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车全说丨别人研究车,而我研究你! – Details, episodes & analysis

Podcast details

Technical and general information from the podcast's RSS feed.

百车全说丨别人研究车,而我研究你!

百车全说丨别人研究车,而我研究你!

百车全说

Frequency: 1 episode/3d. Total Eps: 997

Ximalaya

别人研究车,而我研究你。一个可以当脱口秀听的汽车电台。

Site
RSS
Apple

Recent rankings

Latest chart positions across Apple Podcasts and Spotify rankings.

Apple Podcasts

  • 🇨🇦 Canada - automotive

    04/08/2025
    #71
  • 🇺🇸 USA - automotive

    04/08/2025
    #63
  • 🇫🇷 France - automotive

    04/08/2025
    #47
  • 🇨🇦 Canada - automotive

    03/08/2025
    #60
  • 🇩🇪 Germany - automotive

    03/08/2025
    #84
  • 🇫🇷 France - automotive

    03/08/2025
    #44
  • 🇨🇦 Canada - automotive

    02/08/2025
    #46
  • 🇺🇸 USA - automotive

    02/08/2025
    #81
  • 🇫🇷 France - automotive

    02/08/2025
    #41
  • 🇨🇦 Canada - automotive

    01/08/2025
    #27

Spotify

    No recent rankings available



RSS feed quality and score

Technical evaluation of the podcast's RSS feed quality and structure.

See all
RSS feed quality
To improve

Score global : 43%


Publication history

Monthly episode publishing history over the past years.

Episodes published by month in

Latest published episodes

Recent episodes with titles, durations, and descriptions.

See all

7.99万的途岳新锐,玩的是狸猫换太子

Episode 94

mercredi 4 septembre 2024Duration 43:37

联系方式:418150505@qq.com


成都车展,疲态尽显

Episode 95

samedi 31 août 2024Duration 01:10:20

联系方式:418150505@qq.com


方程豹豹5官降5万,急眼了吗?

Episode 104

mercredi 31 juillet 2024Duration 01:09:02

联系方式:418150505@qq.com


开电动车不仅不要钱,还能赚钱,你信吗?

Episode 194

samedi 30 septembre 2023Duration 40:38

※ 投稿邮箱:418150505@qq.com

※ 本文章首发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

※ 想要进群,添加微信:46415254(盾牌)

这次十一出去玩,我开电车去苏州玩了一趟,虽然路程来回七八百公里,但是电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高速又是免费。花销的大头只有住宿、吃喝和门票。

所以而我们今天聊的话题,就是和电动车,新能源相关。一是未来电动车的使用成本,是不是会上涨?二是关于“微电网”,也就是电动车反向供电赚钱这件事。


前段时间看到有网友讨论,说电动车今后一旦替代燃油车了,充电的电费肯定要上涨,用车费用就不会像现在这么便宜了。后来我也查了相关资料,非常遗憾地告诉大家,这可能是真的,未来用电成本一定是会上升的。

因为咱们国家的电价,实际上是一种“交叉补贴”的定价方式。这是什么意思呢 ?举例来说,我们会发现电价基本上10来年都没涨价过,我们南京这里白天6毛5,晚上9点后3毛5一度电。居民用电很便宜,但是工商业用电会贵一些,可能要7毛、8毛、一块多一度。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要保居民用电的价格,有时候电力公司卖给居民不赚钱,还亏钱。但是从商业用电那里再赚一些回来,形成这种“交叉补贴”的方式。

但是到了新能源时代,这个可能要发生一些变化。因为新能源时代,我们发电的成本是要上升的。目前中国的实际发电容量中,57%是火电。余下的是风电、光伏、水电,虽然装机容量高,但是发电量低到2060年,发电来源会出现巨大的变化,火电比例要降到4%,才能达到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要求。这意味着要对原有的电力系统进行整体改进,把成本转嫁到终端用户上。


2021年已经在规划成本转嫁方法,其中包含安全性的成本转嫁和系统性的成本转嫁。为什么发改委要逐步取消工商业目录电价,电价要涨?这是因为垄断性的系统已经投入不起了,要让终端用户来解决这个问题。而拉闸限电是把所谓的安全性成本转嫁到用户身上。

既然不可能由国家大规模的投资来解决这个系统问题,只有靠用户自己来解决了。所以说,依靠外部无限制集中供给电力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中国人过去从来没有想过电从哪里来,2000年后很少出现停电的情况,但这种无限的外部供给时代结束了,未来100万亿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投资需要由市场来解决,由用户自己承担。


用户自己承担的能源系统又是一套怎样的电力系统?原有的电网电力输入会从原本占绝对主导地位,变成仅仅贡献30-50%的能源输入。而在用户侧的企业内部,会出现一套自己的分布式能源系统。

这个系统需要给出许多问题的答案,它需要决定在什么时间点用自己发的绿电,什么时间点使用外部供给的能源,外部供给能源的比例是多少?它需要判断到底是基于经济性的原则去使用外部供电,还是基于碳配额的角度去降低外部供电的使用?它需要平衡是否要从园区或是周围其他的绿色能源供给方,包括光伏储能系统去获得相应的绿色低碳的能源?

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园区开始构建自己的能源供给体系,包括光伏储能,甚至是天然气三联供等。当园区发现外部随时可能拉闸限电时,有可能在园区内部形成一种电价电力的供应机制。比如外部拉闸限电时,它可以供给200-300个千瓦的电,但电价或许比正常电价高两三倍。


企业生产不能停时,即便购买贵三倍的电,但也可以保证2-3天不停工时。所以企业方一定会向园区购买自建的电力,从开四停三变成开六停一。跟行业竞争对手相比,硬生生比别人增加了50%的产能。虽然电费贵了一点,但这只是众多要素中的一环。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新能源汽车必然促进智能电网的发展。比如在c的一个农场,当外部电价高时,会开足马力用自己的天然气系统发电,或者把储能系统存下来的电一股脑儿都送到电网。

当外部电网电价低时,农场用外部电来驱动热泵,给工业化生产的作物大棚供暖。能源系统收入是农场整体收入的一部分,这是一种典型的新型电力系统。欧美体系已经有相对完备的市场化支撑机制。但目前中国的能源处于高垄断状态,所以没有能源市场机制。


你要储能,那就肯定要配一定比例的储能设施,电网要加强建设,要投资很多风电、光伏。整个社会从发电、输电到用电的基础设施都有变化,成本必然增加。未来用电成本上升这是必然的,我们得能接受。不过涨幅也不会那么夸张,即使涨10%,也就是6毛涨到6毛6,居民水电煤是民生问题,只要车位上的充电桩按民用电价计算就没问题。如果今后划归商业用电,那就麻烦了。

再聊到电动车层面,其实大家也都知道,一个小区如果电动车多了,有些老小区的变压器容量是不够的,因为当初建设的时候,没想到会有这么多电动车。如果所有电动车同一时间充电,又正好是夏天,家家户户都开空调,那必然会跳闸。

现在国家新的推动模式是“统建统营”,意思是比如说划一片区域,无论是小区,还是商业综合体,这里面的所有充电桩,只允许几家企业统一来建,统一运营,企业负责把变压器等线路统一升级。


但是这也带来一个问题,因为电网供电,跟其他商品不一样,他很难有库存,它发电用电必须同时完成。我们储能的装机量根本就不够,库存太少,所以生产和使用必须同时完成。电动车统一时间充电,就容易出现问题。

现在有些充电桩龙头企业,就开始做一件事,叫“微电网”,这很有意思,是充电桩的微电网模式。比如,一个工业园区,用电成本很高。但是园区的员工大多开电动车来上班,那么这个园区就可以安装双向充电的充电桩。也就说,这个充电桩不仅可以给车充电,也可以反向从你的车中取电。

我们举个例子,比如晚上9点之后,你的车在家充电3毛5一度电,你是100度电的电池包。充满需要35块钱。然后你开到公司,其实上下班根本用不了几度电。我们就算百公里18度电,你上下班就20公里路程,也就需要5-6度电而已。那么你就可以卖给园区至少80度电,如果园区收购的电价是8毛钱一度,那么你一度电赚4毛5,80度电净赚36块钱。


别小看这36块钱,一天36,一个月就是1000多,一年就是1万多的收益。当然,这只是纯理论算法。你也不可能365天天去公司上班。而反向取电需要花多长时间,你中途会不会提前离开,收不收其他手续费,服务费之类的都不确定。

但是这个逻辑大概就是这样的,而且看起来还挺合理。说白了,就是把你的车当做移动储能设备。晚上9点以后用电低谷的时候,你的车开始充电储能。白天开到工业园区,提供给商业用电。电动车大量普及之后,很有可能会出现这种微电网、智能电网的现象。就是要把这些资源,重新组合起来,合理利用。

听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有疑问。电动车的电池,每天都在反复循环的充放电,会不会加速衰减呢?影响肯定是会有的。但是根据调研,绝大多数电动车不可能开到10年以上,大部分3-5年就更换了,因此很多私家车在淘汰的时候,电池容量并没有被完全利用好。而二手电动车本就保值率不高,下家接手的时候,对续航打折已经有了心理预期,所以也不影响卖车。


这种微电网模式,甚至还可以把很多彻底退下来的电动车,拿来继续利用,当做储能设备。反正这些车续航也不行了,可是电池储能的属性没有变,纯当废物利用,也很划算。听起来是不是很有意思?当然,这种模式大规模铺开,也很有难度。不仅涉及到电力这种垄断行业的利益问题,也存在储能,用电,结算,成本,安全性等一系列问题。但是听起来,确实很美好。

其实咱们国家发展新能源的底层逻辑,大家要搞清楚,一方面中国的整个能源构成还是以煤炭为主,石油和天然气的进口比例非常大。中国进口石油占到了总消费量的72%,而中国进口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在45%左右。我们国家石油进口量全球第一,天然气进口量全球第一,甚至煤炭进口量也是全球第一。不过我们石油消费量全球第二,全球第一是美国。

那么大比例的进口量,80%都要走海运,走海运要经过著名的马六甲海峡,这个收费站长期被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尼共管。这里一旦发生什么变化,能源进口通道就会受阻。大量依赖进口能源,运输渠道会非常脆弱和敏感。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后来又建了中俄原油天然气通道,中亚的包括中巴经济走廊,中缅的油气管道。但是这些陆运通道并不能真正替代海运,占比还是很小。所以我们大力发展新能源,其实底层逻辑是为了国家能源安全。

我们现在提到新能源,就想到电池,就想到电车。有些做投资的朋友会很关心,新能源的红利期还有多长?实际上,红利期有多长得看我们国家的能源什么时候真的安全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所谓的新能源,我们主要讲的时风电和光电。煤炭发电肯定算不了新能源,而这两个方式都有很明显的优缺点。

首先就是“能源不可能三角”问题,几乎无解。所谓“能源不可能三角”,就是指能源安全,绿色环保和经济性,这三点不可能同时满足。比如,我们之前搞化石能源,就得牺牲一部分环保问题。


现在我们搞新能源,风和光谁都挡不住,不会被人卡脖子,但不是每天都有风,都有阳光,它的不稳定性、不连续性又成了问题。但是解决问题,有时候不是把问题彻底解决,而是把大问题化解成小问题,从高度依赖变成轻度依赖,不至于说对面一断供,我们就两眼一抹黑。

现在很多行业都举步维艰,但是大家都看好新能源。我们国家的双碳计划是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其实从现在开始,我们看看行业新闻就知道,一直在投资配套的储能基础设施。目前中国的实际发电容量中,57%是火电。余下的是风电、光伏、水电,虽然装机容量高,但是发电量低。


截止到2025年是一个时间节点,光伏和风电加起来要装12亿千瓦,现在2023年大约是7亿千瓦,所以还在建还在攀升。2025-2030年又是一个时间节点,因为2030年要实现碳达峰,也就意味着各个领域的新能源,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了。

2030-2060年又是一个阶段,光伏至少要翻15倍,风电至少要翻10倍。当然,整体的核算还包括氢能、核能、生物质能,包括抽水蓄能等电网的建设。所以,各位可以想想,长达几十年的时间线,新增和改造各种基础设施,这得投资多少个小目标?

行业内有个共识的结论,大约150万亿-170万亿。我本人不怎么炒股,我也不推荐大家炒股。但是这种大趋势几乎不可逆,如果真的有人感兴趣观察新能源行业指数的变化,可以看看是不是放1万块钱进去,30年后会比存银行更靠谱。因此可以肯定的是,新能源是公认中国未来几十年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没有之一。

欢迎加入我的知识星球,每天分享干货,找我1对1问答。


机油界无人不晓的嘉实多磁护,还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一面?

Episode 195

jeudi 28 septembre 2023Duration 20:32

欢迎大家在本期节目评论区留言,来聊聊你的团圆假期和美好旅程

礼品明细:
1、top 1:嘉实多磁护线下养护体验 1次/1位
2、top2:喜马拉雅 年卡 1张/1位
获奖规则:
--点赞最高的前2位粉丝会分别获得如上礼品;
--点赞截止至 2023年10月20日24点;
--主播会私信您联系获奖事宜,私信领奖截止至 2023年10月30日,过期视为自动放弃;
--嘉实多磁护线下养护体验兑换细节将于11月20日前由嘉实多客服电话沟通具体内容;
--喜马拉雅 年卡 兑换码将于11月20日前通过 喜马站内私信提供

另外;参与节目下方的 # 亲友相聚时,守护每一程 的话题讨论还有更多好礼哦~~


坦克400 Hi4-T,提前狙击方程豹?

Episode 196

mercredi 27 septembre 2023Duration 30:49

※ 投稿邮箱:418150505@qq.com

※ 本文章首发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

※ 想要进群,添加微信:46415254(盾牌)


就在前两天,长城旗下的坦克品牌又有一款全新产品正式上市了,坦克400 Hi4-T。新车定位中大型硬派越野车,售价区间为27.98至28.98万元。新车一上市就争议很大,一是颜值,另一个就是车型定位。所以今天这期节目就来好好聊聊坦克400 Hi4-T,和自家的300、500有什么关系?三车会内斗吗?以及新车有哪些亮点,同级都有哪些竞品?


坦克400 Hi4-T和自家兄弟有什么关系,三车会内斗吗?

单从数字上看,坦克400处于300和500之间,并且27.98-28.98的价格也介于300和500。这个售价比坦克300的热销配置(21.68万的2.0T征服者)贵了六七万,比坦克500 33.50万的入门便宜了4万多(3.0T入门版和Hi4T一样都是33.5万)。所以在价格上,感觉坦克400和500更加接近,差距更小。


并且当你仔细研究过后会发现,坦克400 Hi4-T和坦克500 Hi4-T也非常接近,甚至两者就是双胞胎的区别。首先在尺寸上,坦克400和坦克500的定位一样,都是中大型硬派越野车,且轴距一模一样,都是2850毫米,只是车长和车宽有所区别,500比400的车长长了93毫米,高了5毫米,400又比500宽了26毫米,所以三围尺寸几乎一样。

而且在动力系统上,坦克400 Hi4-T的动力总成也和坦克500 Hi4-T一样都是2.0T插电式混动,发动机最大马力都是252匹,最大扭矩380牛·米。并且同样都采用纵置结构的9AT变速箱,就连电机功率、电池能量都一样,37.1度的蜂巢能源三元锂电池,400 Hi4-T的WLTC纯电续航为105公里,500 Hi4-T的纯电续航为110公里。


所以总结来说,如果拿掉车壳只看大梁、动力总成和底盘的话,坦克400 Hi4-T和坦克500 Hi4-T没有任何差别。所以真要说换壳,坦克400 Hi4-T和坦克500 Hi4-T才是真换壳。或者说,坦克400 Hi4-T更像是坦克500 Hi4-T的机甲版。

虽然坦克400 Hi4-T和坦克500 Hi4-T的价格只相差4.52万,但是完全不会产生内斗。因为两车的外观造型大相径庭,一个偏沉稳,一个偏机甲风。坦克300就更不用说了,且不说外形,光价格就相差了六七万。所以300和400完全不在一个档,有预算且想买400的客户也会直接下单冲400,不会看300的。


新车有哪些亮点?

我觉得坦克400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它的外观造型。乍一看他的车头没有什么亮点,梯形的车灯,双条镀铬中网就是一台很普通的越野车。但是来到侧面之后,网上对其的评价就两极分化了。有的人说400的侧面线条很硬朗,直来直去的就像个硬汉,且三角窗的设计也很独特。


尾部更是如此,巨大的备胎和面积不大的后窗设计,确实和一般的越野车拉开了差距。但也有的人说400太丑了,奇奇怪怪的造型完全欣赏不来。


其实在我看来,坦克400的造型应该是借鉴了很多防弹装甲车(火力突击车)的造型。比如《速度与激情5》中,家人侠在巴西抢劫黑帮大佬那部电影里,巨石强森在剧里开的就是一台防弹装甲车Terradyne Gurkha LAPV。


看完它的外形再来看坦克400是不是很熟悉?三角窗和车尾造型是不是神似?所以不要用家用车的审美去看坦克400,因为它其实是一台伪装成装甲车的硬派越野。



在内饰上,坦克400也能看得出和坦克500是同源,因为三幅式方向盘就是坦克500同款,中控屏也是和500一样的悬浮式,但是16.2英寸的尺寸比500上的14.6英寸还要大一圈。不过挡把样式是和300同款,这是和500不同的地方。


不过坦克400 Hi4-T和坦克500 Hi4-T一样,最大的亮点还在于它的动力总成。虽然除了坦克以外,长城的不少车型也有Hi4插混系统,但是结构却和Hi4-T完全不一样。因为Hi4是专为城市SUV提供的一套插混四驱系统,采用P2+P4的电机布局,主要搭载在横置发动机的城市SUV上,比如枭龙系列。

但是坦克的Hi4-T插混技术是基于坦克纵置发动机和非承载式车身打造的混动架构,定位就是专属于硬派越野。其中2.0T发动机采用纵置布局,且电机被放到了P2位置,也就是变速箱的输入端,并且将P2电机整合到了变速箱内,所以叫做9HAT。


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P2电机体积小,可以轻松融入变速箱,保留传统机械结构的四驱系统,这便是坦克Hi4-T混动系统的核心所在。虽然有电机,但是依然不影响把整套机械四驱系统给保留了下来,并且还有货真价实的三把机械差速锁。

此外,坦克400 Hi4-T和500 Hi4-T把电池放在了后备箱中。根据官方的说法,在真正越野时不管是涉水还是交叉轴,如果把电池放在底盘位置,被磕碰的风险是很大的。


再加上400和500的Hi4-T都保留了机械四驱,底盘确实也没位置放电池了,所以最终决定把电池放在后备箱中。不过目前来看,虽然仔细看还是有一定的突起,但是后备箱的侵占空间并没有那么多。

不过对于坦克来说,Hi4-T真实意义还在于油耗的降低。虽然根据官方给出的数据来看,坦克400 Hi4-T的馈电油耗达到了9.52L/百公里,但要知道它是一台约2.5吨的中大型硬派越野车,既有大梁也有三把锁。如果换做是纯燃油的话,我相信这个油耗应该要翻倍。


同级都有哪些竞品?

其实有没有发现,此次坦克400系列率先上市的并不是汽油版,而是Hi4-T的插电混动版。按理说这一点都不符合坦克的打法,因为不管是300还是500,主销车型都是纯燃油版。并且坦克500 Hi4-T也是在坦克500上市一年半后才正式上市,300目前更是只有燃油版,插混呼声那么高,就是一直不上市。


而这次坦克400将Hi4-T作为首发车型,无疑是因为当下新能源车的浪潮,外加长城想明白了一件事,性能源+越野这个新品类也许是第二次重回巅峰的机会,所以每出一款产品都会非常慎重。现如今的国产品牌在发布新品时,不带电就没有流量,哪怕是专门制造硬派越野的坦克,也感觉到了危机。

这里所说的危机,明眼人一看就懂。这次坦克400 Hi4-T的早早上市,其主要原因肯定跟隔壁的比亚迪方程豹脱不了干系。自从比亚迪正式亮相全新品牌的全新产品方程豹豹5之后,坦克的压力倍增。


因为方程豹豹5预计售价在30-40万,车身三围4890*1970*1920毫米,轴距2800毫米,也是主打新能源+越野,名字也是5字辈,所以怎么看,在30-40万这个价格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坦克500。


在方程豹来之前,坦克在这个细分市场一直是一家独大的存在。20万出头的硬派越野非坦克300莫属,30-40万也只有坦克500。所以这次比亚迪绝对是真的动了长城的蛋糕,才让长城的高层临时决定先推出坦克400的混动版本,以此来回应方程豹豹5。


但是在技术路线上,坦克的Hi4-T和比亚迪还是完全不一样的,出发点也完全不一样。坦克的是在硬派越野的基础上加入混动系统,就像它的9HAT,就是在它的9AT中融入了P2单机,保留了传统可靠的机械四驱。

而比亚迪是在混动的基础上造越野车,所以方程豹豹5没有传统的机械四驱,前后桥只有两个独立的电机,并不算是真四驱。一个是四轮同时驱动,一个是四个轮子可以驱动,区别就在这里。


如果两车真要硬刚起来,在极限工况下,一定是有传统机械四驱的车型更加可靠,即便没电了也不用担心脱困的问题,所以坦克的核心就是足够硬核,足够可靠。


但是方程豹的优势在于油耗更低,可能会是一台普通人都能用得起的越野车。但是不管怎么说,两台车都是不错的产品,只是针对的目标客户稍有不同。它俩也只有差异没有差距,所以买谁都是不错的选择。

除此之外,坦克400 Hi4-T在同价位就几乎没有竞争对手了,因为除了图它油耗低、越野能力强以外,剩下的基本都是冲着它独特的装甲车外观造型去了。别说,这个造型即使说是500万以内独一份的存在,也不夸张。


配置怎么选,目前都有哪些权益政策?

目前新车只有两个配置,差价也不多,27.98-28.98万,只有一万差价。但是多花一万,你能获得更好的配置。比如电动脚踏、可开启的全景天窗、全车双层夹胶玻璃、后排隐私玻璃+手动遮阳帘、主动降噪、方向盘加热、HUD抬头显示。


还有流媒体后视镜、真皮座椅、前排座椅通风、主驾座椅记忆、燕飞利仕音响等,这一万还是花得很值的。所以低配后期大概率买的人会非常少,估计厂家也不会排产。


同时,27.98万元的机能版可选装5000元的户外休闲包,包括AT胎、后拖车取电口、拖车装置、2500kg牵引资质。而28.98万元的超能版也可选装10000元的户外越野包,在户外休闲包的基础上增加前桥电控式差速锁,会更加硬核。


至于权益方面,坦克400 Hi4-T全系均可享受5年/15万公里整车质保、发动机/变速箱/三电系统终身免费保修、5次免费保养、免费充电桩、免费车机流量以及增购/置换补贴等权益。如果按官方的定义来看,低配就是给城市代步为主,偶尔玩穿越的人用的。高配就是给真的想出门攀爬,真的玩越野的人用的。

所以花30万买SUV和越野车,你们会怎么选呢?欢迎评论区一起交流。


作者:三刀、新一

编辑:新一


欢迎扫码加入三刀的朋友圈,有事来上面找我。


小鹏G9官降6万6,哪些车受影响最大?

Episode 197

samedi 23 septembre 2023Duration 44:54

※ 投稿邮箱:418150505@qq.com

※ 本文章首发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

※ 想要进群,添加微信:46415254(盾牌)


最近,25-30万的新能源市场的竞争逐渐进入了白热化阶段,目前已经连续四款车型大幅度降价。先是之前的极氪001,入门价格从原来的30万降到了26.9万,最高降幅达3.7万。再到问界M7降价,入门从28.98万降到了24.98万。最近还有6000元的现金优惠,所以25万基本就能开回家。

还有我开的那台阿维塔11,虽然表面看是从31.99万降到了30万,实际上加上订金膨胀,内饰选装赠送,官降起码在3-4万。现在又来到了小鹏G9,入门版指导价从之前的30.99万来到了26.39万,直降4.6万元。所以今天就来好好聊聊新款小鹏G9都有哪些变化,降价之后哪些车会受影响?


新款小鹏G9都有哪些变化?

在说新款小鹏G9上市会影响哪些车之前,我们先来简单看一下新车都有哪些变化。新车最大的变化在于价格和配置上的调整。首先,顶配的650MAX、次顶配的702MAX和570MAX都降低了6万。


G9最低起售价看似只下调了4.6万,但是新款直接取消了570PLUS版,入门就是570的PRO。且新款G9取消了老款最入门的PLUS版,只有PRO和MAX,其中PRO降价6.6万,MAX降价6万。

在外观内饰上,新款G9几乎没有太多变化,只是新增了暗夜黑、星际绿和新的轮圈样式而已。其实我觉得小鹏整个家族里,P7肯定是颜值担当,毕竟无框车门再加溜背造型的设计确实很好看,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依然冲着它的颜值去买单。


但是剩下的不管是G3还是P5,其设计和P7的割裂感非常强,说它们三个车是三个品牌我都信。反倒是G9出来之后,我觉得小鹏终于设计出了第二款好看的产品,即便和最新的G6比,也依然好看得多,更符合中国人审美。不少人觉得G6不丑,但于我而言,我并不喜欢G6那臃肿的车尾。所以新款G9没有变化也是对的,因为确实没什么好改的。

内饰上也依旧是三块屏,这里简单说一下小鹏的屏幕设计,中控两块14.96英寸屏幕连在一起,我觉得更加合理。因为我的阿维塔11副驾驶娱乐屏,是在副驾驶手套箱上方,这块屏如果副驾不用,几乎就是浪费。


但是孩子未满12岁,她不能坐副驾。因此孩子坐后排,只能看中控屏。但是我如果要导航,她就看不了。而小鹏这两块大屏都集中在中控位置。一块屏幕导航,另一块屏幕播放,互不影响,对后排乘客更友好。当然,如果你觉得驾驶过程中不应该播放视频,并且对孩子视频不好,那就当我没说。

新款G9新增了气宇灰的配色,大家发现没有,最近2年灰色的车普遍更受欢迎,有时候车的颜色也能反映出人们情绪的变化。车内还标配了Nappa真皮座椅、双50W风冷无线快充、前排坐垫和靠背加热和通风功能和标配3.3kW对外放电。


但有些配置和细节是有减少的,取消了指纹收集器黑色烤漆面板和可伸缩的杯架,变成固定式。同时取消了 5D 智能音乐座舱,换上了全系标配的一套自研的音响系统——Xopera 2.0 小鹏音乐厅。

而且像主驾座椅腿托、后排座椅按摩、迎宾灯毯、外后视镜自动防眩目、副驾老板键等多项配置都被取消。空气悬挂现在也改成了选配,只有顶配才是标配。能看得出来,新款G9的配置才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完全体。


因为经过调查后发现,像 5D 智能音乐座舱和空气悬挂其实并不是客户的主要痛点,虽然能带来更好的体验,但是和成本的增加不成正比,所以在体验感和价格低上来选,大部分消费者一定会选择价格低的,因为这个更加简单粗暴。并且懂车的客户还是少数,所以与其标配真不如作为选装。

在硬件上,新款G9依托扶摇架构,全系标配了800V高压SiC碳化硅平台、800V XPower电驱和X-HP智能热管理系统三大技术。搭载XNGP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以及Xmart OS车载智能系统。但是和G6一样,XNGP只有MAX版才有,PRO只是XPILOT,但也够用了。


补充一点,关于城市NGP的计划,何小鹏在发布会上说,在 2023 年 8 月小鹏城市 NGP 是首个落地广州、北京、上海、深圳、佛山 5 城的智能驾驶。在2023 年年底,小鹏城市 NGP 智能驾驶将会扩展到 50 个城市,覆盖 80% 小鹏汽车车主所在的城市。

到了2024 年,小鹏城市 NGP 智能驾驶将会扩增到 200 个城市,实现核心城市全覆盖。这个速度虽然看起来没有华为智驾普及得快,但是我觉得这个是更现实的说法,也是最真实的说法。


小鹏G9降价之后哪些车会受影响很大?

先来看新款小鹏G9的售价,26.39万的起步价有没有觉得很熟悉?没错现款特斯拉MODEL Y的起步价也是26.39万,一分不多一分不少。所以可能很多人会说这次新款小鹏G9就是瞄准着特斯拉去的。这话固然没错,但是即便G9降到和MODEL Y一样的起步价,我觉得对MODEL Y的影响微乎其微,不能说完全没有,但一定不多。


并不是说小鹏G9的产品力比特斯拉MODEL Y差,相反,如果纯家用的话,很明显小鹏G9的产品力甚至还要比MODEL Y更高。因为光是车身尺寸就比MODEL Y大了一圈,2998毫米的轴距也比2890毫米的MODEL Y长了109毫米,再加上G9是一个造型标准的中大型SUV,所以空间上肯定比MODEL Y这种中型SUV要大得多,结合售价来看,性价比自然更高。

但是别忘了,MODEL Y的车主中女性的比例是非常大的。再加上很多时候买车都是家里的老婆说了算,所以即便老公再怎么觉得小鹏更值,但是老婆一句我就喜欢特斯拉的品牌力和造型,甚至她就是觉得小鹏的名字不好听。你能怎么劝说她买?她不听你讲道理。为了家庭和睦,你说你买小鹏还是特斯拉?


而且在女生那里还流传着一句话,给女朋友买小鹏不如买尚美珠宝,因为小鹏的车标和尚美经典款的珠宝样式一模一样,都是个立体字母X。小鹏在很多女生眼里就不像是个大品牌,更像是个埋头创业的理工男。而特斯拉就像个阳光多金的大帅哥,这就是凭感觉得来的本质差距。

还有人说新上市的小鹏G9会和问界M7直接竞争。在我看来,虽然两台车价格重叠度高,但是客户群体重叠度应该不高。因为一个插混一个纯电,买前者要的是没有续航焦虑,买后者玩的是经济有趣。


问界主打华为智驾和鸿蒙车机,小鹏主打800V快充和XNGP。整体来讲,买小鹏的心态更年轻,买问界的更保守。其实我身边有个真实案例,倒不是用G9对比M7,而是用理想L7对比问界M7。小伙子92年的,做视频后期。他唯一纠结的点就是理想是不是质量足够稳定?问界就是因为看到降价信息,然后相信华为,之前他从来没聊了解过这个品牌。

要说G9降价真正影响很大的,极氪001绝对算一个。因为极氪001和小鹏一样,都属于产品力比较硬核的产品。但是对比小鹏G9,极氪001在某些方面的确没有优势,它既没有800V高压SiC碳化硅平台,也没有XNGP智驾系统。


再加上G9又是一台中大型的SUV,所以在G9面前,极氪001售价差不多,但是明显就没有G9那么硬核了,性价比自然也就弱了不少。除了真心喜欢极氪这个造型,和追求动力的(26.9万就能买到86度的双电机)的才会去买吧。

其次,还有比亚迪唐EV、腾势N7绝对算作其中。虽然唐EV是六座,但是价格并不便宜,即便是前段时间才推出的冠军版也要24.98万-29.98万。比亚迪的销量看起来很高,但是25万以上能卖得好的基本都是混动车型,不管是腾势D9还是仰望U8,都是混动为主。


而25万以上的纯电比亚迪卖得都不咋的。不管是唐EV还是腾势N7、腾势D9EV,销量都非常惨,绝对是垫底的存在,即便出冠军版也依然没用。本来新款问界M7的上市已经让这几款车倍感压力了,现在新款G9也加入战斗,这两款车的份额只会越来越少。

同时,蔚来ES6也会受到不小的冲击。虽然蔚来主打的是高端,还有服务换电作为背书,但是我要说的是,即便蔚来的服务和换电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但是选择直接降价的消费者还是占了大多数,不然新款ES6的销量也不会因为官降3万就突然暴涨。这也说明,现阶段买蔚来的客户对价格也很敏感。


所以新款G9的降价也会吸引蔚来的这部分客户,他们不再是蔚来的死忠粉,毕竟小鹏也是头部新势力品牌蔚小理之一,且G9 570的电池有78.4度,但是价格比ES6的75度电池整整便宜了7.41万,对于30万的车来说这性价比不用说了吧?

它俩这关系就有点像宝马3系和奥迪A4L,虽然大家都知道宝马3系好,但是在价格面前,3系要35万多,A4L30出头就能搞定,看看自己钱包,嗯,还是奥迪A4L香。所以问界M7和小鹏G9的这波大降价势必会对蔚来ES6造成围攻。


当然还包括智己LS6/LS7、阿维塔11等,大家都是纯电SUV,销量都会受到不小的冲击。其次,还有理想没有上市的L6也都包含在内。

此外,除了同级竞品,30万左右的SUV油车的份额也会进一步降低。毕竟像汉兰达、途昂、揽境、揽巡这些车的销量也并不低.靠着优惠汉兰达8月份还有8000多台的销量,途昂还有4500多台的销量,这些都还有压榨的空间。所以新款G9的上市也是进一步抢合资的市场。


除了以上这些车型,G9的降价一定也会吸引一波之前打算买P7i和G6的消费者。尤其是打算买G6的MAX版本的,最直观导致很多客户G6转G9的原因并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交付周期。

G6的产能现在还处于爬坡阶段,所以交付等待的时间都在两三个月甚至更久。但是G9很多店里是有不少现车的,即便现在下定基本上等车周期也就在一个多月,不会像G6那样长达两三个月,这也是G6目前最大的问题。


买新能源车的客户都有个特点,想要早早提到车,就像大家买个新手机,恨不得上午下单,下午就能用上,等的越久,那种新鲜感就会越淡。更关键是,现在竞争如此激烈,别说两个三个月,说不定明天别家的竞品就又降价了,所以很多消费者宁愿小订的一两千定金不要,也不愿继续等待,从而投入别家的怀抱。


综合来看,G6产品力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销量迟迟没有井喷式增长的原因就在产能的问题上。要知道问界M7新款一上市,它的产能就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据内部消息说现在它的产能已经达到了约一万台每个月(不完全准确,但可以肯定是的已经超过了8000台每月)。

所以在这个快消费的时代,你的交货周期也得很快,不然客户就很有可能移情别恋。所以,小鹏G9的这次降价确实让G9这个车型起死回生了,以前一个月就一千台左右的销量,现在别说翻倍了,保守估计月销也能有5000台。


新款G9配置该怎么选?

目前新车一共有五个配置,其中后驱单电机续航570和702有PRO和MAX两个版本,顶配的650双电机四驱只有一个MAX版。配置推荐,我觉得只有一个版本值得入手,那就是702MAX版。


因为你想,买G9的客户不是说想买一台大一点的电动车,而是想要玩到最新的技术。小鹏G9的MAX版,除了搭载XNGP之外,还多了全车电吸门、方向盘加热/记忆、副驾驶女王座椅、前排座椅按摩、后排座椅加热等。702续航版本98度电池包, 570续航版本才78.4度,而且前者是三元锂电池,后者是磷酸铁锂。


有人说小鹏这次电池减配,我不太认可,因为现在用的智鹏制造属于小鹏自研电池,我们并不知道它的性能到底怎样,你实在不放心,可以等半年或者一年,看看老车主的反馈。至于顶配的650MAX 除了多了前桥的电机外,双枪空气悬挂也是标配,价格贵了4万,不推荐。

以上就是关于小鹏G9我的分享,所以花25-30万买新能源SUV,你会怎么选呢?欢迎在评论区一起交流。


作者:三刀、新一

编辑:新一


欢迎加入我的知识星球,需要一对一提问,可以来这里找我。


吉利银河L6有什么资格卖的比秦Plus贵?

Episode 198

mercredi 20 septembre 2023Duration 37:51

※ 投稿邮箱:418150505@qq.com

※ 本文章首发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

※ 想要进群,添加微信:46415254(盾牌)

前两天,吉利银河的第二款产品银河L6正式上市了,新车定位紧凑级混动轿车,售价11.58-14.98万。说到这儿,可能大家的第一反应是银河L6 11.58万的起售价比秦PLUS DM-i 9.98万的指导价贵了1.6万。

不光是入门价格,顶配价格银河L6也比秦PLUS DM-i贵了4000元。所以今天我们就聊一个问题,吉利银河L6凭什么卖得比秦PLUS DM-i还贵?


吉利银河L6凭什么卖得比比亚迪秦PLUS DM-i还贵?

一开始,你要知道吉利银河L6比比亚迪秦PLUS DM-i多了什么。一是银河L6基于吉利的e-CMA架构打造,据说该架构花了吉利200亿的重金来打造。反映到车上那就是银河L6的前后桥都采用了独立悬架,前麦弗逊后E型多连杆独立悬架,而且这是全系标配。


相比秦PLUS的扭力梁非独立悬挂,银河L6的舒适性一定会更好,调教上限更高。更关键是,相比扭力梁,独立悬挂更讨消费者的喜欢,更能让消费者心里满意。

其次,银河L6的动力也要更强。在这个价位的混动轿车里,不管是合资品牌还是比亚迪秦PLUS,基本都是自然吸气引擎搭配电机的组合。但是银河L6照搬了L7的1.5T涡轮增压引擎加P1+P2电机和三挡DHT Pro变速箱,发动机最大马力163匹,最大扭矩255牛·米。


所以系统的综合最大功率达287kW(390马力),系统综合最大扭矩535牛·米,百公里加速只要6.3秒。而秦PLUS DM-i用的是1.5L发动机+电机,发动机最大马力110匹,最大扭矩135牛·米,系统综合最大功率213Kw,系统综合最大扭矩426牛·米,零百加速7.3秒。很明显,银河L6比秦PLUS DM-i确实快了不少。

油耗方面,秦PLUS DM-i馈电油耗为4.6L/百公里,银河L6馈电油耗为5.23L/百公里,没办法,要想马儿跑马儿也得多吃草。不过,银河L6全系标配快充功能,秦PLUS DM-i的两个55KM低配版只有慢充,有快充的120km续航版入门价格12.58万,比银河L6的入门11.58万整整贵了1万。


第三,相比秦PLUS DM-i,银河L6的车机系统要更好用。银河L6车内采用10.25英寸液晶仪表加13.2英寸中控屏,和银河L7上的一模一样,比秦PLUS的8.8英寸液晶仪表加12.8英寸中控屏要大一点。


银河L6的车机搭载了最新的高通8155芯片,再搭配和领克08魅族车机同源的银河N OS车机系统(同源并不是一模一样),整体的UI界面和L7一样,很像一台大平板,玩起来和手机无异,上手基本没难度。


并且车机操作的流畅度在同级别也是领先地位,两个字总结就是丝滑,且支持全域OTA升级。要说缺点,就是这套系统在第三方应用适配度上,还有待提升,有些常用app打开后,并不是车机专用版本。当然,比亚迪车机系统也有这个问题。


此外,银河L6的尺寸要稍稍比秦PLUS DM-i大一丢丢。银河L6长宽高4782/1875/1489毫米,比秦PLUS长了17毫米,宽了38毫米,2752毫米的轴距也比秦PLUS长了34毫米。但实际上,整体空间体验两车差别并不大。


在外观上,虽然秦PLUS DM-i的Dragon Face设计很有特色,但是经不住天天看,街上这么多秦PLUS的网约车很影响客户购买决策。所以,预算在这个价位的客户,再看银河L6会有新鲜感。


不过相比车头,银河L6的车尾设计才是亮点,弧线形的贯穿式尾灯神似L7,再加黑色包边的处理,立体感很强,会让银河L6整车显得比同类车型略微宽大一些。


就因为以上这几点,银河L6就敢卖得比秦PLUS高了?没错,如果单单只是对比产品层面,银河L6相比比秦PLUS DM-i的优势就止步于此了。两车的馈电油耗差不多,纯电续航也差不多,银河L6 CLTC纯电续航125KM,秦PLUS DM-i NEDC纯电续航120KM。


接下来对比配置层面,就有意思了。银河L6作为后上市的车型,竟然配置方面还远不如秦PLUS DM-i。比如在被动安全上,前后排侧气帘在银河L6上只有顶配和次顶配这两个版本才有,中低配车型缺失。

你说舒适和豪华配置高配专属我理解,但是前后排侧气帘这种非常重要的被动安全,关键时刻真的能保命的配置在银河L6上竟然没有全系标配。


并且价格同样是11.58万,银河L6 60km AIR要比秦PLUS DM-i 55km超越型少了很多配置,比如360全景影像、前驻车雷达、NFC智能钥匙、自动大灯、后视镜电动折叠加热、前排手机无线充电等。

甚至连皮质座椅、电动座椅调节、后排出风口、天窗都通通没有。所以只能说银河L6的低配真的只是用来拉低售价的,后期大概率不会生产,或者定制给网约车或租车公司。


而之所以银河L6敢卖得比秦PLUS还要贵,综合来说有三点原因。首先秦PLUS DM-i的月销非常之高,都稳定在3万左右,最近半年即便卖得最少的一个月也有超过2.5万台的销量,不仅是比亚迪所有车系中销量排名第二的存在(第一是海鸥,8月销量超过了3.4万台),也是市面上紧凑级轿车中销量排名第二的存在。

但是和第一名的轩逸只有非常非常小的差距,最近半年2023.02-2023.08轩逸销量为17.7743万台,秦PLUS DM-i为17.5356万台,只有2300多台的差距。要知道,秦PLUS DM-i只是一款车,轩逸是两代同堂,如果秦PLUS DM-i加上秦PLUS EV半年的6.2831万台,妥妥的秒杀轩逸,排名遥遥领先。


所以在国产A级轿车中,秦PLUS DM-i的地位无人能及,任何人想要短期内靠一款产品去和它硬碰硬,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取其辱。银河L6如果和秦PLUS DM-i去打价格战,绝对得不偿失。所以银河L6卖得贵就是为了和它形成一些错位竞争,避免正面硬刚,尤其是低配版。因为以银河现有的水平来看,单车成本要远要高于秦PLUS。

第二,银河这个产品本身定位就是比吉利更高端的新能源品牌,所以完全没有必要为了和秦PLUS DM-i打价格战来自降身价。并且银河L6的底下还有一款定位更低的A级混动轿车帝豪L HiP。


而且就在7月份,帝豪L HiP还推出了冠军版,价格也比之前降了很多,目前只有两款,10.98万的100KM超越型和12.28万的100KM卓越型。所以这就是为什么银河L6的中低配配置这么低了,明显是留给帝豪L HiP市场空间了,让它去和秦PLUS DM-i 55KM的版本去打价格战。

总结来说,吉利目前在用双车战略来打比亚迪秦PLUS DM-i。其中帝豪L HiP用100KM快充来和秦PLUS DM-i 55KM慢充低配来竞争。银河L6对付秦PLUS DM-i的120KM。


这么看来,其实吉利就是用动力更强、配置更高的银河L6去打秦PLUS DM-i的高配,这个思路是对的。因为本身买秦PLUS DM-i的消费者就是想要便宜,想要价格低,冲着性价比去的。

那帝豪L HiP贵一万的价格能获得翻倍的纯电续航、快充以及更高的配置,还是有一部分人愿意干的。在7月份帝豪L HiP冠军版出来之后,确实获得了一定的成绩,8月份月销6300台,9月份5000台,后来它的名气就被自家大哥银河L6给抢了去。


而买秦PLUS DM-i 120KM的消费者基本选择的都是13.58万的超越型,属于中高配,所以银河L6就是冲着这部分人群去的。虽然中高配的银河L6比秦PLUS DM-i 13.58万的超越型中配贵了7000元和1.4万,但我贵是有贵的道理的。

即便贵了7000-1.4万,但是你能获得的无论是动力,还是配置,都远不止这么些差价。所以总结来说比秦PLUS DM-i高半级就是银河L6的最真实的定位,也是它敢比秦PLUS DM-i卖得贵的理由。


除了秦PLUS DM-i,银河L6还有哪些竞品?

除去秦PLUS DM-i、驱逐舰05和吉利帝豪L HiP,10-15万这个价位可选的混动轿车几乎没有。硬要算的话,也就只剩长安UNI-V智电iDD和深蓝SL03增程版了。但是这两款的入门价格都要14万多,UNI-V智电iDD起步价14.49万,深蓝SL03入门价14.59万。


但是买UNI-V的客户基本都会直接选择燃油版,所以iDD版的销量并不高,月销只有两三千台左右。买深蓝SL03的客户基本选择的都是15.69万的200MAX增程版,纯电续航更多。


所以我觉得除了比亚迪以外,银河L6的竞品恐怕就剩深蓝SL03了吧。毕竟多花7000元会获得更好的纯电续航,更运动的外观,还有无框车门+掀背尾门以及后驱,所以应该会更讨年轻人的喜欢。


不过我觉得真正会影响L6销量的反而是它的同平台哥哥银河L7。虽然一开始可能是冲着L6去的,但是客户进店后,看到旁边展位的银河L7后,多半会移情别恋。


因为价格只贵了两三万,但是外形更好看,配置更高,还多了16.2英寸的副驾驶娱乐屏。关键银河L7还是一台SUV,空间更大更灵活,开SUV出去也更时尚、更大气,所以怎么看都要比L6划算。因此我觉得很多人经过对比后,多加两三万上银河L7的可能性非常大。


银河L6配置该怎么选?

就像我刚才说,银河L6的中低配只是为了拉低售价用的,真正打开配置表后会发现中低配的配置真的不给力。所以要买银河L6,我直接推荐顶配的125KM星舰版。虽然价格上星舰比次顶配MAX贵了7000元,但是多出的配置觉得对得起这个差价。


比如全套的L2级驾驶辅助系统、全景天幕、前排座椅加热、主驾驶座椅通风记忆、256色氛围灯、自动雨刷、自适应远光灯、温度分区控制、车内香氛等,并且现在还能免费升级 18 英寸铝合金轮毂+百灵鸟音乐灯光秀,以及2000 元抵 5000 元膨胀金,相当于变相优惠3000元。


另外还有5万24期0息、首任车主享受车联网流量3年免费、基础流量终身免费,以及首任车主自购车之日起 1年内免费赠送充电桩及安装服务等,权益确实不少,但这些仅限 125km 长续航车型。


以上就是关于吉利银河L6我的一些分享。所以花10-15万买混动A级轿车,你们会选比亚迪秦PLUS DM-i还是吉利银河L6,又或者是其他产品呢?欢迎评论区一起交流。


作者:三刀、新一

编辑:新一


欢迎加入我的私域社群,可以对我1对1提问,也可以在社群里交友,交换资源。更多汽车行业内部资料分享,每日更新。


新款问界M7,降到24.98万就真的香了吗?

Episode 199

samedi 16 septembre 2023Duration 43:12

※ 投稿邮箱:418150505@qq.com

※ 本文章首发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

※ 想要进群,添加微信:46415254(盾牌)


最近,华为的发布会引得网友再次热议,但是这次整个发布会看下来,我脑海里就四个字“遥遥领先”。不过在此次发布会上,问界发布了全新M7车型,但是售价大幅官降,指导价为24.98-32.98万。

所以今天这期节目就来好好聊聊问界新款M7到底有哪些变化?在25-30万这个价位里,能不能卖得好?


新车都有哪些变化?

要说最大的变化,那一定是价格和车型上。新款问界M7的起售价只为24.98万,这个价格直接比老款入门级低了整整4万,并且顶配更是比老款便宜了5万。之所以新款M7的售价能大幅下降,最大的原因是增加了五座版本。


虽然新款M7最低售价只有24.98万,但是六座版的起售价为26.98万,相比老款低了两万,所以对于之前买低配和中配M7的老车主来说,还不算太过分。但如果你之前买的是老款的四驱旗舰版,刚才的话就当我没说,毕竟一年多官降5万,这幅度堪比特斯拉了,不过买旗舰版的客户并没有很多。

我要说的是,原来问界M7全系只有六座,通过减少座位来降低售价无疑是个明智的做法。因为如果简单粗暴地只把M7的售价下调,即便减少配置,对于整个车型以及品牌价值上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


本来问界现在的销量在同行中并不算高的,要是只降价,那势必买的人反而会更少。不像特斯拉,因为它的群众基数很大,想买的人非常多,单纯地降价虽然背刺了老车主,但无疑会带来更多的销量。而新M7通过减少座位,算是让老车主的背刺感知没有那么强烈了,我降价起码有源可寻,并不是为了降价而降价,也算是比较折中的方法了。


这和之前蔚来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要么直接选择降价三万,要么选择减少权益。但是目前看来选择直接降价的人占了多数。同时,问界M7下面还有M5,如果六座的M7和五座的M5卖一个价,那真的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恐怕问界这个品牌都要岌岌可危了。

而五座的推出也是变相提升了M7的选择性,也进一步提高了新M7的竞争力。毕竟用六座的空间去打五座,还是会有不少人吃这一套的。比如问界M7 5020/1945/1760mm的长宽高,2820mm的轴距放在五座SUV里就不小。


由于五座版的座椅布局不像六座版第二排是独立座椅,因此五座版就失去了零重力座椅的卖点。但是,五座版的后备箱容积在常规状态下就有686L,六座版为188L。如果将最后一排座椅倒放,那五座版本后备厢最大容积可达1619L,六座版本为688L。

且五座版后备厢在盖板下方还有一个52.2L储物空间,所以别的不说,在空间这块新M7五座版确实没话说,和一众中型SUV比确实是在降维打击。


新车在看得见的地方除了轮圈的变化以外,在外观和内饰上完全一样,唯一不同的就是新款智驾版增加了车顶激光雷达,多了一个小犄角。所以华为这次说新M7改款花了5亿,究竟花在了哪里呢?

首先一定是短板的补齐。新M7虽然在看得见的地方没怎么变,但是在看不见的地方,尤其是车辆安全上改进了很多。在主动安全上,新M7的智驾版配备了华为ADS 2.0系统,是全球首创的全向防碰撞系统,据说能实现前向、侧向和后向全向防碰撞能力。


且新M7的多传感器融合感知系统最远探测距离为 200米,水平最大探测角度为120度。同时问界新 M7 的AEB进行了升级,最高刹停时速被提升至 90 km/h,据说可减少约90%因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而引发的事故。

在被动安全上,问界新M7的车身结构被重新开模打造,焊装产线也被重新改造。车架材质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并且新M7此次在车身A柱、B柱区域引入了 CBS复合车身材料来进一步提升车体结构强度。


同时,新车全系标配了八个安全气囊、前排双预紧安全带,电池包两侧还采用了热成型钢嵌套铝合金型材、高强度材料配合结构设计等来保障全车的被动安全。所以这次的新M7,最不用担心的就是安全了。

除此之外,新M7的另一大亮点,也是5亿经费的另一个主要来源,那就是华为的ADS 2.0 高阶辅助驾驶系统,这套系统最大的亮点在于可以在不依赖高精地图的基础上实现高阶辅助驾驶,也就是支持无图城区导航辅助。


在硬件上,新车配备了 1 个顶置激光雷达、3 个毫米波雷达、11 个高清视觉感知摄像头及 12 个超声波雷达等 27 个感知硬件。而 ADS 2.0 在融合 BEV感知能力基础上,升级业界首创的 GOD(General Obstacle Detection,通用障碍物检测网络)2.0 网络,可以识别通用障碍物白名单外的异形物体,包括障碍物种类精细识别(如区分救护车、警车等),识别率高达 99.9%。

但是最主要的功能还是高速、城区高阶智能驾驶。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新车能自动识别和避让障碍物、行人和非机动车辆,还包括施工区域。同时还能做到自动进入左转待转区,精准地判断红绿灯倒计时和路况,并安全地穿过对向车道。


不过这些都是华为高阶智能驾驶系统ADS 2.0的基本操作,新车甚至还能在夜间行驶时主动变道,以此来减小盲区范围。同时还可以识别开门的占道车辆和行人的鬼探头,以及出入隧道时,识别前方车辆并自动控制车速等,基本涵盖了非常多的日常使用场景。并且更关键的是,据说从今年12月份开始,这套系统在全国各地都可以使用。


在HarmonyOS智能座舱上,新款M7也有了升级。比如后排新增了MagLink接口,通过官方提供的扩展坞为华为平板补能和悬挂,后排就能使用平板作为车内的娱乐屏。且通过鸿蒙系统的互联,可以使用前排屏幕对后排平板进行全面控制,包括车内多媒体,座椅,空调等进行控制等。

另外,车机还配备车载家庭KTV 、高品质音视频、沉浸式游戏模式以及19单元HUAWEI SOUND音响等科技配置。所以我觉得升级过后的新款才是M7的终极形态。


在25-30万这个价位里,和对手应该怎么选?

其实本身能花30万买车消费者就不多,而且这个价位里还有这么多的产品,所以竞争非常激烈。但是在30万以上的价位,已经渐渐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了。


混动那就不用说,理想一家独大。而纯电,蔚来ES6的销量也已经破万了。所以光理想L7、L8和蔚来ES6一个月就要吃掉约3万台的销量,剩下的量再均摊到其他车型上还有多少?老款M7即便在短板没有被发现之前,它的销量依然处于边缘地带。有华为的加持也没用,所以真要和理想和蔚来硬碰硬的话,还是差了不少。


但是反观20-30万这个价位,尤其是25-30万,除了特斯拉Model Y以外并没有第二款销量现象级的车型了,所以问界也是看中了这片市场。因此这次新款问界M7表面上只是在减少座位数降价,实则是重新定位M7。

既然我硬刚刚不过,那我就错位竞争,充分发挥我的自身的长处。M7之前卖点就是大六座,那好,我现在直接变成超级大五座来和25万这个价位的产品来竞争,这么看的话新问界M7是不是突然就香了?


虽然最低配没有双电机四驱,但好歹也是后驱,并且这么大的一个车百公里加速也只要7.8秒,完全够用了。除了空间大以外,还有一个核心竞争力就是华为的鸿蒙智能座舱,放在30万以上可能竞争力不强,但如果只要25万的话就很香了。所以新款问界M7最大的优点就是性价比,尤其是售价更低的五座版,用错位竞争的方式来重新打开市场,这个思路是对的。

所以在25万这个价位,新款M7几乎没有竞争对手,是独一份的存在。而且也肯定会吸引一部分打算买理想L7和魏牌蓝山的消费者前来对比,毕竟都是差不多的尺寸和定位,新款M7起售价便宜了好多,比L7便宜了7万,比蓝山还便宜了2.4万。


甚至我觉得还会吸引一小部分本打算买比亚迪SUV的消费者,尤其是本打算买护卫舰07的消费者,同样都是五座,同样都是纯电续航200公里左右,甚至轴距都一样,但是这两台车放到一块,我估计华为的吸引力可能会更大一点吧。

不过我相信很多人会说新M7的售价已经和M5差不多了,难道它俩不会打架吗?消费者的重叠率一定是有的,但并不会很多。


虽然都是25万,也都是5座,但是M5的造型明显要更年轻,同时更小的尺寸在城市里开起来也会更方便,所以你会发现M5中女性车主有不少,但是M7的女性车主比例却少得可怜,几乎没有,即便有也肯定是家里老公买的。因此这两者其实并不搭边,一个大车一个小车,外观设计也不同,所以真正打架的概率也很小。


配置该怎么选?

自新车上市以来,销售说来店里看新M7的消费者大幅上升,尤其是男性消费者。目前新车一共有五个配置,取消了一个六座版,增加了三个五座版。只要对座位数没有硬性要求的,我觉得最低配的两驱PLUS版5座24.98万的售价是最有性价比的。即便只是五座,但是入门就是高配。


虽然少了华为ADS 2.0智驾系统,但是基本的全套L2级驾驶辅助系统还是有的。并且在配置上,和中高配比也只是少了电吸门、抬头显示和4个扬声器而已,当然了,动力上也少了一个前电机。但还是那句话,售价比顶配便宜了6万,确实很香。


其次便是两个顶配的智驾版了,对于这套系统来说,还是很适合尝鲜的用户的。虽然五座30.98万, 六座32.98万并不便宜,但是想想比老款顶配便宜了五六万,心里是不是又舒服了许多。至于中配版本,也就是双电机但没有智驾的五座版我就觉得完全没有必要了,毕竟主要差别只是在动力上,增程式的电动车最不缺的就是动力,不推荐选择中配。


总结来讲,这次降价还是很有诚意的,但是五座入门版才是更有性价比。如果非六七座刚需,对于华为品牌有好感,想要大空间,特别是后备箱空间的客户,可以优先考虑。


作者:三刀、新一

编辑:新一


想看我的付费内容,想与我一对一交流,欢迎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领克08,最大的败笔是什么?

Episode 200

mercredi 13 septembre 2023Duration 56:35

※ 投稿邮箱:418150505@qq.com

※ 本文章首发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

※ 想要进群,添加微信:46415254(盾牌)


就在上周,领克推出了一款全新的SUV产品08,不同于之前的产品,08全系都是新能源车。新车定位中型SUV,目前全系为EM-P插电混合动力,官方叫超级增程式电动,指导价为20.88-28.80万元,全系均位大五座设计。

而且目前官方还有9000元的限时领享金,等于说最低配只要19.98万。不得不说吉利玩宣传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虽然我指导价不能太低,低于20万明面上肯定说不过去,但这不影响我可以通过优惠把价格拉到20万以下。

新车价格一出,好多网友说比亚迪唐的有利对手终于出现了,也有的说唐还要为此降价。所以接下来就来好好聊聊领克08到底有什么亮点?和比亚迪唐等竞品该怎么选?


领克08都有哪些亮点?

先说一个观点,我觉得领克08最大的败笔就是四驱的定价偏高。作为一个后来者,想从众多20万级SUV老车型中抢夺客户,就一定要争取碾压性的优势。

用四驱打对手的两驱,在SUV领域是非常管用的招式。但是这次领克08的四驱版起步售价26.18万,明显超过了大多数人的预算范围,所以应该出一款配置不用太高,但是售价能进入24万以内的四驱版车型,以此来引爆市场需求。


如果按照现在的定价看,领克08只能在两驱车型中与对手卷,的确两驱低配、次低配挺有性价比。但是四驱如果畅销,不仅可以抢占对手市场份额,还可以树立起优于对手的产品形象,一举两得。

至于新车的亮点,第一肯定是全新设计语言。首先在外观上,领克08用上了领克全新的二代设计语言,该语言也就是上海车展发布的混动概念车The Next Day的量产版。虽然保留了经典的分体式大灯,但是领克08的日间行车灯从原来的双条造型变成了Y字形,并且尾灯也设计成了横条贯穿式的。


在细节处,领克08的设计很用心。比如在后视镜上,新车用了无边框后视镜,官方说法是可以增加可视角度,在我看来实质意义应该是看起来更有质感。


并且在后视镜下方还设置了一块“科技图腾”灯带,这块屏幕可以根据照明、激光雷达以及传感器的不同需求分三段式展开,可以实现转向灯、激光雷达、以及外部迎宾灯等多项功能。


这个设计让我想到了iPhone 14上的灵动岛。不仅如此,领克08还有无框车门,也是领克家族里首款用上无框车门的车型。再搭配21英寸的轮圈,所以领克08在外形上的设计确实很新颖,和极氪X一样,我相信会吸引不少年轻人的喜欢。


另外,LYNK Flyme Auto车机系统也是一大亮点。在内饰上,领克08的设计和之前的领克系列也有很大区别。取消了实体按键,现在只有方向盘上有按键,所以整体非常简洁,甚至第一眼看上去和路特斯ELETRE的内饰还有点像。


不过整车最大的亮点之一还在于它的智能座舱系统,重点就在于和魅族联合开发的LYNK Flyme Auto,能让你体验到车机和手机的无缝连接。因为LYNK Flyme Auto系统打通了手机和车机两个不同终端的核心数据层,通过安卓核心Linux底层数据上的互通,所以可以实现车机和手机所有核心数据的共享。


比如你在手机上听的歌、看的视频,上车后会转到车机系统上继续播放,整个过程都是自动的。而且新车目前还可以免费升级1600W的23喇叭哈曼卡顿音响,所以音响配置也是拉满。


同时,整个车机UI界面几乎和平板无异,操作起来也就像在玩大平板一样上手没难度。且采用了两颗国产7纳米的车规级SOC芯片“龙鹰一号”,按照官方说法,这个“龙鹰一号”的算力可以超越8155,甚至可以跟8295芯片做抗衡。

实际体验下来,整个画面的流畅度非常高,操作的时候都会有完整的动画,所以看起来很有科技感。且还有92英寸AR-HUD的加持,可以通过HUD看视频等亮点,确实都是年轻人会感兴趣的点。


但是LYNK Flyme Auto系统有个很大的问题,它仍只是封闭系统,只支持魅族手机,并不支持其他品牌的手机。不过就看你怎么想了,毕竟很多人为了一部手机买一台车,而领克08是为了一台车买一部手机,这么一算是不是要更划算?如果后期领克再推出买车送魅族手机的活动就好了,那买车的人只会更多。


再聊聊动力系统,有人说比亚迪的DM-i是简单省油,吉利是复杂有劲,我觉得这个总结挺到位。这套智能混动系统动力强,油耗也低。领克08的EM-P是基于吉利的新平台CMA Evo架构打造的首款产品,搭载EM-P增程电动技术,由1.5T发动机、电机、3挡DHT PRO变速箱和电池组成。

之所以叫增程电动,是因为这套系统主要以电机驱动为主,中低速发动机只用来发电,只有在高速的时候才会并联直驱车辆。所以领克08EM-P的实测馈电油耗都在6L/百公里以下,对于一台2吨的中型SUV来说,这个油耗已经非常不错了。


同时在动力上,领克08提供前驱和四驱两种版本。在发动机功率上两驱和四驱的功率一样,1.5T四缸混动专用发动机最大马力163匹,最大扭矩255牛·米。其中两驱版搭载了P3电机,最大功率160千瓦,最大扭矩350牛·米。四驱版多了一台P4电机,综合功率达436kW,综合扭矩达905牛·米,百公加速仅为4.6秒。

这车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功能,就是正前方的AR-HUD不仅可以显示导航,车速等信息。到了晚上,你还可以把车机播放的内容直接投射到AR-HUD上面,那感觉就像是看户外电影一样有点特别。


领克08都有哪些竞品?该怎么选?

虽然领克08最高定价要去到28.80万,但那是四驱车型,主销一定是20万出头的两驱版。而在20-25万的新能源SUV中,其实可选的并不多,不管是纯电还是插混就那么几款,掰着手指头数数也能数得过来,混动里面比亚迪肯定是一家独大,有唐DM-i、护卫舰07。除此之外只剩深蓝S7、问界M5/M7增程版,所以领克08最大的竞争对手其实也就是比亚迪和问界。


很多人说领克08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比亚迪唐DM-i,我觉得只说对了一半,因为唐DM-i全系都是六座和7座,而领克08是五座,所以并不存在直接竞争。买唐DM-i的客户基本都是冲着DM-i和六/七座这两个卖点去的,并且客户画像都是年龄比较大的男性车主,对于比亚迪的品牌力和7座这两个需求点缺一不可。

相反,能造成直接竞争的是护卫舰07。它当初了为了避免和唐DM-i直接竞争,特意做成五座,所以它才是领克08最直接的竞争对手。


并且两车的尺寸都非常接近,车长都是4920毫米,但是在轴距上领克08要比护卫舰07长了28毫米,但是综合来看两车的车内空间基本一样。并且同是次低配,领克08 120km长续航Halo和护卫舰07 100KM尊贵型的指导价都是21.58万。

但是对比过配置之后你会发现,领克08的配置更高,动力也要更强,其次08的宁德时代电池包有21.2度,护卫舰07是18.3度,所以领克08的WLTC纯电续航为120公里,比护卫舰07多了20公里。


在配置上,领克08多了前后排座椅按摩、后排独立空调、23喇叭哈曼卡顿音响等,车机部分也是领克08的重头戏。不过,护卫舰07有FSD电磁悬挂,领克08有无边框车门。

综合来说,这两车各有各的优点,比亚迪在混动界的品牌力和口碑大家都有目共睹。但是在产品力上,领克08的设计明显要更讨年轻人的选择。起码这辆车放在女性面前,领克08的吸引力要远高比亚迪护卫舰07。所以我相信未来领克08的车主中,一定有不少女性车主。


虽然护卫舰07的设计要比唐年轻了一些,但是对于年轻消费者,尤其是大城市的,品牌依然没有很大的杀伤力。不然护卫舰07最近两个月的月销只有区区的4000多台,在比亚迪车系里绝对是垫底的存在。所以比亚迪更讲究的是实用,而领克08的设计更年轻。


而对于要买问界M5和新M7的消费者来说,他们并不会看领克08,他们买问界的根本诉求在于车机系统。因为他们用的是华为手机,所以问界的鸿蒙座舱就成了他们看中的最大优点,这也是他们的最大的痛点。

因此即便他们看中了领克08的颜值,也最终会因为手里的华为手机而放弃。对他们来说可以为了一台手机买一台车,但是不能为了一台车重新买一部手机,而且还是早已被边缘化的魅族,这是绝对不能忍的。


除了护卫舰07以外,同样定位中型SUV的深蓝S7也算领克08的竞品之一。它最致命的点就在于价格,深蓝S7即便是增程版的顶配价格也只有16.99万。并且车身尺寸并没有比领克08小,甚至2900毫米的轴距比领克08还长了52毫米。所以如果你预算有限,那深蓝S7增程版是个性价比更高的选择。


综合来说,领克08要打的市场很明确,那就是预算20-25万的年轻消费者,虽然他们对空间没有硬性要求,但是对生活品质和设计一定有着很高的追求。因为在同价位中,设计新颖的插混SUV还真没有几个,这也正是这个价位所或缺的。

因此看起来领克08要打的是比亚迪唐,实则受众面重叠率并不高。但是不管怎么说,买比亚迪也好,还是买领克也好,只要多一个人买国产,那就少一个人买合资。


领克08配置该怎么选?

目前领克08EM-P一共有五款配置,其中三个两驱版,两个四驱版。虽然四驱版的动力很强,但是四驱版的起步价为26.18万,比两驱版贵了2.6万。加速性能确实很快,但是它毕竟只是一台家用车SUV而已,所以更推荐两驱版。


而两驱版中虽然最低配的价格不高,加上领享金裸车也就19.98万,且像我刚才说的那些亮点它都有,比如12.3英寸液晶仪表加15.4英寸中控屏,包括LYNK Flyme Auto车机系统也都有。

并且前排座椅还有加热通风按摩等功能,23个喇叭的哈曼卡顿音响也是免费升级,起步配置确实很高。


但是多加7000元,你还能获得AR-HUD抬头显示,可以实现实景导航、看视频等功能,副驾驶女王座椅、后排座椅按摩等功能。现在的新能源车玩的不就是新奇吗?而这些多出来的功能对于7000元来说也是值得的,所以整个领克08最值得买的就是21.58万的120公里长续航Halo版。

至于245公里超长续航版,虽然纯电续航多了一倍,但是价格也贵了2万,多出来的2万即便用来加油也能用两年了,所以性价比也不高。因此如果是你,预算20-25万买插混SUV,你会怎么选呢?


作者:三刀、新一

编辑:新一



更多原创内容,想跟我1对1沟通,欢迎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Related Shows Based on Content Similarities

Discover shows related to 百车全说丨别人研究车,而我研究你!, based on actual content similarities. Explore podcasts with similar topics, themes, and formats, backed by real data.
行走的背包【周五】
© My Podcast 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