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拉夜话 – Détails, épisodes et analyse
Détails du podcast
Informations techniques et générales issues du flux RSS du podcast.

贝拉夜话
SodaBella
Fréquence : 1 épisode/8j. Total Éps: 66

Classements récents
Dernières positions dans les classements Apple Podcasts et Spotify.
Apple Podcasts
🇨🇦 Canada - leisure
09/05/2025#77🇨🇦 Canada - leisure
08/05/2025#87🇫🇷 France - leisure
06/05/2025#95🇨🇦 Canada - leisure
05/05/2025#84🇨🇦 Canada - leisure
04/05/2025#99🇨🇦 Canada - leisure
21/04/2025#64🇬🇧 Grande Bretagne - leisure
21/04/2025#85🇺🇸 États-Unis - leisure
21/04/2025#84🇨🇦 Canada - leisure
20/04/2025#64🇬🇧 Grande Bretagne - leisure
20/04/2025#80
Spotify
Aucun classement récent disponible
Liens partagés entre épisodes et podcasts
Liens présents dans les descriptions d'épisodes et autres podcasts les utilisant également.
See allQualité et score du flux RSS
Évaluation technique de la qualité et de la structure du flux RSS.
See allScore global : 43%
Historique des publications
Répartition mensuelle des publications d'épisodes au fil des années.
EP64(空谈集)我觉得地球也陷入了瓶颈
dimanche 13 avril 2025 • Durée 01:06:19
本期编辑:@SodaBella @朝与黎
本期主播:@刘不绝
@SodaBella
本期脑图:
本期概述:在本期节目中,我们分享了对人生瓶颈的深刻思考。探讨了创作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如何在面对生活选择时保持内心的瓶颈,以及科技发展、宗教信仰对个人成长的影响。讨论涵盖了现代社会的焦虑、科技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寻找个人瓶颈的方法。
瓶颈的定义与应用领域
1.定义
瓶颈(Bottleneck)通常指在一个系统或过程中,最慢或最限制进展的部分。它可以是硬件、软件、流程、人员或者一种组织结构。瓶颈的核心含义是限制整体效率或发展的关键性阻碍。
2.应用领域
• 生产/工业领域:瓶颈指的是生产线中效率最低的环节,导致整体产能受限。例如,某工厂组装手机时,如果屏幕生产速度慢,那么屏幕环节就是瓶颈。
• 计算机/网络领域:瓶颈指的是系统中性能最差的组件,它可能拖累整体性能。例如,即使电脑的显卡性能强大,但如果CPU性能不足,那么CPU就会成为游戏运行的瓶颈。
• 个人发展/项目管理:瓶颈指的是阻碍进展的核心问题。例如,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如果词汇量不足,那么词汇就是提升口语的瓶颈。
• 经济学/商业:瓶颈指的是市场需求或资源供给不足,限制企业扩张。例如,某产品热销,但产能不足,那么生产线就成为市场拓展的瓶颈。
3.如何应对瓶颈
• 识别关键点:通过数据分析或流程梳理找到限制因素。
• 优化资源分配:集中资源改进瓶颈环节(如升级设备、增加人力)。
• 并行处理:拆分任务或增加冗余以缓解压力。
• 长期规划:通过技术创新或流程再造彻底消除瓶颈。
4.经济学中的瓶颈效应
瓶颈效应在经济学中指的是生产系统中导致产出流动停止或减缓的拥堵点。瓶颈可能出现在生产过程的任何阶段,从原材料的开采到最终产品的交付。瓶颈可能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减少产出、增加成本、造成短缺以及引发通货膨胀。
5.日常用法举例
• “交通拥堵是城市发展的瓶颈。”
• “团队缺设计师,项目卡在视觉方案阶段,这就是当前的瓶颈。”
总结来说,“瓶颈”是系统中那个限制整体效率或发展的关键性环节,如同瓶子的颈部一样,只有解决了瓶颈问题,整体效率才会显著提升。
苏格拉底(Socrates)
古希腊哲学家,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雅典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之一。
苏格拉底之死:因被雅典法庭判处“腐蚀青年”和“不敬神”的罪名,苏格拉底饮下毒芹汁而死。他的死亡成为哲学史上重要的事件,象征对真理和正义的追求。
苏格拉底悖论:他提出的“知识即美德”“无知即恶”等观点,强调通过对话和质疑来追求真理。
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
德国哲学家,1844年–1900年,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先驱。
上帝已死:尼采提出的核心观点之一,批判传统宗教和道德观念,强调人类需要重新定义价值体系。
超人哲学:尼采认为人类可以通过超越传统道德束缚,成为“超人”,即自我创造和实现的存在。
萨特(Jean-Paul Sartre)
法国哲学家、小说家,1905年–1980年,存在主义代表人物。
存在主义:萨特提出“存在先于本质”,认为人通过自由选择赋予生命意义。
自由与责任:萨特强调人的自由,认为人可以自由地做出选择,并且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社会现实的关注:二战后,萨特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他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利用文学干预生活
萨特的哲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和观点在文学、哲学和社会学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地位。
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
法国哲学家、作家,1908年–1986年,存在主义女性主义的代表人物。
《第二性》:波伏娃的代表作,探讨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解放问题。
开放式关系:她与萨特的关系以自由和开放为核心,成为存在主义生活方式的象征。
时间节点:
l 00:00 从创作瓶颈到人生瓶颈的探讨
l 02:43 寻找创新与瓶颈:在人生选择中的探索与困惑
l 07:12 人类对现状的不满与对未来的期待
l 11:07 创新、瓶颈与瓶颈:对生死的哲学探讨
l 15:36 尼采、萨特和波伏娃的思想与影响
l 20:19 开放式关系中的规则、痛苦与享受
l 24:47 人生选择与价值观的多维度思考
l 28:58 素食主义、牛油果与道德困境
l 34:48 宰杀动物与道德矛盾的内心挣扎
l 37:43 公众人物的教育行为与网络围剿现象
l 41:48 科技发展与人类瓶颈的反思
l 46:15 音乐创新的困境与地球人的瓶颈
l 53:08 探讨超前理论、宗教信仰与现实世界的关联
BGM:
片头:Shootout ( Sped Up )-----------Izzamuzzic /Julien Marchal
片尾:never know ------------wünsche
联系我们抖音同名:
@SodaBella @刘不绝 @朝与黎
HIT: sodabella@sina.com
EP63怎么看待当下观念-----胖就有罪
dimanche 6 avril 2025 • Durée 01:27:49
本期编辑:@SodaBella @朝与黎
本期主播:@刘不绝
@SodaBella
【本期节目由维特健灵 五色灵芝赞助播出!】
本期播客中贝拉推荐的正是五色灵芝!
你是否也会有播客中提到的困扰呢?比如焦虑内耗睡眠不足心慌等等,影响自己现实生活的因素。贝拉帮大家找到解决方法啦,大家除了可以通过跟练贝拉夜话中自我提升节目中的方法调节现实生活状态,也可以试试看五色灵芝。
每一色不同的灵芝帮你击溃烦恼!让自己时刻都能是满分状态,如果你需要可点击下方链接👇🏻
希望大家都能学会关爱自己♥
本期脑图:
本期概述:本期我们探讨了健身、减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包括过量热量摄入、代谢困扰及错误饮食习惯,如空腹使用代糖对胰岛素反应的不良影响。强调了规律排便的重要性,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与正确的自我形象认知,反对自我伤害以追求外貌美,并批判了社会对肥胖的歧视。强调了健康生活方式的必要性,鼓励听众追求适合自己的健康状态,而非单一的体重或体型目标。此外,讨论了断糖的好处,鼓励合理控制糖分摄入,以促进身体健康。整体上,节目深入探讨了健康与肥胖的社会文化影响,倡导追求身心健康的正向价值观。
时间节点:
l 02:44 肥胖标签:健康与社会偏见的深度探讨
l 05:48 社会对体重偏见的讨论与反思
l 10:17 社会对微胖身材的误解与偏见
l 13:26 高中时期对体重和外貌的焦虑
l 15:34 从身材焦虑到自我接纳的成长旅程
l 20:07 辩论赛引发的身材与健康讨论
l 25:26 如何看待肥胖群体进入健身房运动
l 27:42 对身材和性取向的偏见与社会评判
l 34:14 选择伴侣时应关注其对待动物的态度
l 36:06 对虐待动物及社会冷漠现象的反思
l 46:22 从工作和运动中自我成长的感悟
l 50:47 运动对身体协调性和注意力的重要性
l 56:54 通过运动和心理状态探索注意力的集中
l 01:00:47 通过运动改善情绪和专注力
l 01:04:14 断糖后的生活改变和体验分享
l 01:10:43 健康饮食误区及胰岛素管理
l 01:15:28 正确的代谢和健康生活方式探讨
BGM:
片头:24/7-SYNTH(Orchestral+Slowed Version)-----------逐梦
片尾:Summer Night-------------------------------ADTuenUp
联系我们抖音同名:
@SodaBella @刘不绝 @朝与黎
HIT: sodabella@sina.com
EP54 118w粉丝博主教你2025年度终极规划----实战篇
dimanche 26 janvier 2025 • Durée 02:00
本期编辑:@SodaBella @朝与黎
本期主播:@刘不绝
@SodaBella
ps:由于本期全篇硬干货,为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故干货内容不在详情页展示。请备注播客中提及的暗号,贝拉回复后方可进入我们的股东群。♥
该播客中提及的方法内容仅参考♥
BGM: Fly Me to the Moon-------------The Macarons Project
联系我们抖音同名:
@SodaBella @刘不绝 @朝与黎
HIT: sodabella@sina.com
EP53乙游到底怎么你了?
dimanche 12 janvier 2025 • Durée 01:13:37
本期编辑:@SodaBella @朝与黎
本期主播:@刘不绝
@SodaBella
本期脑图:
本期概述:本期我们探讨了乙女游戏的流行文化影响,涉及性别角色、游戏体验和个人对明星行为的反思,指出这类游戏可能反映了对女性视角在游戏创作中地位的局限认知,以及年轻女性粉丝追星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和社会影响。通过这些讨论,展现对游戏文化、性别角色以及社会心理现象的深刻理解与批判性思考,揭示了个人身份与公共形象之间复杂的关系。
一、什么乙女游戏
乙女游戏:乙女游戏(乙游)通常以女性玩家为主要受众,其核心在于通过精心编织的剧情,让玩家在游戏中体验与男主角建立浪漫关系的过程。这类游戏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日本兴起,便深深烙印着女性主义的特征,不仅为女性提供了一个沉浸式的恋爱体验平台,更是寄托了女性对于美好爱情的无限憧憬与向往。
情感满足:乙女游戏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剧情,满足了女性玩家对浪漫爱情的向往。玩家可以通过与不同性格的男性角色互动,体验不同的恋爱故事,获得情感上的满足。
女性话语权的回归:乙女游戏通过构建男性叙述与女性真实经历之间的差异,让女性角色发声,揭示男性话语在描述女性时的不完全真实性,从而使女性群体的真实想法和经历得以重新展现。
女性角色身份重建:乙女游戏为女性提供了一个逃离男性审视目光的想象空间,让她们能够自由地展现自我、释放欲望。在这一虚拟世界中,女性玩家可以完成传统男女身份的置换,从被动客体转变为权力实施者的主体。
乙女游戏发起了对传统两性关系的反叛,女性不再是被物化的他者,男性反而成为被凝视和消费的对象。这种设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女性对父权制的反抗。
二、乙游与改变女性群体择偶观价值观改变是否属实?
理想化恋爱观:研究表明,乙女游戏使用频率的增加会加深玩家与男性游戏角色间的拟社会关系;对女性角色的认同和对男性虚拟人物的拟社会关系程度越大的学生对理想恋爱关系的支持程度就越积极。
独立与自信:现代流行的乙女游戏在男女主人公的互动中,男性角色不再是无所不能的超人形象,相反,他们在女主角面临困境时,更多地展现出对女主角的支持和帮助。这种设定让女性玩家感受到自己的独立和自信。
三、女性向小电影的市场导向行业偏见:电影行业长期以来由男性主导,女性导演和编剧的比例相对较低。这种性别不平衡导致女性视角在电影创作中被忽视。
市场导向:小电影为了在有限的预算内获得最大的收益,往往倾向于选择更容易被市场接受的题材和表现手法。这些题材和手法通常更符合男性观众的口味,从而导致女性视角的缺失。
文化传统:社会文化传统中对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也影响了小电影的创作。传统观念中,男性被视为故事的主体,女性则多被描绘为辅助角色,这种观念在小电影中也有所体现。
· 成人电影产业的核心目标是追求利润,生产者往往优先迎合大部分男性观众的欲望。由于父权文化的影响,很多男性的消费偏好可能倾向于强化性别不平等的内容。对于女性来说,这一时期的成人电影并没有提供任何情感或性别上的共鸣,它更像是将女性凝固在一种单一符号中的工具。尽管性解放运动推动了成人电影的合法化,但女性并没有因此获得更多的创作权或叙事权。她们的存在依然是为了满足男性的需求,而不是为自己发声。
时间节点:
l 01:44 探讨乙女游戏及其吸引力
l 04:11 个人时间中的游戏陪伴
l 09:10 对游戏性别表现和文化现象的反思
l 12:54 探讨乙女游戏中的性别角色与女权议题
l 18:14 对宠物和社交媒体喜好的心理探析
l 20:04 探讨追星文化中的畸形现象
l 25:22 探讨游戏背后的人性与社会现象
l 27:40 探讨小电影对女性形象与观念的影响
l 31:12 探讨追星文化及粉丝与偶像之间的关系
l 37:41 探讨追星文化与公众对明星的认知
l 51:37 探讨乙女游戏与自我价值认识
l 54:49 探讨乙女游戏与女性进步的符号化问题
l 01:00:06 探讨人工智能在心理疏导和乙女游戏中的应用
BGM: 恋与深空----------恋与深空/Sarah Brightman
联系我们抖音同名:
@SodaBella @刘不绝 @朝与黎
HIT: sodabella@sina.com
EP52那些你羞于反抗的角落里的不适
dimanche 5 janvier 2025 • Durée 01:15:58
本期编辑:@SodaBella @朝与黎
本期主播:@刘不绝
@SodaBella
本期脑图:
本期概述:本期我们探讨了日常生活中的小创伤、个人羞耻感以及社交互动中的不适感。分享了自身经历,涉及身体不适、性格问题、过去经历的影响以及日常生活细节感受,旨在传达即使微小的不适也对个体有实际影响,并讨论了如何应对和理解这些感受。还触及“羞耻症”及社交场合中的尴尬,如被期望以特定方式回应他人时的不自在。整体目的是探索人们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微小不适,以及通过增强自我理解与相互尊重,促进更好的人际交流。
时间节点:
l 04:28 日常生活中的微小不适及其影响
l 07:55 个人羞耻习惯与社会期待的冲突
l 13:50 探讨创伤与因果关系的误区
l 20:42 应对生活中的小创伤
l 26:07 创伤与自我救赎:深入理解内心深处的伤口
l 32:20 自我认知与因果观念的转变
l 38:01 坚信与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l 43:23 探讨性别角色与个人自由
l 48:06 觉醒与个人边界:一段对话中的领悟
l 52:11 探讨性别角色期望与社会标准的不平等
l 54:58 挑战性别角色刻板印象:一段地铁经历的反思
l 57:42 反感恋爱中被哄的行为
l 59:57 芭比娃娃与自我认同的探索
l 01:04:22 探讨个人在特定情境下的羞耻感
l 01:11:18 日常生活中的小毛病与心理共鸣
BGM: HOV--------------------------Graham
联系我们抖音同名:
@SodaBella @刘不绝 @朝与黎
HIT: sodabella@sina.com
EP51 web3 和我有什么关系?
dimanche 29 décembre 2024 • Durée 03:00
本期编辑:@SodaBella @朝与黎
本期主播:@刘不绝
@SodaBella
ps:由于本期全篇硬干货,为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故干货内容不在详情页展示。请备注播客中提及的暗号,贝拉回复后方可进入我们的股东群。♥
该播客中提及的方法内容仅参考♥
BGM: I See Fire (Kygo Remix)-------------Kygo/EdSheeran
联系我们抖音同名:
@SodaBella @刘不绝 @朝与黎
HIT: sodabella@sina.com
EP50(空谈集)重生就一定要重走吗?
lundi 23 décembre 2024 • Durée 01:10:42
本期编辑:@SodaBella @朝与黎
本期主播:@刘不绝
@SodaBella
本期脑图:
本期概述:在这次深入的讨论中,我们共同探索了“重生”这一深刻主题,从个人经历出发,深入思考了若人生可重新开始,个体是否仍会遵循旧路,记忆与恨意在重生中的作用,以及不同年龄阶段重生可能带来的选择差异。探讨了幸福与痛苦感知如何塑造人生决策,强调了“参照物”概念在个人选择中的重要性,以及面对重大抉择时追求幸福的勇气。此次对话转向更广泛的社会与哲学议题,包括社会同情心、性别与女权问题,以及预告下一期互联网3.0时代对社会的潜在影响。
时间节点:
l 00:00 探讨重生话题:记忆、选择与人生
l 03:14 重生主题下的自我反思与选择
l 05:05 探讨《生死疲劳》的深层次意义
l 07:35 探讨重生后对过往幸福与痛苦的取舍
l 11:06 探讨人类对改变的本能与重生命题
l 14:41 相互作用与改变的哲学思考
l 17:04 重生与人生归零的哲学思考
l 21:30 重生选择与影响
l 25:43 探讨人类情绪与存在的相对性
l 29:36 生活中的奇思妙想与现实的干涉
l 33:06 探讨个人选择与命运的交织
l 37:04 探讨个人选择与外界干涉的关系
l 43:13 对重生和人生选择的深刻反思
l 49:20 探讨生命的限制与自由选择
l 58:05 反思弱者标签与社会同情的含义
l 01:01:55 反思性别平等与个人尊重
l 01:05:14 探索未知:从时空穿越到互联网3.0的未来之旅
BGM: Roca bye baby -------------------Seafood Sam
联系我们抖音同名:
@SodaBella @刘不绝 @朝与黎
HIT: sodabella@sina.com
EP49不要假装温柔的沉沦自由意志
dimanche 15 décembre 2024 • Durée 01:14:48
本期编辑:@SodaBella @朝与黎
本期主播:@刘不绝
@SodaBella
本期脑图:
本期概述:在这次讨论中,我们深入探讨了哲学、自由意志和尼采的思想对现代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分析了尼采关于“上帝已死”及自由意志的哲学观点,如何重塑个人对自由与责任的认知。对话中,还触及了现代生活中个人选择的复杂性,强调在传统观念与社会期待中保持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我们通过文学、电影案例,讨论了性别角色与社会期望,提倡多视角理解,鼓励大家探索不同观点与生活方式。
一、自由意志是人类独有的核心本质
很多哲学家,比如萨特,认为自由意志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关键。我们之所以是“人”,是因为我们能够选择。无论是道德判断、人生方向,还是生活中的微小决定,这种选择权是不可剥夺的。
但问题是:很多人并没有真正行使这种选择权。他们用环境、命运或者他人来为自己开脱。
“人是被判定自由的。”自由是一种“责任”,而不是特权。
“我的强大是不可避免的”
尼采并不想让你为自由意志沉沦:你认为自由意志是你拥有选择权,但事实上没有一个人真正拥有自由意志,摆脱所谓的“自由意志”你在可以真的强大。
放弃自由意志才不会让你随波逐流。
意志并非是你的主体,你的个人才是你的主体,所有的意志除了你自己可以决定之外,还有环境对你的影响,他人对你的影响,你下的决定并非你自己真正的意愿,所以意志不能成为你的主体,你的自由也将会被他人定义。
二、自由意志可能是一种幻觉
现代神经科学提供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视角:你以为的“决定”,可能在你意识到之前就已经发生了。比如著名的利贝特实验——科学家发现,大脑会在你意识到自己的选择之前就启动相关的神经活动。换句话说,我们的“选择”可能只是大脑生物化学过程的结果,自由意志可能是“事后合理化”的一种幻觉。
如果是这样,很多人会问:那自由意志还有意义吗?我觉得,这需要我们对“自由”的定义稍微放宽一点。
即使所有行为都由生物或者环境决定,自由意志仍然可以是我们主观体验中的一种秩序感、一种伦理选择的工具。
三、反对意志自由的滥用
尼采反对传统宗教及传统道德对意志自由的滥用。他认为,传统宗教和道德观念认为人的意志是自由的,从而将所有的罪恶都推到个人身上,使人活着只有去赎罪、去弥补、去受惩罚、去受约束。这种意志自由的解释和作用从出发点上就是为了惩罚和判决个人,使人越发感到内疚和罪恶。
生活中的行动并不是有意识的在去做,大部分是内心的一种驱动力。
除非你能在生活中观察自己,否则你的意识不代表你的精准预测。
实际上我们并不知晓哪种欲望是真的来自于自我,比如你想吃冰淇淋,可你的意志告诉你糖对身体有害,两者都是你的欲望,因为你说有害肯定是希望自己身体健康,可问题就在于哪个欲望真的来自于你自己,如果世界上没有冰淇淋,或许你也不会产生对冰淇淋的欲望,所以不论你选择哪个你并不自由。
所以根本上你的焦虑也不一定就来自于你。
自由意志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犯罪的人可以不负责,人们也可以肆意指责他人,即便对方无罪。
就像狼吃羊是本性,而羊吃草也是本性,当你想要自由的惩罚它们两者时你只需要一个随意的理由就可以了,你不在乎吃什么是不是他们的本性,你只在乎你要如何惩罚他们,所以尼采说“上帝死了”因为教义上的自由意志是有条件的,你生来就有罪,所以你得不断的赎罪。
四、自由意志是哲学问题,也是实践问题
不论你是否相信自由意志,它都是一个实践问题。即使科学告诉我们“决定论”是对的,我们仍然需要在人生中保持选择的意识。
否则,社会会用各种看似温柔的方式,轻而易举地剥夺我们的自由。
五、现代社会对自由意志的温柔侵蚀:消费主义与算法,让自由意志被温柔包裹
如果回头看,我们每天打开手机、浏览推荐内容、点外卖、买东西……看似做了很多选择,但这些选择真的自由吗?算法精准地告诉你“你可能喜欢什么”,平台用无数的广告包裹着“个性化推荐”,这些看似满足了我们的喜好,但本质上限制了我们的选择空间。
这种控制是温柔的,甚至让我们感觉到愉悦。所以很多人不觉得自己的自由意志被侵蚀,但其实这种“沉沦”已经发生。
“社会定义的成功”让人放弃真实的选择
还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社会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关于“成功”和“幸福”的标准化模板。比如,考上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买房、结婚、生子。这些轨道可能并不是我们每个人都想要的,但很多人为了避免“异类”标签而随波逐流。
我们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真的在选择,还是只是在完成别人设计好的任务?
沉沦是为了逃避自由带来的焦虑
人们沉沦于“温柔”的控制,不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自由,而是因为自由太让人焦虑。真正的自由意志意味着你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而这种责任感是沉重的。温柔的沉沦让人暂时解脱,但长期来看却是对自己的一种背叛。
自由需要主动觉醒
如果我们想要不假装温柔地沉沦,就必须主动觉醒。首先,培养对环境的批判性思维很重要。比如,问自己:我今天的选择是因为我真的想这样,还是因为环境让我不得不这样?只有开始质疑自己的选择,才能分辨哪些是自发的,哪些是外部施加的。
接受自由带来的不确定性和痛苦
如果总是追求安全和舒适,你的自由只能是别人的恩赐。
找到内在驱动力,去对抗“沉沦”
另外,真正的自由需要一个内在驱动力去支撑。问自己:我生命中真正有意义的东西是什么?当你找到这个东西时,你就有了选择的方向,也有了抵抗温柔沉沦的力量。
时间节点:
l 00:00 探讨尼采的自由意志概念
l 02:37 尼采对自由意志的批判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l 05:17 理解自由意志与尼采哲学
l 09:14 自由意志的幻觉与典范社会的影响
l 19:04 探讨自由意志与个人选择的剧集分析
l 32:28 理解欲望与自由意志的真谛
l 35:33 探讨自由意志与个人选择的影响
l 43:36 探索不同的视角与自由的追求
l 48:10 通过尼采理解批判性自我提问的重要性
l 52:47 探讨琼瑶作品的社会意义及自由意志主题
l 58:04 社会对女性名人的私德偏见及性别视角问题
l 01:02:19 电影创作中的性别角色观与社会批判
l 01:06:26 探讨女性角色与成长路径
BGM: Glimpse of Us---------------------Joji
联系我们抖音同名:
@SodaBella @刘不绝 @朝与黎
HIT: sodabella@sina.com
EP48用熵增理解永恒的爱情
dimanche 8 décembre 2024 • Durée 01:07:07
本期编辑:@SodaBella @朝与黎
本期主播:@刘不绝
@SodaBella
本期脑图:
本期概述:本期博客我们共同探索了熵增定律这一物理原理在日常生活各方面的应用,尤其是对人际关系、个人成长及生活态度的影响。熵增定律阐述了孤立系统中无序性不断增长的趋势,我们将分享个人经历,揭示维持爱情与婚姻活力的关键在于保持新鲜感和不确定性。同时,也强调了活在当下的重要性,鼓励以更加积极和深刻的方式思考生活,追求个人成长和精神富足,从而在有限的生命中享受每一个瞬间的美丽。
什么是熵增?
简易来讲就是无序的不可控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比如杂乱的房间你收拾好了就是在延缓熵增的过程,而你在收拾房间时感觉到累这是一个必然结果,因为阻碍熵增是逆向行为,阻力较大的事物都会让你疲惫。
熵增原理帮助我们理解时间的不可逆性。因为熵增,时间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即从过去向未来,这被称为“时间之箭”。
追求完美是在对抗熵增,但事实上熵增是宇宙规律,你能放缓速度但不能改变其结果,在爱情中“熵减”并不是对爱情的保护“熵增”才是,当你认为我只需要在我的干预之下能达到爱情的平衡状态,但事实上这其实是对爱情的伤害,你守了“秩序”但没法儿干预“爱情的消亡”或许会因为你的干预而更快走向消亡。
所以不仅可以用爱情去理解熵增,任何事物的状态都是熵增,本质上是无法干预的。
一. 永恒,这是个可怕的词:试图维持低熵状态的悖论1低熵状态的吸引力· 永恒象征理想化的秩序:永恒被认为是情感关系中的“完美状态”:一切都稳定且和谐,没有波动和不确定性。这类似于一个系统想要保持低熵状态——无混乱、无变化、无意外。
· 浪漫如初的幻想:在人们的想象中,永恒的浪漫是激情、吸引力和完美关系的无限延续。然而,这种对低熵状态的追求,实际上违背了情感的自然规律。
2追求永恒的后果· 情感单调性:永恒的浪漫要求消除一切变化,但变化与不确定性正是浪漫产生的根本。
· 心理疲劳:为了维护浪漫的“永恒”,人们需要不断投入能量去掩饰矛盾、强行制造激情。这种努力带来的情感内耗会逐渐导致心理的崩溃。
3永恒的可怕在于不可达成· 物理世界中,熵增是宇宙的基本趋势:任何封闭系统都不可避免地走向无序和耗散。试图让情感关系永远停留在某种理想化的低熵状态,无异于对抗自然规律,注定徒劳。
· 结果:追求永恒越用力,浪漫耗尽得越快,就像一个密闭系统越试图维持低熵,能量反而越快耗散。
二. 一时兴起与终生不变:短暂的浪漫更符合熵增的逻辑1短暂的浪漫:适应熵增的特性· 一时兴起是动态的低熵状态:它是一种接受变化、顺应无序的情感形态,不试图强行维持秩序,而是在自然的波动中体验激情。
o 短暂即是美:浪漫因其短暂而闪耀,它不被刻意维持,避免了单调与内耗。
o 情感的流动性:一时兴起是对熵增的接受——它承认关系的非稳定性,反而能更灵活地适应变化。
2永恒的浪漫:对抗熵增反而适得其反· “终生不变”是试图用严格的规则固定情感关系,如永恒的承诺和不变的激情。这种努力带来的问题包括:
情感耗竭:浪漫变成了责任或义务,失去了自然流动的活力。
系统崩溃:矛盾、疲惫和倦怠会不断累积,最终导致关系的破裂。
3为什么短暂比永恒更持久?· 这看似悖论,但熵增理论能解释:一个系统如果能接受变化和无序,反而能够延缓瓦解。而试图保持绝对的稳定性,会因压抑变化带来的内耗,导致系统更快崩溃。
· 一时兴起之所以持久:它尊重熵增规律,允许情感在变化中自然生长,而不是将其僵化在不变的秩序中。
“一直,这是个可怕的词,让人充满对永恒的恐惧。女人们总喜欢用这个词,她们为了使浪漫永存而把浪漫消耗殆尽。其实,一时兴起和终生不变的唯一区别在于,前者比后者更持久一些。”
这段话从熵增的角度解读,蕴含着对人类情感和关系动态的深刻洞察。它揭示了试图维持秩序和永恒稳定的努力,如何反而导致了更快的无序和衰退(熵增)。让我们拆这段话,并用熵增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
三、秩序是有限的
1. 秩序通常在依附关系中存在,这就是为什么你在干预情感状态的秩序中有人会打破你的秩序也不再配合因为失去了依附关系,甚至退出了你和他在一起的空间。
2. 维持秩序需要无限的资源
3.从哲学和宇宙学的角度来看,秩序和熵增可以被视为宇宙中两种相反的趋势:秩序代表了结构、规律和意义,而熵增代表了无序、随机性和终极的热寂状态。
四. 用熵增重新审视浪漫与爱情1浪漫的本质:有序与无序的平衡· 浪漫并非完全的秩序,而是一种“局部熵减”:在无序的人生中,人们通过浪漫创造短暂的美感和稳定。然而,浪漫赖以存在的根基恰恰是变化和不确定性。
· 浪漫的消亡:当人们试图让浪漫“永存”时,实际上是剥夺了它的灵动性,使其进入一种僵化的秩序状态,最终被内耗耗尽。
2女人们试图让浪漫永存:强制秩序的代价· 在这段话中,女人被描绘为试图通过承诺或规则,将浪漫固定在“永恒”的状态。然而,这种过度追求秩序的努力反而加速了浪漫的耗散:
系统能量的快速消耗:对浪漫的刻意维持需要高额情感能量投入,比如不断制造浪漫场景或避免矛盾。
随机性和新鲜感的丧失:浪漫失去了其核心的偶然性和变化性,最终熵增快速加剧,关系更早走向瓦解。
时间节点:
l 00:00 熵增定律的哲学思考
l 04:31 熵增原理与生活杂感
l 08:14 理解熵增对生活的影响与思考
l 10:34 用熵增定律解析婚姻与爱情的悖论
l 14:16 熵增与情感持久性
l 19:37 追求完美对爱情和生活的干扰
l 24:02 短暂与永恒的辩证关系理解
l 27:13 探讨个人成长与认知障碍的影响
l 32:12 理解厌食症与生命中的秩序问题
l 37:16 理解生活中的熵增定律与活在当下的智慧
l 44:00 铁拐李的故事:梦想与现实的碰撞
l 48:46 每个人的故事都适合写成电影,但也要学会灵活改变
l 53:44 探讨生活哲学与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差异
l 58:18 探讨个人视角与生活秩序
BGM: Midsummer Madness(Howie X Remix)-----------Kole/88rising/Joji/Rich Brian/AUGUST 08
联系我们抖音同名:
@SodaBella @刘不绝 @朝与黎
HIT: sodabella@sina.com
EP47耗时一个月的长播客-----世界是怎样让你成为穷鬼的
lundi 2 décembre 2024 • Durée 02:00
本期编辑:@SodaBella @朝与黎
本期主播:@刘不绝
@SodaBella
ps:由于本期全篇硬干货,为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故干货内容不在详情页展示。请备注播客中提及的暗号,贝拉回复后方可进入我们的股东群。♥
该播客中提及的方法内容仅参考♥
BGM: Are You Lost(你迷失了吗)------------Park Bied
联系我们抖音同名:
@SodaBella @刘不绝 @朝与黎
HIT: sodabella@sina.com