:39有两种时代能诞生非常多的个体户,一个好的,一个差的

10:45身处历史中,从来没有事后一目了然的那种清晰感

14:00现场有神明,天楠做陪聊业务,看到了各种个体的可能性,大部分付费客户都是女的——这再次验证了那条消费鄙视链

中产生存美学

15:36姿势一:持币租别墅买美债 (持多元配置,过体⾯⼈⽣,躺平等⻛来)

  • ⽼公当⻜⾏员,⽼婆全职在家带娃,卖了房⼦租在学校边

21:21姿势二:狗住党,混底薪+找兴趣(找职业第⼆曲线,换个⽅向卷)

  • 曾经⼀年可以贴大几十万的发票,现在只能蹲底薪

27:09姿势三:豪宅自耕农,穿拼多多,住⼤平层(赌资产价格回升,继续卷)

  •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套

32:43姿势四:闷头干老天爷赏的饭,趁着红利期尚在,攒够本钱,fire去县城 (卷是为了更好的躺)

  • 夫妻加起来⽉收⼊超过10W,不打算买房,攒够⼏百万就去县城开店
  • 日本的攒钱哥
  • 躺平公式和一些提醒,躺几年可以,一直躺不现实

38:53姿势五:躺平吃息等⻛来(躺)

  • 吃利息,不上班,每天喝茶看项⽬机会,把钱放在⾼息/套利资产上

42:09姿势六:放下功利心,先认真玩起来,机会能自己生长出来

  • 「重要的不是绝对正确的⽅向,⽽是此时此刻,认真⽣活的⼈,都在践⾏他们的⼈⽣道路」
  • 只要足够热爱,在家里养异宠都能成为生计

44:08中年感慨:幸福就是没有负债(其实也是去杠杆时期的一种自我合理化的思潮)

  • 哪有什么中产阶层,其实是中等收入+中等负债阶层

45:32 不同代际的粗暴画像(瞎说的,不一定错):

  • 85后 有钱没房贷没⼯作
  • 90后 有钱有房贷有⼯作
  • 95后 没钱有房贷有⼯作
  • 00后 没钱没房贷没⼯作

49:46上坡路辛苦,赚一天乐一天

下坡路痛苦,乐一天赚一天

53:27对标日本:漫长的季节?不!是不断被打断的发展!从来没有宿命式的失去的30年,只有不断希望,不断失望的逐年确认

56:12宏观层面再如何如何,微观个体身上都有各种可能性和生命力。多和乐观的人接触,远离老登儿!

58:23红利都只有一段,感谢它,享受它,送别它,这里面其实很多都是运气,而非努力的必然结果

📁本期内容相关资料:

  • 其实个人奋斗也没多重要...万般皆是命。啥是命?下图带🏠的年份意为房价大涨,带🐂的年份有股票牛市,带🌊的年份有货币宽松。虚实红圈意味着代际进入社会开始赚钱。
  • Timing is everything.
  • 54:10处提及:日本失去的30年期间的一些细节:

⚠️风险提示:所有内容皆仅以交流嘉宾和主播个人想法和分享知识为目的,完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参考。请读者注意判断其中风险,结合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独立思考,谨慎决策。your money your decision. 依据或使用本播客内容所造成的后果由您独自承担。

📣 如果播客没听够,可以来@老钱日日谈 找我玩,这边的更新频率会高一些

也欢迎大家来知识星球找我玩,这里是我自己学习的输入笔记。

E62. 一问预期猛如虎,一抠细节小白鼠

vendredi 21 juin 2024Duration 43:24

🎤本期嘉宾:

季凯帆,网名老K,著有《解读基金》,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本期简介:

本期是一期串台节目,有知有行和季老师一起搞了个「合格基金持有人」的测试题。

季老师本职是天文学家,但同时也是中国最早的基金科普作者,他 2007 年出版的《解读基金》,咱爸咱妈要是买基金早的话,那肯定知道他的名字,这本书在当时可是人手一本。

季老师说过一句话「不求当个聪明投资者,只想做个合格持有人」,「面基」非常认可这一理念,以至于直接把它写进了节目介绍。

本期测试题就是想帮大家对什么是「合格的基金持有人」有个更好的体感,欢迎收听本期节目。

🏮合格基金持有人测评 · 特别场

通常,这个测评定时定点开放,每周三晚上八点开考。但,本周不一样!

为了让听友们第一时间能体验上,有知有行加开了特别场,从此刻到下周五(6 月 28 号)晚上 8 点,都可以随时进入考场。欢迎下载有知有行 App,点击屏幕右下方「我的」就能看到测试的入口

🎯时间轴:

报幕

00:03 合格基金持有人测评上线:80 道题、做完平均用时 40 分钟!本期揭晓为啥费这么大劲搞这个?咱做了又能收获什么?

第一部分:这套题到底做了有啥用?

02:38 出题小组大喜:做完这套题,很多人都发现了「知识的缝隙」,开始关注理财路上必要的细节

04:22 回答一个应试考生的惯性提问:考多少分算高分段、考多少分算合格基金持有人?季老师的解读真好,已被出题小组采纳为官方答案

05:46 为什么要出 80 道题?我们坚信做 80 分投资者就可以了,更多的努力 ≠ 更多的收益

07:20 当我们投资理财时,一定要想清楚自己走在什么样的道路上:职业 or 业余爱好(编注:季老师此处的例子主要是为了阐释职业跟业余爱好的巨大差异,但,众所周知,投资跟普通的业余爱好不一样,这都是咱们的真金白银。代价是很高昂的,所以,更要慎重地区分开)

12:28 季老师那么早就开始研究基金投资,真的就没想过搞职业投资吗?「从来没有,但我深知不合格的代价很大」

14:41 别怕做错题!点亮这些盲区大有裨益(更重要的是,真实生活比这些题可难多了,不仅没有单选题,很可能亏损时连问题都不知道出在哪儿)

18:15 季老师认证:这个测评确实能反映考生们的真实水平(不愧是严谨的季老师,号召了身边一大群小伙伴一起考试)

19:41「市场大跌时,你并不坚信的知识点会一直折磨你」

第二部分:测完了?欢迎来跟出题小组对答案

27:21 你知道,年化收益率大概要达到多少才能实现「十年十倍」的回报吗?26%

30:11 又一道狡猾的数学题:你用 10000 元买了某支基金,买入后下跌了30%。请问这支基金大概涨多少你才能回本?很多朋友都直觉上以为,那再涨 30% 就回本了,其实,需要涨 43%

33:44 这道数学题,唉,在「中概互联」上亏损超过 60% 的人都懂

36:46 资金进出对收益的影响,很大,相当大!听完这道题你就明白了

尾声

39:36 搞这么大个工程,只是真心地祝福大家能更有信心地经受住市场的考验、拿到与认知匹配的收益

42:52「成为一个聪明的投资者对我影响甚微,但成为一个糟糕的持有人会让我损失巨大」

📁本期内容相关资料:

⚠️风险提示:所有内容皆仅以交流嘉宾和主播个人想法和分享知识为目的,完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参考。请读者注意判断其中风险,结合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独立思考,谨慎决策。your money your decision. 依据或使用本播客内容所造成的后果由您独自承担。

📣 欢迎关注@老钱日日谈 ,如果播客没听够,可以来公众号找我玩,这边的更新频率会高一些。

E61.旅居见闻,过去几轮地产行情复盘以及卖房小技巧

mardi 18 juin 2024Duration 01:14:39

本期嘉宾:

Nick@公众号「趋势动物」,全国楼市数据小程序「趋势动物 Pro」主理人

⏯️本期简介:

时隔半年,面基房产话题的常驻嘉宾@Nick返场,继续更新他对这半年观察到的事实和趋势,表达观点。

本期节目录制于4月末,那时nick刚辞职不久,好吧,又一个朋友加入了个体户灵就宫大军。

当时他刚跑完几个旅居城市回到上海,正好我也在上海进货,抓住他录了一期。这之后,他又跑去西北开图了,本月底会在新疆呆一周,找时间还会邀请他来录,继续更新见闻。

本期我们聊了聊旅居见闻,过去几轮地产周期内部的主线复盘,天资产和地资产,以及关于当前卖房置换的观点。

⚠️风险提示:所有内容皆仅以交流嘉宾和主播个人想法和分享知识为目的,完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参考。请读者注意判断其中风险,结合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独立思考,谨慎决策。your money your decision. 依据或使用本播客内容所造成的后果由您独自承担。

🎯时间轴:

01:16有了小程序,看到一个楼盘就能查到它的前世今生

03:03聊聊辞职后的旅居见闻(资料区有很多图片)

成都、昆明、大理、北海、崇左、三亚

数字游民社区、旅居、二房东、文旅租售比等等

16:34目前趋势好的业态都是低共识甚至反共识的,匪夷所思

17:41香港踩盘见闻

21:46「趋势动物Pro」小程序可以查到租售比了

24:57大家可以投个票:周期决定政策or政策决定周期?⭐️

28:10北上广深港的历史最大回撤(图片见资料区)⭐️

32:51复盘过去几轮地产行情(图片见资料区)⭐️

39:56同一个世界,不同的交易观

43:17天资产业态

46:06地资产业态

49:17Nick偏好「低共识+强趋势」的组合,说说理由

54:102024年不像过往的任何一年

57:00房价是货币现象,所以关注M1这个领先指标

59:28最近被问到比较多的关于房子的问题

60:53在市场最热的时候买房和市场最冷的时候卖房,本质上都是在顺着人性做当前难度最高的交易

68:12所有买卖本质上都是机会成本的决策⭐️

69:07一个判断卖掉哪套的小方法⭐️👍🏻

📁本期内容相关资料:

  • Nick的踩盘打卡图
  • 随地大小班之三亚太阳湾
  • 随地大小班之大理洱海西:
  • 随地大小班之昆明度假别墅
  • 随地大小班之老家县城
  • 随地大小班之北海阿萨卡:
  • 随地大小班之武威度假公园:
  • 本期录制的地方
  • 2006~2024房地产周期复盘,房价是货币现象
  • 北上广深港最大回撤记录:
  • 北上广深港房价走势
  • 各城市租售比

📣 欢迎关注@老钱日日谈 ,如果播客没听够,可以来公众号找我玩,这边的更新频率会高一些。

也欢迎大家来知识星球找我玩,这里是我自己学习的输入笔记。

E60.个体出海见闻:钱没多赚到,但增加了对照组,更会生活了

mardi 11 juin 2024Duration 01:14:06

🎤本期嘉宾:

Alice@播客「今天被alice骂了没」主播

⏯️本期简介:

在我们把日本作为对照组,频频一厢情愿对号入座的过程中,发现在内需不足的背景下,出海,对企业和个体而言,都是一条不错的新路。

从去年开始,出海主题成了股市的主线之一,大家筛选那些既有品牌和成本优势,又不像新能源汽车这种事关他国经济命脉的非重要性赛道。

而个体出海,我个人理解,图两样东西——

要么赚到更高的收入,比如程序员,蓝领,占住中外沟通桥梁中某个关键节点,再比如找到一些结构性供需错配或者所谓信息差的机会点。

要么,换一个不同参数的环境,感受不同工作伦理,不同风景人文,不同生活方式。我始终认为这东西冷暖自知,相当见仁见智。当然,多个对照组一定是好事!

本期的嘉宾alice是是个非常雷厉风行的人,原来在互联网大厂的国际化部门,疫情期间去德国留学读研,工作,换赛道,现在在迪拜工作生活,接下来因为工作原因还要去美国小呆一段时间。

这次请她来聊聊个体出海,提桶跑路的见闻和感慨。因为原来在互联网工作,高基数的原因,她出海并没有在收入上比原来赚得更多,甚至还减少了。但是经验和体验都更富了,增加了很多对照组。包括应对生活和环境不确定性的能力,这很虚,但它非常重要,以为谁都不知道下一刻我们会跑入怎样的平行宇宙。

我问她后悔吗?她说不后悔,而且就算留在国内大厂搬砖,说不定也被裁了几次了。

总之,这期大家当八卦听就好,alice是个能量大的人,也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能量和新思路吧~ 欢迎大家收听本期节目。

🎯时间轴:

00:24引子,聊聊个体出海提桶跑路的见闻和感想

02:41内部转岗:争取在公司增速最快的盘子里呆着

04:35临阵磨枪3个月练英语冲雅思

08:01去德国留学,核心是便宜,德国对国际生不收学费

10:01不需要中介,全部自己申请,这个都需要中介帮忙,出去了可能也活不好

11:522020年初跑出去,坚定地出去。难是应该的,难才有机会。口罩期间都在德国。

13:53事前准备了100万,包括给爸妈留的生活费

16:12融入不进去,后来想通了,何必强求,在国内也不是主流人群啊。想通了就活开了。

20:44农耕文明 VS. 海洋文明

21:34在德国不能卷,多劳不多得,环境参数并不鼓励你努力奋斗,比如薪酬体系,税收体系。

  • 理论每周工作时长不能超过8小时,加班需要申请,公司六点半断电断网锁大门。
  • 一个完备的20㎡公寓,月租金小800欧。

30:47越走出去,越发现自己真的是东亚人。但alice为这些东亚痕迹感到骄傲,应该展示出来,干嘛藏着掖着,这不是否定过去的自己嘛

32:56没有工作签证,在德国找工作很不容易

35:41对平权的看法:别跟我扯那些有的没的,我就看重薪资是否平等

38:21干了半年被裁员,要了n+3的补偿

41:27离开德国放下执念:为了税前5千多欧,我跟这拼什么劲啊!回国后继续去大厂找工作,要么岗位比原来低,要么领导比自己年轻

43:19内核稳定的优势:工作不理想?别人有眼无珠,关我什么事?

46:23工作原因,再次出海:日本,土耳其,迪拜三选一,最后选了迪拜

51:12迪拜见闻,没什么生活,没什么历史文化,一切都死贵死贵的

54:36迪拜是出海桥头堡,都是一帮一心搞钱的小年轻,也没是学历门槛

57:09聊聊出海的回报:相比之前在大厂,没有超额收益。但现在我过了35岁,也未必有之前赚得多。

58:22老了一定要回国

61:42alice:我对自己很严格,所以也超爱自己

63:17一些寻找海外工作机会的心得

68:18一个27寸的箱子+一个手提包,这就是提桶跑路的全部家当

70:32这个世界很简单,只要伸出手来告诉世界,我有这个需求,就会找到办法。

📁本期内容相关资料:

  • 德国公寓一角:
  • 迪拜的公寓一角:

⚠️风险提示:所有内容皆仅以交流嘉宾和主播个人想法和分享知识为目的,完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参考。请读者注意判断其中风险,结合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独立思考,谨慎决策。your money your decision. 依据或使用本播客内容所造成的后果由您独自承担。

📣 欢迎关注@老钱日日谈 ,如果播客没听够,可以来公众号找我玩,这边的更新频率会高一些。

也欢迎大家来🪐知识星球找我玩,这里是我自己学习的输入笔记,也是听友群。

E59.悄然牛了5年的小众资产,无人问津

mardi 4 juin 2024Duration 01:07:56

🎤本期嘉宾:

荣膺@华夏基金、吴光静@国泰君安期货

⏯️本期简介:

今年聊了几期资产配置的话题嘛,我就想找一些小众的,没什么共识的另类资产。出于几点很朴素的判断吧:

一是人少的地方好。二来另类资产可能与其它资产的相关性较低,而对资产配置而言,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往组合里多加一些低相关性甚至负相关性的资产。三来我觉得播客天然适合小众资产,因为有足够长的时间去把这个事解释清楚,以及如果我能拿到一手资料,可以为后面再写这个话题的人提供很多素材。

我说下怎么关注到本期这个话题的,资产置,股、债、商,顺着前面的思路,我就想去找一些商品类资产,除了面基之前做过的黄金,民生牟一凌力推的资源股,还看了一些商品类的ETF比如有色50、上游资源、有色金属期货ETF、豆粕ETF,拉长下过去5年的走势,发现豆粕ETF的长期涨幅是第一的,而且有非常明显的超额。

正好豆粕ETF的基金经理荣膺老师之前也坐客过面基,这次又邀请荣膺老师返场,聊聊为啥一个商品期货ETF,能创下5年近20%的复合年化回报,跑赢了偏股混合,更离谱的是最大回撤不到20%,到底咋做到的?这里有没有幸存者偏差?能不能稍微线性外推一下?如果在资产配置的框架里看待它?

欢迎大家收听本期节目。

另外本期我还是想把风险提示放到最前面,合规至上,李姐万岁!

⚠️风险提示:所有内容皆仅以交流嘉宾和主播个人想法和分享知识为目的,完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参考。请读者注意判断其中风险,结合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独立思考,谨慎决策。your money your decision. 依据或使用本播客内容所造成的后果由您独自承担。

🎯时间轴:

02:34无心插柳关注到豆粕ETF,结果越看越喜欢,浓眉大眼的业绩

03:40如何看待豆粕?

大类资产配置→大宗商品→豆粕

06:00豆粕的定价:市场化定价,供给端主要在国外,承受价格的也是榨油厂和养殖业,并不在民间流通

11:17本想赶上15年底启动的大宗商品牛市,但是错过了,直到19年豆粕ETF才批下来

14:57大宗商品自带涨价抗通胀属性

18:06为什么豆粕ETF的表现这么好?这让人心里没底啊!

22:11豆粕ETF的收益构成:

①价格波动(含抗通胀)②换合约的展期收益

28:46Contango升水结构和Backwardation贴水结构

  • Contango,近低远高,升水
  • Backwardation,近高远低,贴水

30:55豆粕ETF大部分时间内都呈现Backwardation贴水结构

34:59过去几年,展期收益为豆粕ETF贡献了约16%的年化收益。但是拉长看,豆粕的展期收益在年化7%左右。

38:54豆粕的最大回撤主要是现货价格下跌带来的

40:56豆粕与其它大类资产的相关性较低

47:28荣膺老师总结发言:豆粕有贴水天然适合配置,但是搞清楚收益来源和风险点,明白为什么涨,为什么跌

54:26又请教了国泰君安期货研究吴光静老师几个问题

54:51为什么南北美洲的大豆亩产量比中国高这么多?

答:转基因和机械化生产

56:36豆粕价格的季节性规律对展期收益的影响

59:34交割是打通期货和现货的重要手段,确保二者会收敛

61:23豆粕价格的3次最大跌幅记录:

-44%、-46%、-33%

63:12天气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

65:11美国农业部之于大豆,有点像美联储之于美股

📣 欢迎关注@老钱日日谈 ,如果播客没听够,可以来公众号找我玩,这边的更新频率会高一些。

也欢迎大家来🪐知识星球找我玩,这里是我自己学习的输入笔记,也是听友群。

E58.看遍天才,她说:人,才是真正的阿尔法

mardi 28 mai 2024Duration 01:17:40

🎤本期嘉宾:

春晓@「交易门」主理人,私募基金经理,「不觉春晓」主播

⏯️本期简介:

本期嘉宾是我期待已久的一位前辈,春晓老师16年就开始在交易门上写量化交易的内容,可以说是国内最高一批关注量化的人,后来做了量化私募FOF。

春晓老师的老公,品哥,我也非常喜欢,找机会一定邀请来面基坐客。可以说,他们两口子活成了我向往的中年模样——

学院派爱情,两人是高中同学,一起考上了北大,然后一直在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且生活在成都这种舒服的二线城市。啊,我太羡慕了。

我很喜欢他们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虽然都是金融行业的从业者,但是对整个行业都挺冷眼旁观的,有一种很明显的抽离感。我特别喜欢这种做派。包括成都,我觉得作者城市对奋斗可能都挺不感冒的。

我绞尽脑汁写了一盘挺长的提纲,问了很多技术细节。结果春晓老师回复我说:「哎呀,我们别聊这些了,干这么多年我就搞人。人,才是这个行业真正的阿尔法。」

总之,这期很真诚,也很轻松,我们主要聊人。

欢迎大家收听本期节目。

🎯时间轴:

00:21嘉宾活成了我羡慕的中年模样

04:27一个文艺女青年怎么就开始深耕量化了?

财新驻华尔街记者→路透→南华早报→交易门

21:32交易门和中国量化行业相逢于微时,大家都很单纯,后来也都一期成长了。

23:44看了那么多家里有印钞机的天才们,听了那么多造富故事,如何处理好自己的ego呢?如何消化掉「眼看别人赚大钱」的情绪呢?

27:55先是自己有了家庭理财的需求,买了不同团队的量化产品,最后下场做量化FOF方向的私募基金

30:02大量家庭财富配置在量化基金上,如何处理过程中的波动呢?

30:53真正的阿尔法是人—人品,能力。

但量化这行真的太卷了,最聪明最努力的人去拼一个赛道,没有常胜将军。

34:03对量化的袪魅时刻:各种专业,各种尽调,最后还是亏钱

35:48选量化团队其实很像VC行业,可能人家打算从华尔街回来,就要开始建立联系了,这里其实有很多人情世故。

38:54国内量化圈子不大

40:22FOF就是渣男,苗头不退就撤

40:57量化的胜负手:纯智商,年轻能熬夜,有点运气,渴望赢。做了个梦,马上起来改代码。

但是还得有人品!

44:24怎么搞人?会为了见一个人等几年时间,然后做自己,坦诚相待。

48:51拷问基金经理

57:11稳健类产品还是最符合广泛预期的,最适合入门的。

58:28什么样的人能从市场上赚到钱?

61:03聊聊量化的几个大类策略

69:05聊八卦:今年2月的量化危机,亏得最多的其实是一批做DMA的量化大佬

75:38在量化领域,努力和回报的相关性高吗?

📁本期内容相关资料:

  • 节目开头我说站在黄浦江边矫情了一下,当时还拍了张照片:

我就在想啊,到底什么资产才能穿越历史长河,经历各种历史周期,被信用和货币膨胀洗涤而屹立不倒;能作为财富传承的媒介持续成为硬通货;能在新财富崛起的必经之路上卡位;能被new money中的核心购买力所青睐...

⚠️风险提示:所有内容皆仅以交流嘉宾和主播个人想法和分享知识为目的,完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参考。请读者注意判断其中风险,结合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独立思考,谨慎决策。your money your decision. 依据或使用本播客内容所造成的后果由您独自承担。

📣 欢迎关注@老钱日日谈 ,如果播客没听够,可以来公众号找我玩,这边的更新频率会高一些。

也欢迎大家来🪐知识星球找我玩,这里是我自己学习的输入笔记,也是听友群。

E57.市场里什么最贵?是价格上涨!谁赢他们帮谁

mardi 21 mai 2024Duration 01:11:34

🎤本期嘉宾:

南添@望岳投资,私募基金经理

⏯️本期简介:

前几天我跑去南京,逮着老南录了两期半播客,还是那句话,好大哥们从不让人失望。本期是第一期,我们聊了聊分红和回购的话题——这两年这成了大家越来越强烈的一种期盼。

而「国九条」也在回应和引导A股更加重视分红,在美股,回购和分红早已成了大家默认的规则,所以在美股,真正的回报率公式=EPS+分红+回购+估值乘数的扩张收缩

分红和回购都不复杂,更重要的是,搞清楚什么环境会鼓励这些行为,以及它的代价是什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欢迎收听本期节目。

此外,由于我们不可避免地谈到了一些具体标的,所以容我把风险提示和免责声明挪到前面。合规至上,李姐万岁!

⚠️播客中主持人和嘉宾提到的股票均不构成投资参考或建议,仅作交流之用。提到的基金业绩为三年以上公开数据并且不代表其未来表现,提到的投资回报来源拆分不等于基金产品实际收益。your money your decision. 依据或使用本播客内容所造成的后果由您独自承担。

🎯时间轴:

01:28A股和美股,两种环境,两类审美,两套逻辑

A股重视增速,美股重视增速+回购分红增速

08:29一个视角来计算美股回购力度:计划全年回购金额/日均成交量

11:55灵魂之问:大把的真金白银,为什么要拿去回购注销股票呢?环境的重要性。⭐️

16:43回购Plus:尽可能节省资本开支,把自由现金拿去回购。

回购Pro:低息融资借钱,然后加大回购力度。

17:59以苹果为例去理解回购⭐️

19:57系统到底是重视效率还是重视公平?回购重视效率,分红重视公平。

22:08上市公司的回购已经成为美股最大的买方流动性来源了。

22:53社会是分层的,美股也是分层的,回购也是分层的。一定要分开来看,这点特别重要。

24:52日本股市的回购和分红,以及其背后的社会环境

28:10马太效应主导的世界下,大部分公司的宿命是价值毁灭,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回购一家注定消亡的公司的股票呢?⭐️

34:00人性只有贪婪和恐惧两种状态,并不存在中间态。市场里什么最重要?信心?不!是价格要涨!无论美股还是中房,都同理。

38:54从投资的角度,看回购和分红的区别:

回购是自住房,分红是收租房。回购刺激贪婪,分红降低恐惧。

41:39回购并不会做大蛋糕,只是改变了蛋糕的切法。但是!贪婪会让蛋糕的奶油变得更蓬松了。

43:22东亚的底层伦理道德是集体主义,欧美的底层伦理道德是资本的保值增值。

48:49不当房东你就输了 VS. 不当股东你就输了

52:41老南对红利再投资的看法:分红的现金流很好,但从投资的角度,真正有价值的还是真正有增长的公司,同时还乐意给点分红。

65:02聊互联网公司的回购

68:36世界是复杂的灰色的,没有标准答案,所以识别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这是极其重要的抓手。

69:19again!市场里什么最重要?是价格要涨!涨了才有信心,涨了才有共识。

但回购和分红说到底还是长期慢牛的充分条件,并非必要条件。

📁本期内容相关资料:

  • 高盛报告表示,今年美国企业预计将回购9340亿美元的股票,较去年增长13%。回购往往起到“减震器”作用,由于企业囤积了数万亿现金,发生崩溃的可能性非常小。回购也将提供足够推动力,在短期内将股市推至新高。
  • 苹果是无可争议的回购之王。在过去十年中,它已经回购了6250亿美元的股票。这比标准普尔500指数中492家公司的市值还要大。转自@庄逸琪Ricky
  • A股和美股,两种环境,两套审美
  • 各市场全收益指数构成

📣 欢迎关注@老钱日日谈 ,如果播客没听够,可以来公众号找我,几乎日更。

E56.多元资产配置:穿越周期的最优解

mardi 14 mai 2024Duration 01:10:06

🎤本期嘉宾:

kevin@凯文投资茶馆主理人,金融行业从业者

⏯️本期简介:

以下内容来自嘉宾kevin:

投资的世界里,每过一段时间总有人会跑出来告诉你,他已经预见了未来。

所谓言之凿凿,如指诸掌。既有仙人指路,似乎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赶紧上车,然后指望这些预见的未来会成为真正的未来。

然而,事实证明投资的世界并不如我们期望的那样易于预测,过去几年,任何一个主流叙事最终都难逃随机性的魔咒。

2019-2020 年的核心资产,2021 年的景气度轮动,2022 年的债市,2023 年的微盘与红利,这个市场从不缺故事,也不缺讲故事的人。

但我们做投资,并不是为了来听故事,而是为了让自己的财富能够更好地保全与增长,是为了在给定风险的条件下获得更好地收益。

每个故事都有他合理的地方,但我们也很难避免这些故事在过程中被市场中过度演绎,再好的预见在市场的非理性面前都是无力的。

因此,我们可能最需要的知道的是,非此即彼的投资策略并不是一个正确的方式。因为万物皆周期,世界本身也并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多元并存的。

刚兑时代,我们只需要比较一个产品的收益、期限与波动等寥寥几个指标就可以做出判断,但这套方法在净值化时代显然并不适用。

一方面,净值化背后的直接融资相对刚兑背后的间接融资,面临的波动天然就更大一些;另一方面,无论是短期经济的复苏、中期增长引擎的换挡,还是长期中美新型关系与再平衡这些问题也仍在回答之中;再者,投资者申赎行为的加入,也会使得整个系统变得更加复杂。

因此,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复杂性与随机性如影随形,不仅收益的分布不是均匀的,波动的分布同样也不是均匀的。

即便未来与预测的一致,也可能仅因为一次预期外的波动,造成本金不可修复的亏损。因此,如何面对波动、应对波动、控制波动某种程度上会比预测未来更重要,而显然单一资产并不能做到这一点。

所以,一切的最后唯有回归配置。唯有依赖更加多元的资产配置,不同资产之间的负相关性与定期再平衡才是控制波动最有效的方法。

假设我们将 2019 年作为净值化理财的元年,5 年过去,在风格轮动愈发加剧的当下,显然,每个投资者都应当重新补回资产配置这一课。

单一的行业不是资产配置,单一的策略不是资产配置,单一的资产也不是资产配置,多元资产配置必然是跨策略、跨资产、跨国别的。

资产配置的源点是识别资产与定义资产,每类资产分别对应了不同的敞口。

即便单就国内权益资产这一项,除了传统公募重仓、指数、量化与红利等细分策略在各自逻辑的驱动下,也愈发体现出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

作为财富管理机构,我们有义务帮助投资者进一步拓展自己的投资视野,寻找更为分散、多元的收益来源,如此也才是回归财富管理的本意。

所幸这两年以 ETF 为代表的工具化品种的极大丰富,也为投资者多元资产配置的落地创造了条件,债券、黄金、红利、海外都应该成为我们为客户提供配置服务的工具箱。

与其选择敞口、预测敞口,不如锚定敞口、配置敞口。

我们认为,多元资产配置才是帮助投资者应对不可预知的世界的终点与起点。

🎯时间轴:

00:18为啥说2024年是全球多元资产配置的元年

①看到了别人的β ②对主流叙事的袪魅

03:10本期节目算是SBBI报告那期的续集

04:23回顾过去几轮主流叙事的演绎,以及更重要的!为什么主流叙事的保质期总是很短?⭐️

16:47我喜欢靠纪律投资的基金经理,有纪律才有复现的可能

19:46绝大部分人赚的都是β收益,但β不是每年都有,所以得保证它来之前,本金没有出现不可修复的损失,不能下牌桌。

20:31多元资产的几个分层

23:36哥!姐!您先买个100块试试嘛!

25:49两个例子感受全球多元资产配置,逻辑自洽就好,其实没多复杂

29:16组合内资产的低相关性,以及相关性的分析工具

32:50风险偏好光谱的两端:干仓梭哈就是干的大爷,买理财强黄金的大妈

34:23多元资产配置最后靠什么赢?你没有赢!只是熬到其他人都犯错输了。

35:33排名考核机制下的畸形产物

38:19资产配置的必答题:应对波动,怎么解?

40:13各类资产的风险收益比⭐️

42:53资产配置就像做一盘自己爱吃的菜,但你得先尝过很多菜,才会清楚自己的口味。一上来就知道自己的口味,这不太现实。

46:15组合内部:核心资产,卫星资产,释放现金流的收入资产

47:47组合内的资产越多越好吗?怎么做跟踪和组合管理呢?

55:22新公式!基民真实回报=基金净值损益+个人操作损益+基金公司操作损益

别什么屎盆子都往基民身上扣!

60:56资产配置中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

63:29几大有效的原子:成长、红利、海外、量化、黄金、债⭐️

📁本期内容相关资料:

  • 全球大类资产收益相关性(10年维度)
  • 资产配置流程图
  • 三类资产
  • 多元资产工具箱

⚠️风险提示:所有内容皆仅以交流嘉宾和主播个人想法和分享知识为目的,完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参考。请读者注意判断其中风险,结合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独立思考,谨慎决策。your money your decision. 依据或使用本播客内容所造成的后果由您独自承担。

📣 欢迎关注@老钱日日谈 ,如果播客没听够,可以来公众号找我玩,这边的更新频率会高一些。

也欢迎大家来🪐知识星球找我玩,这里是我自己学习的输入笔记,也是听友群。

E55.红利风格:保守时代的投资公约数

dimanche 5 mai 2024Duration 01:05:17

🎤本期嘉宾:

莽叔@券业星球主理人,金融行业从业者

⏯️本期简介:

在短时间内,红利资产的表现取决于市场情绪处于进攻还是防御。在防御阶段,红利资产往往表现较好,而在市场反弹阶段,红利资产则表现偏弱;

在中长期维度,10年期国债利率,无风险收益率,社会回报率的升降,以及大家对资产回报的预期,这些锚都与红利有较强的比价效应,不管大家是否愿意承认。

而在更长期的维度,稳定分红和回购成了大家越来越强烈的期待——对于优秀的企业,通过这两种方式回报股东也是应有之义,而不是不断地从股东手中索取资本。

最后,我还想提醒大家,我们自己的投资预期非常重要,嫌弃红利的弹性转而压注成长无可厚非,想通过长期持有红利收租也知易行难,最终是我们自己的预期决定了对一项投资的满意程度,而如果我们老是想和其他资产进行比较的话,确实很难满意。

高股息策略长期回报偏贝塔,市场曾经高估过成长风格的持续性,同样的A股经验告诉我,也许我们也容易高估红利的长期稳定性。

希望这期节目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红利的启发,观迎收听。

🎯时间轴:

00:17关于红利的小风险提示

02:22身在金融机构,其实并没有很多时间打理自己的投资。很多金融从业者收到工资会先去买债券型基金,最开始被红利吸引也只是因为胜率较高。

05:59阶段性地看,红利现在的关注度和热度有点过高了。

07:56老钱关注红利,主要是让自己老妈买了不少

09:15很多主动型基金经理相对红利指数还是能跑出较明显超额,大多赢在择股上

11:19风险偏好降低,人们决策是会本能地渴望近端的现金流,追求一鸟在手,而不是两鸟在林

12:01观察红利的两个维度:股息支付率+股息率

14:18高分红的企业是股票市场里的现金资产

20:04红利早晚会跑输的,这点请大家一定有个预期!只要成长风格开始反弹,红利的相对收益一定落后。

22:11红利是一种超越主题的主题,更像是一种长期的投资逻辑

25:28分散买几个不同的红利指数的做法跟更适合大家,它可以让行业分布更加均衡,包括一些偏红利风格的主动型基金经理,也是值得分散配置的。

28:33股息的上一层决定因素是自由现金流和分红意愿

31:29红利会在什么市场环境下跑输?⭐️

35:50当前市场对红利的几个普遍质疑,莽叔怎么看?

  • ①红利过去几年涨得太好了
  • ②抱团PTSD,现在红利的共识是不是太强了?连「红马股」的外号都出来了
  • ③红利的行业暴露太明显
  • ④红利未来会跑输

41:51把红利看成是资产配置的工具之一,不必all in

43:22红利会是养老的一个辅助工具吗?老钱正在实践尝试

47:42也许未来市面上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月度分红策略的基金——这也是老龄化时代的产物

53:05大盘因子、低波因子与红利相结合,会更适合普通投资者。⭐️

55:45在流动性稀缺的环境里,也许股息率才是真正有效的左侧指标

59:49经过驯化的行业,才会具有长期稳定分红的特征。这种循环的手段,就是供给侧改革。

60:48感兴趣的资产,可以买一点,建立一个观察仓,买了才愿意看。

📁本期内容相关资料:

  • 持有红利低波是一种什么体验?
  • 主要红利低波指数走势

⚠️风险提示:所有内容皆仅以交流嘉宾和主播个人想法和分享知识为目的,完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参考。请读者注意判断其中风险,结合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独立思考,谨慎决策。your money your decision. 依据或使用本播客内容所造成的后果由您独自承担。

📣 欢迎关注@老钱日日谈 ,如果播客没听够,可以来公众号找我玩,这边的更新频率会高一些。

也欢迎大家来🪐知识星球找我玩,这里是我自己学习的输入笔记,也是听友群。


Related Shows Based on Content Similarities

Discover shows related to 面基, based on actual content similarities. Explore podcasts with similar topics, themes, and formats, backed by real data.
Génération Do It Yourself
知行小酒馆
The Twenty Minute VC (20VC): Venture Capital | Startup Funding | The Pitch
The Bitcoin Standard Podcast
After Hours
Everyone Hates Marketers | No-BS Marketing & Brand Strategy Podcast
Marketing Against The Grain
Gold & Asche: Projekt Versicherung
来都来了 | 听了再走
fit4life | fitgirl weekly chat
© My Podcast 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